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结局朱亚文活下来了吗(长津湖朱亚文共情力有多强)
纳兰惊梦/文
上映第七天,《长津湖》票房以势不可挡的劲头,揽下了28亿的票房。宏大残酷又真实的战斗场景,扎实细腻又触动的人物刻画,都让观众能够真正体会那些最可爱的人,为了今时今日的和平年代,究竟付出了怎样惨痛的代价。
陈凯歌导演曾这样说过,一部战争电影一定要从人物开始。毕竟,人物才是电影的核心。而在《长津湖》里,以七连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群像,更是个个血肉饱满。尤其是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梅生,绝对算七连里“特殊的一个”:至少在已知的信息里,他是七连里唯一一个成家有娃的,就连年纪最大的“雷爹”还在憧憬着打完仗回家说个媳妇,他却已经有个八岁大的女孩;他是唯一一个原本都已经办退伍手续的,结果一听到动员令马上就停办手续,骑着十几个小时的自行车就赶回了部队;他是唯一一个还懂英文的战士,关键时刻还派上大用处。
虽然出场时间不算多,但是朱亚文却用足够生动的细节,将内心柔软的父亲与丈夫形象,同仇敌忾的七连战士形象,有勇有谋的指战员形象合而为一,塑造出一个立体而丰满的角色。
梅生的出场就足够特殊且有悬念:在整装待发的前一秒,骑着自行车出现的梅生给了伍千里一颗定心丸。虽然伍千里嘴上不饶人怼着这位老伙计“都退伍了还回来干什么”,但很显然这位指导员的归队很是让他安心。这是多年共同出生入死结下的革命友情,更是对他能力的高度信任。
其实这句话既是对伟人决策的呼应,更是对于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淳朴动机的解读。在做出赴朝作战的决策前,伟人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站在战略高度得出的结论;而梅生看的更透、说的更直白,从身为人父的梅生嘴里说出来显然更有说服力。
其实在整个七连群像里,最不缺的就是战斗英雄,因为七连里个个单拉出来都是身怀绝技、不惧生死的好汉。但朱亚文这个角色的意义不仅只在战场之上,更在战场之外。
电影从一开始就借着伍千里和梅生的对话就交代了,梅生是七连里唯一一个有成家有娃的父亲,而且在动员抗美援朝之前,他事实上已经在走退伍流程。按道理,完全可以返回上海老婆孩子热炕头,认认真真教自己的女儿看书识数,过上向往的生活,没有必要再次将自己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
有个细节是,梅生说自己已经自学两年英文,是他未卜先知要打抗美援朝这一仗吗?显然不是,对应他原本应该退伍的细节,自学英文是梅生为了回家后在上海谋生所做的准备。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了原本憧憬已经的规划人生,又是什么力量让他舍弃老婆女儿的血肉亲情?梅生用一句话交代清楚了:“我们打这一仗,是为了下一代不打这仗”。
其实这句话既是对伟人决策的呼应,更是对于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淳朴动机的解读。在做出赴朝作战的决策前,伟人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站在战略高度得出的结论;而梅生看的更透、说的更直白,从身为人父的梅生嘴里说出来显然更有说服力。
你能说梅生不珍爱自己的女儿吗?当然不是。在他的小皮箱里,除了象征军人最高荣誉的军功章和奖励以外,还有一张他女儿的照片。当赴朝的火车被美军轰炸时,梅生只顾着从皮箱里抢出女儿的照片,其他什么军功章都顾不上了。你会说,这不就是一张照片吗?但对于梅生来说,那却是他愿意为之奋战的一切。
对于绝大多数为人父、为人母的观众来说,朱亚文饰演的梅生有着太强的共情力,尤其当他捧着女儿照片心疼自责那段,戳中多少人内心的柔软。
对于绝大多数为人父、为人母的观众来说,朱亚文饰演的梅生有着太强的共情力,尤其当他捧着女儿照片心疼自责那段,戳中多少人内心的柔软。
应该说梅生的身上还有许多的细节,譬如他上海男人精致的一面:小皮箱里的“雪花膏”,左手手腕上的手表,甚至包括会骑自行车这个技能,汇总在一起都使得这个角色格外的丰满立体。而在朱亚文的演绎下,这个看起来跟七连这群大老粗爷们有些不搭调的指导员,却是丝毫不显得突兀。文能把大道理说清楚,武能抄起机枪冲锋,还在不经意间击中观众的泪点,这样的表演可真是绝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