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十大猫妖(从古埃及的猫神崇拜到中世纪的黑猫禁忌)
古埃及——猫神崇拜
贝斯特(Bastet)是古埃及神话中猫首人身的女神。早在埃及第二王朝(前2890~前2686年)时期,她便开始受人崇拜。在上下埃及统一之前,贝斯特曾经是下埃及的战争女神与守护者,后渐从战神转化为家庭的守护神,象征阖家欢乐,广受古埃及人民喜爱。
古埃及的猫型塑像(TPG供图)
对贝斯特女神的崇拜同样盛行于官方。公元前10世纪前后,埃及法老们开始对贝斯特顶礼膜拜。奥索尔孔二世(前872~前837年在位)自称“贝斯特之子”,并将女神刻印在王室徽章上。直至希腊化时期,先后有包括孟菲斯在内的许多城市建有她的神庙,其中香火最盛的是贝斯特城的贝斯特女神神庙。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评论:“有规模更大、造价更昂贵的神庙,但是没有哪座神庙比这座更加赏心悦目。”
中世纪——黑猫禁忌
从古地中海文明到中世纪欧洲,猫的形象在西方世界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黑猫在中世纪被视为禁忌(视觉中国供图)
12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将黑猫与魔鬼、异教徒联系在一起。13世纪,教宗格列高利九世的一纸诏书正式把黑猫称作异教徒的守护神,最终演变成席卷全欧的虐猫、屠猫行动。15世纪的英国商人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将“魔鬼与罪人”类比为“猫和老鼠”,连猫的功绩也被诬陷。讽刺的是,当时人们还将猫和黑死病相关联;直到19世纪,科学家才推测出黑死病是一种鼠疫,屠猫可能加剧了传染。斯旺西大学的学者伊丽娜·梅茨勒(Irina Metzler)认为:“猫的独立性格成为中世纪人类焦虑的源泉。”
不过,当时并非所有人都恨猫。据记载,欧洲很多修女都养猫。在不隶属于天主教廷的俄罗斯地区,猫的形象亦正亦邪,有时代表好运,有时会捉弄人。中世纪穆斯林对猫也很感兴趣,传说穆罕穆德宁可剪断袖子,也不愿打扰猫在上面睡觉。
日本——猫妖魅影
角川书店出版的《日本传奇传说大事典》中记述:“由于猫的眼睛与其习性之因素,自古日本便认为猫具有魔性。”由此衍生出“猫又”(猫また)和“化猫”(化け猫)等形象。其中,“猫又”最早见于日本镰仓时代的文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写道:“深山中有一种称之为‘猫又’的东西,令人畏惧,且会吃人。”相较之下,“化猫”的形象则更加拟人,《大事典》中就记载了日本佐贺等地家猫化人报复主人的故事。
和埃及相比,猫在日本是舶来品。文学评论家北嶋广敏在《不可思议的猫的日本史》中提到,猫是日本到中国的遣唐使带回的,古时家猫只见于日本宫廷之中。也许正是这份源自贵族的神秘感,使猫在日本民间的形象如此神妙。
《山海经》——珍奇异兽
中国古代与猫相关的传说与日本类似,甚至是许多日本猫奇闻的发源地,故不赘述。相较之下,在更为久远的《山海经》中,以猫科动物为蓝本的珍奇异兽则更为旖旎多姿。
《山海经》中以猫科动物为蓝本的怪兽(视觉中国供图)
《西山经》中记载了一种名为“讙”的野兽,“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百声”。书中还记述道,“讙”可以御凶煞邪,也可以治疗湿热。《海内西经》则描写了居住在“昆仑南渊”的“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开明兽” 虎身人面,与古埃及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颇为遥相呼应。还有一种名叫“驺虞”的仁兽,见于《海内北经》中,其“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而且“乘之日行千里”。后世对“驺虞”多有传颂,说它生性仁慈,不吃活物。古人对自然,总是善意与敬畏并存。
阿兹特克文明——战争图腾
将目光放宽至猫科动物全员,我们会发现人类对“大猫”的崇拜从未停止。
阿兹特克文明的美洲豹战士(视觉中国供图)
在地理大发现以前,美洲豹就一直是中南美地区权力与力量的象征。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就认为美洲豹是强大的特兹卡特利波卡神的图腾动物。美洲豹还化身统治者和战士出现在首都特诺奇提特兰的壁画上。阿兹特克人的精英士兵被称为美洲豹战士,跟随帝国征战四方。不过,随着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他们未能抵挡住西班牙人的殖民侵略。
(本文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28期)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