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厘米内凶猛的鱼(这种鱼不可描述时的声音能震聋天敌)
在我们印象当中,鱼几乎只会安静地在水中游荡,从没听说过鱼能叽叽喳喳。
但就有这么一大类鱼群是个十足的例外。
它们不仅会发出喋喋不休的叫声,还能在夜间会发光。
由于头上长着像棋子大小的石头,因此它们都被称作为石首鱼。
黄鱼就是石首鱼的一种
没错,我们生活中常听的石首鱼其实是辐鳍鱼纲鲈形目的一大科。
石首鱼科旗下足足包含了70个属,大约275种鱼。
舌尖美味之香炒黄花鱼
这庞大的石首鱼家族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靠发出声音来识别和寻找同伴。
不只如此,它们发出的叫声还能刺激鱼群达到亢奋状态,促进其交配产卵,繁衍后代。
所以,这听起来另类的鱼噪声,对石首鱼来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其中,有一种海湾无鳔石首鱼(Menticirrhus littoralis)更是将发声功力修炼到了极致的状态。
这种鱼主要分布在西大西洋区,跨越墨西哥湾至巴西里约热内卢海域。
每年春天,海湾无鳔石首鱼成群结队地聚集到一个地方,进行大型交配产卵活动。
当它们聚在一起共同发声时,就像是举行一场万人瞩目的大合唱一样,能将周围环境的音量增大到平时的20多倍。
石首鱼叫声
科学家通过专业的水下录音设备,记录了这些鱼水中“合唱”的声音超过了200分贝的噪音。
这可比三角洲的正常背景噪音大21倍之多,并还会持续好几天。
通常情况下,为了比较介质之间的声音强度,一般水中的声音会比空气减少62分贝。
也就是说,在水中200分贝等同于空气中138分贝。要知道,空气中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可能人的耳膜、造成暂时性耳聋。
人常听到的声音分贝
当这种雄鱼呼唤雌鱼过来产卵时,它们会赶紧收缩腹部,调动身体里的特殊肌肉。
之后,它们会像挥舞着鼓槌一样疯狂地往自己身上敲,如此发出来的声音更是震耳欲聋。
在交配过程中,光是一条鱼就可能发出高达177分贝的声音,也就等于空气中的114分贝,大约像现场摇滚音乐会一样响亮。
由于声音能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更快更远地传播,所以这不可描述时发出的噪音,让其他的海洋生物遭了秧,包括它们的天敌海狮和海豚。
这样一来,即便再凶猛的海洋生物如果刚好停留在附近太久,轻则也会导致暂时失聪,重则永久性耳聋。
海湾无鳔石首鱼
幸运的是,这噪音传在陆地上分贝早已大大降低了,不至于危害到人类。
况且,人们还是可以听到它们在交配时发出的声音。
虽有人说它有点像马达发出的噪音一样刺耳,但深受渔民们的喜爱。
同样作为一种可食用鱼,海湾无鳔石首鱼的味道从没有让人失望过。
为此,人们总会跟随着它们的噪音,驾着捕鱼船,用一张张大网将其捕获。
当时一支500条渔船组成的捕鱼队,每年就大约捕捞200多万条海湾无鳔石首鱼。
由于大量捕捞,再加上捕捞的往往是正在交配中的鱼儿。
很自然地,不用多久海湾无鳔石首鱼的繁殖速度就跟不上被抓的步伐。
近年来,它的数量也开始急剧下降,成年鱼的体型也在逐渐变小。
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入了“易危物种”的红名单,并限制人类的捕捞。
科学家们也正在通过研究它们的叫声和生活习性,试图找出可行的保护方案。
实际上,不只是这世界上最吵的鱼落得如此下场,石首鱼科的许多鱼也面临着类似的窘境,甚至有些石首鱼还差点惨遭灭绝。
比如我们平常生活里爱吃的黄花鱼,就曾有过一段辛酸史。
没错,黄花鱼同样隶属于腹鳍纲鲈形目石首鱼科,属于黄鱼属。
该属只有三种鱼,分别是大黄鱼、小黄鱼,似长鳍黄鱼。
大黄鱼和小黄鱼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似长鳍黄鱼则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离我们相对遥远。
远在大洋洲的似长鳍黄鱼似乎长得有点丧
除了拥有石首鱼的共性之外,它们都长得够相似,够黄。
这也让时常分不清大黄鱼还是小黄鱼,有些人就索性都叫成黄花鱼了。
其实单从形状上看,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大黄鱼的头看上去有点扁,身体和尾柄比较长;而小黄鱼则头比较长,眼睛小一些,尾柄则相对较粗短。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具体区分图
不过,大小黄鱼不论是清蒸、红烧还是熬汤,其鱼肉都香滑细嫩,令人回味无穷。
所以,自古以来,产自中国的黄花鱼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相传在明朝期间,朱元璋偏爱大黄鱼的美味,爱屋及乌之下便减免了当时渔业繁重的赋税。
爱吃大黄鱼的朱元璋
在现代,大黄鱼、小黄鱼也一直名列中国四大海产的前两名。
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市场上看到的大黄鱼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的。
曾经多如牛毛的野生大黄鱼,却因人们过度捕捞,落得野生种千金难求的下场了。
原来与海湾无鳍石首鱼一样,大黄鱼每年到了交配的季节也会汇聚在一起来个全鱼大狂欢。
只不过,大黄鱼的叫声听起来像鸭子一样“嘎嘎”地吼叫出来。
与人类女高音男低音不同,雌鱼的声音相对低沉,雄鱼的声音较高一些。
而在交相呼应的叫声和激素的刺激下,每条大黄鱼异常兴奋,相互摩擦着身体。
很自然地,它们开始为爱鼓掌,使鱼卵和精子尽情挥洒在水中。
图文虽无关,但足以表深情
然而,这一时期对渔民来说是最佳捕获的时机。
人们通过用扫地穷、石头网、电捕鱼、捕虾船等各种方法对它们进行赶尽杀绝。
其中,最为残忍的捕鱼方法莫过于广东潮汕地区专门发明的敲罟作业。
这是一种利用声学原理的传统渔法,它能让大黄鱼断子绝孙。
这是因为大黄鱼的头骨腹面连着的两个翼耳骨中各有一个耳石,它们与平衡觉的产生有关。
大黄鱼拥有的一对鱼耳石
实际上,大多数石首鱼也拥有耳石,只是大小形状都有所不同。
这些耳石能与海中的噪声共鸣,一旦打破平衡,大脑就会发生强烈的脑震荡。
而敲罟作业就是让几十条船一起敲竹板,让石首鱼头骨中的两枚耳石产生共振。
这样一来,无论老幼大小的鱼都会一起昏死,容易被一网打尽,造成灭绝性捕捞。
当然,如果周围拥有鱼耳石的石首鱼科鱼类也难以幸免遇难。
敲罟作业示意图
上世纪50年代,这种捕捞方式传到福建、浙江之后,就酿造着关于野生大黄鱼的惨剧了。
当时,先是福建省特地大力推广敲罟作业,从而使大黄鱼高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之后不久,浙江省也开始纷纷效仿,当时仅温州地区敲罟作业就高达162艘。
这使大黄鱼年产量由常年的5000吨增长到近10万吨,增加了整整20倍之多。
由于供远大于求,必然会导致鱼多价贱。所以当时每斤大黄鱼只有一角四分钱,最低7分钱。
况且由于大黄鱼上岸后很快就没命,奈何不了当时冷冻技术落后,无法及时保存。
这也导致许多鱼直接堆在岸边腐烂掉,只好被当作肥料使用。
这波大小老幼通吃的操作直接导致大黄鱼的沿岸产卵群体遭到了严重破坏。
可人们却没有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到了1974年的春天,浙江省组织了近2000帆船对大黄鱼进行围捕,直接将大黄鱼逼入绝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大黄鱼产量从10万吨猛增到16.81万吨,创造了我国渔业史上大黄鱼产量的最高纪录。
而这致命的打击也使得野生大黄鱼资源很快就接近枯竭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们再难尝到野生大黄鱼的野味了,那些曾经在海洋中洪亮的“嘎嘎”声也就此绝耳了。
伴随野生大黄鱼消失的,还有当初它们被晒成干的鱼鳔。
一种被称为黄花肚、黄花胶的食物,是人们逢年佳节会拿出来的传统美味。
虽说如今市场上仍有一些黄花胶,但估计大多只是其他石首鱼的鳔,也再难有大黄鱼的美味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医学对鱼鳔的推崇和吹捧也让一些鱼类处于濒临灭绝的尴尬处境。
比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唇鱼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条即将被宰杀的黄唇鱼
黄唇鱼,别名叫金钱鳘,是我国南部沿海独有鱼种。
相传它全身都可入药,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中是鱼鳔(俗称“鱼胶”)非常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价值可达到上百万人民币。
但由于数量稀少,加上沿海捕捞强度加剧,黄唇鱼也一度濒临灭绝,并被列入“极度濒危”类别。
黄唇鱼胶
这样相比之下,大黄鱼还算是幸运的,目前它可以通过人工养殖而不至于让我们普通人无法品尝到它的美味。
但不得不说,野生大黄鱼早已少得可怜,渔民捕到疑似野生大黄鱼就可以荣登当地新闻报纸。
秉承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野生大黄鱼的价格也日益升高。
比如2016年5月,在舟山野生大黄鱼拍卖会上,9条大黄鱼共拍得83800元。
其中最大的重4.1斤、长60厘米的大黄鱼更是拍出29800元的高价。
即便如此,这些海捕的野生大黄鱼可能来自人工增殖放流,其自然种群是否有恢复目前还有待观察。
了解完这段历史之后,当我们重新在餐桌品尝着大黄鱼的时候,心头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滋味呢?
*参考资料
Who Knew Fish Sex Could Be So Loud?BY JESSLYN SHIELDS JAN 11, 2018
This Super Loud Fish Orgy Is Deafening Animals Around It Somehow worse than you think.
Loud orgies of Mexican fish could deafen dolphins, say scientists
黄花鱼:靠叫声互相识别,却被人类用噪声团灭. by 浪里小海豚:物种日历
张其永,洪万树.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的兴衰演变及其修复对策[J].海洋渔业,2015,37(02):179-186.
石首鱼科大黄鱼,人类给其带来濒临灭绝的厄运 by一瓢
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