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学生个人演奏会(会演奏会教学会创作会沟通)

介绍学生个人演奏会(会演奏会教学会创作会沟通)(1)

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演奏秦咏诚作曲、杨春林编曲的笛子重奏《我和我的祖国》

文 | 孟绮

上海音乐学院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成立于2015年,由詹永明教授及他指导的上音在校学生组成。乐团成员曾多次受邀参演音乐会、竹笛讲座和业内专业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成果显著,深受好评。他们擅长演奏不同风格的独奏、重奏作品,并在詹永明教授倡导的“培养‘集演奏、教学、创作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理念支持下,不断创作竹笛新作品,乐团秉承弘扬竹笛文化的宗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培养优秀人才,塑造团队文化与合作精神。

近日,本报记者对话詹永明及其竹笛室内乐团成员,畅谈创作与演奏的关系、创作对演奏的影响等。

会演奏也要会创作

2020年底,“我和我的祖国——上海音乐学院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独奏、重奏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展演。此次音乐会主要为上海音乐学院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近年来在演奏与创作上的成果展示。在选曲上,围绕着“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确定了数十首地域风格鲜明的作品,包括浙派宗师赵松庭创作的《婺江风光》,竹笛名家曾永清、宁保生创作的《秦川情》《春到湘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詹永明创作的《秋辞》,作曲家周成龙、杨春林编曲的笛子重奏《喜相逢》《我和我的祖国》,除此之外,还有新生代演奏家卢耀波创作的《飘雪》《乌岭》、郑金珠创作的《知遇》《西南印象——云之忆》、侯晨光创作的《皖江情》。在节目设计上,采取经典笛曲新编的方法,以独奏、重奏、合奏、笛团协奏的方式呈现,青年钢琴演奏家熊壮壮、青年笙演奏家华逸飞担任伴奏。

郑金珠和侯晨光都是上音民乐系竹笛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创作,郑金珠有自己的看法。“2017年,我在詹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创作,竹笛五重奏《西南印象——云之忆》与《都市光影——霓之幻》均在2017年完成并于2018年个人独奏音乐会上首演。我觉得创作除了靠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丰富自己的阅历以及对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积累。演奏和创作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要有好的基本功、对作品风格的掌握精确、感性与理性结合等,不过创作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力。我希望以后能多在学习中积累,从民乐人的角度出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詹永明要求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学习创作。“我的这个教学理念源于我自身的经历。”詹永明师从赵松庭先生,赵老师除了自己演奏创作之外,还要求弟子们都学习创作。詹永明说,民族器乐演奏家涉猎创作是传统,虽然近年来专业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的民族器乐作品,但是这不阻碍民乐人学习创作。“学生们会选修创作方面的课程,写出的作品我也会帮助修改,也会请教专业作曲老师,听取意见。”

演奏 创作>2

詹永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创作了优秀竹笛作品十余首。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郑金珠说:“学习创作后,自己的演奏会更富有逻辑性和层次。我在本科刚入学的阶段,表现欲很强,以至于演奏任何作品都有些激进。而在创作重奏作品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声部的技巧,每个乐句的音响效果都是精心设计的,所以自己在演奏一声部时,即便是梆笛,也会控制它的音量使它与其他声部融合。举一反三,现在我再演奏时,至少会先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而不是按照自身情感逻辑利用‘伪乐感’对作品进行诠释了。”

詹永明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上,严格要求基本功训练,并十分重视传统作品的教学,在掌握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后,挖掘启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个人原创作品。詹永明要求学生人人有作品,作品不光创作出来,还要被演奏出来。“学生在历经了创作和演奏后,对于他们如何进行竹笛教学也非常有益。”

本场音乐会上,郑金珠创作并首演独奏作品《知遇》,她的竹笛五重奏作品《西南印象——云之忆》由研究生詹慧敏、李航、王泽,本科生陈昕怡、刘之欣演奏;侯晨光创作并演奏独奏作品《皖江情》;卢耀波创作的《飘雪》《乌岭》由本科生陈昕怡、张明艺演奏。

在郑金珠看来,学习创作还提升了大家的合作精神,“《西南印象——云之忆》这个作品近年来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下,经过大家一起修改、磨合,也慢慢成型了。创作这首五重奏的初衷,一个是源于我个人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再一个是记叙师门同学间的友谊。从初稿完成到落实排练再到舞台实践,詹老师给予了很大鼓励与帮助,师兄弟们积极支持配合,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合作逐渐默契。希望这首作品除了能带领大家感受云南风格,也能传递一种合作精神。”

竹笛事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策划举办这场音乐会的意义在于传承经典笛乐传统作品,培养新生代演奏人才,发掘鼓励新人新作。新生代原创作品的成功展演也证明了鼓励多元化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理念的价值。詹永明说:“我们总说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我看来,竹笛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会演奏、会教学、会创作、会沟通。”

詹永明说,会演奏这是基础。会教学是指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将技艺传递给学生,“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会兼职教学,如何做到教学相长,这也需要老师给与指点。”会创作,除了原创作品,还要会编曲,将已有作品进行改编,对学生也很有帮助。詹永明特别强调了会沟通的重要性,“当下的学生绝不能只会演奏和创作而不会沟通,要跟老师沟通、跟家长沟通、跟同学沟通……沟通能力变得必须且重要,沟通需要技巧,同时会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复合型人才,郑金珠也有自己的认知:“我理解的复合型人才即一专多能,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还要具有多元发展的潜能。作为新生代的习笛人,训练好演奏技术是首要任务,在能掌握传统与风格性作品的基础上,围绕专业本身展开多方面学习,如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具备教学能力;拥有原创作品,具备创作能力;发表学术文章,具备理论研究能力;研究乐器制作与改良,具备修造能力;策划举办笛文化活动,具备统筹组织能力等。竹笛演奏专业的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是为了能更好地奉献于竹笛事业,新生代们任重道远,只有在各方面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将来才有机会为竹笛艺术乃至文艺事业创造价值。”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