颐和园乾隆未见之景(乾隆帝在颐和园造大石舫是为点景和休憩之物)

颐和园乾隆未见之景(乾隆帝在颐和园造大石舫是为点景和休憩之物)(1)

图中是一枚北京 颐和园 石舫 纪念章,以章说“史”,今天就讲讲这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石舫背后的故事。

颐和园乾隆未见之景(乾隆帝在颐和园造大石舫是为点景和休憩之物)(2)

“舫”的形象与舟相类似,筑于水滨,为园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物。 清漪园时期乾隆在万寿山西侧建造了一只和真船大小的石舫,之所以叫石舫盖因此船船体全部用石头建造的,石舫呈返航停靠状态。石舫所处位置也是观景作乐的好去处。

颐和园乾隆未见之景(乾隆帝在颐和园造大石舫是为点景和休憩之物)(3)

乾隆建造石舫的目的不光是作为点景和休憩之物,还有一层寓意就是借用古语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颐和园乾隆未见之景(乾隆帝在颐和园造大石舫是为点景和休憩之物)(4)

乾隆对自己的仁政虽然很是得意,认为大清江山如同石舫永不会倾覆,另外也以这句古语时刻警示自己。这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他的一首诗中也表现出来:雪棹烟蓬何凝冻,春风秋月不惊澜。载舟昔喻存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

颐和园乾隆未见之景(乾隆帝在颐和园造大石舫是为点景和休憩之物)(5)

不过遗憾的是,这艘大“石船”建成不到百年,就焚毁在英法侵略者的炮火之中 。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火烧后,石舫的船楼也未幸免,由于船体为石质免于火灾。

颐和园乾隆未见之景(乾隆帝在颐和园造大石舫是为点景和休憩之物)(6)

光绪十九年石舫重建时,按慈禧意图,原为古建筑形式的舫上舱楼改建成两层西洋式的楼,楼顶为精美的砖雕镶嵌,两侧拱形窗上安装了彩色纹饰玻璃,一层船尾面南还安装了一面大镜子。

颐和园乾隆未见之景(乾隆帝在颐和园造大石舫是为点景和休憩之物)(7)

另外慈禧也与时俱进,按照当时蒸汽明轮的构造,在石舫的两侧也添装了明轮(拨水轮),也使西洋式的船楼和带有明轮的船体显得更为协调。此时慈禧将清漪园命名“颐和园”、石舫改名“清晏舫”,取海清河晏、江山太平之意,自此,石舫也了慈禧太后赏览风景和饮宴的地方。

颐和园乾隆未见之景(乾隆帝在颐和园造大石舫是为点景和休憩之物)(8)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乾隆帝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舫”的确寓意深刻,但这艘大“石船”后来大清王朝从繁荣盛世走向末落覆灭的见证,更证明了只有政治清明、吏治廉洁、百姓拥戴才是国家百世不移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兴旺的不朽基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