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控力有关的心理学效应(为什么你没有自控力)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小编都是个自控力极差的人,虽然不停地给自己定目标,立flag,甚至偷偷发誓,那真的是怎么毒怎么来,然而并没用,一次次打脸,却还是死性不改,这可能就是典型的不要脸的表现吧?

与自控力有关的心理学效应(为什么你没有自控力)(1)

小编之前无数次要减肥,每天晚上定第二天早上5点的闹钟,计划去跑步,结果没过几天我就把闹钟扔了,因为没啥用,还影响睡觉。我还要求自己不吃高热量食物,不喝快乐水,结果瘾上来了谁都拦不住,吃的话会胖,但不吃的话会死,就是这个状态。除了减肥,其他很多事都一个样,自控力全在嘴上,跟身体没有半毛钱关系。今天咱们就一起聊聊大家的通病,自控力的问题。

与自控力有关的心理学效应(为什么你没有自控力)(2)

1. 自控力到底是什么?

我们经常会把一些问题归咎于自控力差戒不掉坏习惯,自控力差没办法自律,自控力差找不到对象等等。其实自控力就是人们的外界诱惑和自身行为习惯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控力》一书中把自控力细分成3个方面,就是驾驭我不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三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大脑的前额皮质,它控制着我们去关注什么,想些什么,甚至能影响我们的感觉。比如说刷手机,打游戏很爽,你想要爽一把,但前额皮质右边的区域告诉你不能去;没人愿意主动去看书,但前额皮质的左边区域会告诉你,你得做。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区域,会记录你的目标和欲望,就是你想要什么?这三个能力构成我们的自控系统,叫“冲动系统”,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很明显,他跟自控系统对着干,所以自控力差的人就是冲动系统占了上风。

与自控力有关的心理学效应(为什么你没有自控力)(3)

2. 自控力差的4种表现

《自控力》中自控力缺失分为4种类型:注意力分散,道德许可的作祟,向明天赊账,光环效应的欺骗。咱们逐个来分析一下,大家也可以对号入座。

注意力分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去超市买东西,如果是漫无目的瞎逛,会因为这个打折了那个买一送一了,买一堆促销商品。而如果是目的明确,有购物清单,就基本不会被促销活动影响。科学家也证实这一点,让正在背电话号码的学生去拿食物,他们选择巧克力蛋糕的概率会比一般学生高50%,因为咱们的大脑不擅长同时专注于两件事情上,当你把清醒和理性给了其中一件事,在另外一件事的处理过程中,欲望和直觉就会趁虚而入。所以在选择时,冲动系统占了主导地位,向诱惑屈服。

道德许可作祟

就是你觉得自己稍微冲动一下,放纵一下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比如减肥,瘦了一点就必须吃个大餐犒劳一下自己;理财收益涨了一点就必须买个包奖励一下自己。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的实现,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道德许可”的自我安慰中,把有悖于目标的行为打上合性合理的标签,而且它最糟糕的并不是这个奇怪的逻辑,而是它让我们相信放弃节食,打破预算这些不良的行为都是对自己的款待,这就过分,就是说我们把想做的事变成必须做的事。

向明天赊账

当你觉得一件事,明天也可以做的时候,90%可能会放到明天,剩余的10%明天也不一定做。耶鲁大学 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让学生们从脱脂酸奶和曲奇饼干中选一个,当学生们知道下周还会有同样的选择时,83.3%的选择了曲奇饼干,而如果是一次性选择,只有57%的人选择曲奇饼干。

我们要做与自控力挑战有关的决定时,脑海中都会有一种莫名奇妙的乐观和自信,就是觉得自己未来会做得更好,但到了明天,大家心里都清楚,还是老样子,对吧?消费不需要自控力,所以很多人脑子一热就买了跑步机,划船机之类的,但锻炼身体就需要很强的自控力,90%的运动器村,要么是在阳台上晾衣服,要么是在杂货间里度过余生。

光环效应欺骗

有点像晕轮效应:就是很多事物的品质和特点,就像有一种光环笼罩在上面一样,会误导你对它的认识。比如蔬菜沙拉,健康吧?但就是这层健康光环屏蔽了咱们的双眼,事实上,沙拉酱的热量并不低,平均每100克有700大卡,比巧克力和汉堡还要高一点。只要使你放松的东西,和你觉得品德高尚的东西同时出现,就会产生光环效应。比如研究人员发现,出于慈善目的购买巧克力的人会吃更多的巧克力来奖励自己的善行,其他还有很多光环效应的骗局,比如益智游戏并不益智,0卡可乐也不健康。

3. 自控力如何提升

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了,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如果咱们先了解3点关于自控力的真相,就容易很多。

第一, 自控力最高的境界是习惯。

有一些牛人每天坚持早起跑步,每天固定时间阅读学习,从不吃垃圾食品等,咱可以想一下,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自律的时候,他们最平淡也最牛X的回答是不是这一句:没有,就是因为习惯了而已。所以能够长期保持高效自律的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他们做这些事情是自然而然,毫不费力的执行下来的,就跟咱们刷牙洗脸一样,这些肯定不需要自控力的对吧?所以最强的自控力就是形成习惯,提高自控力的关键,也是培养习惯。

与自控力有关的心理学效应(为什么你没有自控力)(4)

第二, 自控力是有限的。

自控力跟肌肉力量一样是有限的,会逐渐消失,而且每个人的强弱都不一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会觉得累,强迫自己不玩游戏去学习,你也会觉得累,这就是你的自控系统跟冲动系统斗争的过程。双方对战,不管是谁生谁败,都死伤惨重。《自控力》一书中提到,自控力从早上到晚上会逐渐减弱,当然它也跟酸疼的肌肉一样,会慢慢恢复。每个人自控力强弱不太一样,但不会差太多,学霸牛人也不是天生就自控力强,大家也别用这个当作放纵自己的借口,因为跟肌肉力量一样,自控力可能通过锻炼加强。

第三,影响自控力的因素很多

影响自控力的因素有很多,说过是让大家不要过分苛责自己,偶尔一两天松懈下来,不用自言自语。影响自控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压力,咱们压力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放松一下。比如睡眠不足,这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情绪管理失常。再比如环境影响,手机放在兜里,一会一个消息提醒,总会有一两次忍不住,他会让我们把自律的标准降低,所以我手机从来都是静音。

知道这些就好办了,让自控力成为一种习惯,像锻炼肌肉一样强化自控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 让自控力成为习惯

培养习惯的关键是什么呢?小编觉得《掌控习惯》一书里提到的4步模型非常有用。

第一步:提示。就好比是触发大脑启动一系列行动的引线,比如一到12点咱们就觉得该吃午饭,这样习惯显而易见有两个方法:

1. 行动具体化,就是明确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要做什么事,比如我要在明天6点起床跑步。

2. 绑定原有习惯,就是把新习惯跟老习惯绑定在一起,比如明天一刷完牙就去跑步,一吃完早饭就去看书。

第二步:渴望,就是让你喜欢上新习惯,也有两个方法:

1.把它跟自己的爱好绑定,比如你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写作,那就绑到一块,每天看书的时候摘抄一些文字,就会养成写作的习惯。

2.跟有同样习惯的人组队,人是群体性动物,融入群体之后会有归属感,别人的认可也会持续给你动力。

第三步:反应,让坏习惯变困难,让好习惯变简单,还是两个方法:

1.创造条件,比如去图书馆关掉手机,把书摆在自己面前,接下来除了看别无选择,对吧?

2.两分钟法则,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两分钟以内,比如说先看两分钟的书,你会继续看下去,先跑到楼下,你会继续跑下去。

第四步:奖励,打游戏,刷手机都是因为立等可取的奖励,所以培养习惯也得给自己一点甜头,有个曲别针策略,这里小编建议用硬币代替,比如每天听完一节课就往罐里扔个硬币,这样努力就会变成可见的进步,可以强化成动力,当然也可以用打卡日历,晒小朋友圈等等。

坚持按照上面四步执行下来,你会发现一些习惯已经不费力气了。

5. 刻意锻炼,强化自控

人们一直觉得大脑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大神天生就是大神,弱鸡再努力还是弱鸡,但是过去10年里,神经学家发现,人脑就像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学生,对经验有超乎寻常的反应,你让他学数学他就越擅长数学,你让他专注他就越专注,他会根据你的要求重新塑形,就像通过锻炼能增加肌肉一样,《自控力》提到4个方法可以训练大脑,强化自控力:

与自控力有关的心理学效应(为什么你没有自控力)(5)

1.冥想,冥想可以减轻你的压力,知道大脑处理内在的干扰,比如冲动,欲望,还有外在的诱惑,比如声音、画面。研究表明,定期的训练大脑冥想能帮人戒烟,减肥,保持清醒,每天5分钟安静坐好,专注呼吸会有神奇的效果。

2.放慢呼吸,有点像练肺活量,把呼吸频率调整到每分钟4~6次,不要着急,放慢呼吸能激活前额皮质,提高心率变异度有助于你的身心,从压力状态调整到自控力状态。这样训练几分钟之后,你就会感到平静,有控制感,能够克制欲望,所以下次你再想刷短视频的时候,就给自己1-2分钟时间放慢呼吸.

3. 绿色锻炼,不喜欢锻炼的小伙伴先别急眼啊,不是真正让你去跑5公里,就是走到室外,去河边去公园,走上5分钟,遛狗也可以,5分钟的绿色锻炼,就能减缓压力,改善心情,提高注意力,增强自控力。

4. 睡觉,没错就是睡觉,这个是针对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来说的,如果你每天能赖上8个小时以上,就当小编说,良好的睡眠能够帮助大脑恢复到最佳状态,而且连续几天的好睡眠能够帮你储存能量应对冲动系统,没条件的话可以找个机会,补个觉,打个盹,即便你说的自控力极差的人,这套结合了《自控力》和《掌控习惯》的方法也一定会有效果,

因为小编之前就是这种人,干啥啥不行,懒散第一名,通过这 些方法才成功自救,慢慢变得自律,所以是被小编亲测过的,大家放心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