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考取了进士吗(李商隐26岁中进士)

在《庄子·秋水》里记载这个这样一个故事:

惠施在梁国做相国,庄子去看望他,不料引起了谣言,说庄子到梁国是要取代惠子为相。

惠子恐慌,一连三天三夜搜捕庄子。

庄子直接见他,说:“南方有一种像凤凰的鸟,名叫鹓雏,从南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和喝。”

庄子和惠子本来是很好的朋友,却因为流言的影响,让惠子会以为庄子想取代他。

误会和流言一旦传开,便像洪水瘟疫一样不可控制,让人陷入其中。让本来子无须有的事变成了实。

深受其害的便有李商隐。

李商隐在诗坛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一生当中写了很多流传于世的诗句,他是整个后唐时代为数不多的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在诗歌上面的造诣炉火纯青,但是他的一生却抑郁不得志,一生想要实现人生的抱负而不可得。

作者王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小喜欢阅读古诗词,随着阅读的增多,不断地进行自己的思考,对诗人或者词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新书《李商隐》中,他查阅了大量的史料,考证了很多历史信息,对李商隐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除了诗人身份外,一个鲜为人知的李商隐形象。

李商隐考取了进士吗(李商隐26岁中进士)(1)

这位出生于晚唐的诗人,从出生之日起便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奈何一生都陷于朋党之争,无处施展一身的才华。想要挽救国家于人民于水火之中,奈何得不到重用。

01 一生穷困,半生漂泊

唐朝王维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简单的14个字却道尽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每每到节日,游子只能看着万家灯火,羡慕别人能够团聚在一起,而伤感自己仍在外面漂泊。

王维长期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所以遇到美好的节日,总是感慨颇多。无奈自己身处异地,无法赶回去和亲人相聚共度节日。

在外漂泊的游子,每到特殊节日的时候总是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一旦出远门,再和亲人相见也得花费几月半年的时间。

和家人生活一起,是每个人的奋斗的目标,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我们通常都是和家人聚少离多。在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我们如果想念家人了,可以随时打个电话或者视频,就能听到家人或者朋友的声音,也能透过屏幕看见对方的脸。

但是古代的人,一旦要远行,就注定和家人会长期分离。

就如李商隐,他的一生基本就在漂泊中度过,和家人更是聚少离多,成为他不能弥补的遗憾。

李商隐考取了进士吗(李商隐26岁中进士)(2)

他出生在动荡年代的晚唐,就意味着他的一生不会太顺遂。

821年,李商隐在河南新乡出生,父亲给儿子取名“商隐”,希望儿子能够像“商山四皓”一样成为有用之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而在事情圆满之后能够全身而退。

但是李商隐的一生却注定了要与父亲的期望背道而驰,他一生才华横溢,却得不到施展,做到了有德有才,却没有做到有所建树。相反,而是辗转于各幕府,四处奔波。

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里瞬间少了顶梁支柱,经济来源也被瞬间切断。家中长子的他不得不在小小年纪便担负起养家的重担,帮人抄书舂米赚钱。

守丧期满后,不得不搬离自己的家乡,到他乡去谋生。

在文宗大和三年(829年),18岁的李商隐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去他的幕府帮忙,令狐楚给了他很多提拔,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更是和李商隐成为了好友,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学习。

26岁,通过好友令狐绹的帮助,他终于中了进士,离进入翰林的愿望更进了一步。但是恩师令狐楚不幸离世,错过了吏部举办的考试。

在他第一次中进士之后,同年好友韩瞻成为了王茂元的女婿,推荐李商隐做王茂元的七女婿。

正是因为认王茂元为岳父,李商隐的仕途之路非常坎坷,在等待吏部考试的时候只能先到幕府做幕僚维持生计。

那时的他已背井离乡多年,对进入翰林抱有很大的信心,他一直以“商山四皓”为榜样,希望能够为朝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如果能够做官,也意味着能够居有定所,不仅能够报效朝廷,还能时时刻刻和家人在一起。但是李商隐三次为官,总共时间加起来不到半年,没有真正进入翰林。其他的时间都是为了生计,在各地做幕僚。

比如去泾原节度使幕府、跟随郑亚南下桂林、跟随柳仲郢去东川。

漂泊的生活,意味着李商隐不能伴在家人左右。

大中五年,李商隐39岁,妻子王宴悦生病,暂居洛阳,当时他正在汴州节度使幕府(今河南开封),收到消息的他日夜兼程也没赶上见妻子最后一面,造成了他终生的遗憾。

李商隐考取了进士吗(李商隐26岁中进士)(3)

后面他写了著名的《锦瑟》来怀念妻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每每想起妻子,都不能释怀。

妻子死后,留下了年幼的一双儿女,儿子大概4岁,女儿大概1岁。李商隐却无力待在他们身边,陪他们成长。他收到了柳仲郢邀请他去东川幕府的信件,只得把孩子托给好友兼连襟的韩瞻夫妇。

在东川幕府期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孩子。在柳仲郢幕府的第三年,见到好友杨本胜,更是加速了他告假回家的决心。

好友告诉他,他在京城见到了儿子衮师,消瘦得不行。

在他43岁的时候,终于和家人团聚了在了一起,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现在的我们,虽然远离家乡工作,但是交通的便利,能够让我们一年回家几次看望家人。当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时候,开上自己的车,或者买上一张机票、高铁票,不到一天的时间便能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

而像李商隐,二十年的幕府生活让他和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漂泊的生活是他的无奈之举。他才华横溢,能够受人赏识,如果没有陷入党争,注定他会定居京城,进入翰林,有所作为。

02 无意陷入党争,却被连累半生

公元1486年,16岁的唐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被当时的人成为“孺子狂童”。

唐寅从小就天资聪颖,过目不忘。

年少成名的他多少有些自负,又有娇妻美眷,日子过得舒坦潇洒。虽然家里经商不愁吃穿,但是父母仍然希望他走仕途光耀门楣。

唐寅25岁时,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身边所有亲人离他而去,意志消沉的他,流连于花丛,所有留下了不好的名声。

沉寂三年后,在朋友的劝谏下,他奋发图强,28岁的他再次参加考试,乡试第一,考中解元。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一举拿下殿试,成就连中三元的美谈时,一件大事发生,让他永远远离了官场。

中了解元的唐寅,有点得意忘形,在参加“正科”会试的时候,几乎是以准官员的身份去结交官员,和他们打成一片。

不料却在参加考试后不久被爆出会诗题目被泄露,唐寅被人弹劾贿赂主考官,最后被捕下狱。

虽然最后查明此事与唐寅无关,但是他也失去了做官的机会。

如果没有被卷入考试作弊事件,以唐寅的才华肯定能够有一番作为,实现父母对他的期望,能够光宗耀祖。

但是最后被这起事件连累一生,虽有满腔的抱负和横溢的才华,却不能得到重用,最后只能意难平。

虽然朝廷给他一个闲职作为补偿,但是有骨气的唐寅还是选择过四处流浪的生活。

虽然穷困,但是也乐得其所。

李商隐考取了进士吗(李商隐26岁中进士)(4)

但是生活在唐末的李商隐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一生的抱负就是进入翰林,却始终求而不得,抑郁终生。

李商隐的一生,注定因为“牛李党争”而不得志。

在李商隐出生的前三年,牛李党争已经开始。

李商隐年轻时被牛党的令狐楚赏识,被令狐楚招到幕府为他效力。而令狐楚确实对李商隐帮助很大,他密授李商隐奏章之法,所以李商隐的公文写得特别出色。

李商隐还和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成为了挚友,甚至在令狐绹的帮助才考中了进士。

中进士之后的李商隐却和李党王茂元的女儿王宴悦结婚,这样的行为在别人的眼中被当做了忘恩负义,在后续的考试中屡屡受挫。

和李党的关系亲近,就意味着和牛党的关系疏远,虽然在李商隐看来他从不站队,但是却被有心人士误解,就连他的好朋友令狐绹也因此和他淡漠了。

李商隐考取了进士吗(李商隐26岁中进士)(5)

后来李党李德裕被贬,他跟随李德裕的亲信郑亚南下,更是让令狐绹震怒,直接断绝了和李商隐的联系。

牛党的令狐楚是他的恩师,令狐绹是他的好友,对李商隐的帮助和提携都很多,他对此也非常感激。但是李党的王茂元是他的岳父,虽然在仕途上帮助不大,却让自己有了一个家。

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贬死崖州,大中十三年(859年),令狐绹罢相,持续四十几年的“牛李党争”结束。李商隐在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去世,享年47年。

牛李党争持续了四十几年,是李商隐仕途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他有一身的才华,有满腔的抱负,有远大的理想,终究敌不过人性的纠缠。

从他出身到他死去,他见证了牛李之争的开始,也目睹了整个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他无意于哪个队伍,对被牵连其中。李商隐或许很无辜,但是却又无可奈何,他无力改变现状,更无力改变整个朝廷的命运。

03 困难经历,写出不凡人生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一直有自己的追求和判断,不管是为官还是做幕僚,他都秉持着内心的笃定。

在王军的笔下,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李商隐,他不仅精通诗文,更有远大的抱负。他一生以“商山四皓”为榜样,希望能够功成名退,留名千古。现实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虽有一身的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于流连于各地幕府,把满腔的热血用在了写公文上面。

他没有傲人的家世,父亲去世后,家里更是穷困潦倒,不得不早早找工作养家,而为了生活,更是和家人聚少离多,就连妻子王宴悦生病去世都不能陪在身边,更是无力将儿子女儿带在身边抚养。

在东川幕府时,听闻好友说起儿子衮师瘦骨如柴,更是无限思念家乡和家人。

李商隐考取了进士吗(李商隐26岁中进士)(6)

他断断续续为官10年,却过了二十年的幕府漂泊生活。

他就像一叶扁舟,永远不能把控自己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

很多人也会说,既然知道了卷入党争,就应该像唐伯虎一样离朝廷远远的,去过自己的生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他才能创作出具有深情意义的诗句,才能留下很多至今都脍炙人口的作品。

就像尼采说的:“人是什么?人是桥梁,人不是那个目的地。”

李商隐就像那个连通古今的桥梁,我们可以透过他的作品去了解他,了解他的时代,了解历史。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商隐一样优秀的诗人,才有我们现在喜欢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虽然李商隐没有进入翰林,但是他在文学上面的成就,在历史的长河里璀璨生辉,永远不会消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