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散文的六个字特征 散文理论的影响

桐城派散文的六个字特征 散文理论的影响(1)

桐城派,又叫桐城文派、桐城散文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之所以被称为桐城派人,是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桐城派对中国古典散文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它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

方苞为文,多为明经崇道之作,道学气味甚浓。其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并在撰写过程中,注重总结心得,探索为文之道,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创作理论,其核心日“义法”。

方苞则明确提出以“义法”为中心的散文理论,为桐城派的文论莫定了基础。“义法”说也因此成为整个桐城派文论的发端和纲领。“义”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指艺术形式,强调“言有物”“育有序”,婴求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值得一提的是,方苞虽然把文章思想内容放在首位,强调为文要先为人,但最为专注的还是“言有序”,提出为文“所贵澄清无滓,澄清之极、自然而发其精光”,要求古文用词力求典雅、古朴、简约,即桐城派所矢志追求的“雅洁”。后来榈城派散文理论,即以方位所倡“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运,至今仍为学术界重视,方苞也因此被尊为“桐城派鼻祖”。

刘大櫆对方苞的“义法”说有所突破,在强调“义理、书卷、经济”同时,十分重视神气、音节,他说:“子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先立神气以为文法的最高妙处,然后求神气于音节,再求音节于字句,给人们指出了为文之法和学文之径,他还认为文章贵在品第,将“品藻”作为由“神气”“字句”等表现出来的文章风格。他特别指出文圆奇”“文贵大”“文贵简”“文贵疏”“文贵瘦”“文贵华”“文贵参差”“文贵去陈言”等审美要求。这种对文章风格的重视与辨析,表明刘大佬已突破了方位单纯以“义法”论文而仅提售”雅洁”文风的领向,物脱了以文学为经学和道学附痛的束缚,肯定了文章自身的审美艺术取向,是对桐城派文论的一大发展。

桐城派散文的六个字特征 散文理论的影响(2)

姚鼐在继方、刘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的主张,发展方苞的“义法”论。使桐城派文论更具有完整的体系和周密的理论性。姚酬对传统文论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提出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是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的一次重大突破:他在《复鲁絜非书》中。将干姿百态的文风归结为“阳刚”“阴柔”二端。指出了文章的风格与作者个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强测了“阳刚”“阴柔”的相辅相成,益各有“偏胜”,但不可”一有一绝无”。也就是说。阳刚与阴柔作为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才算完美。姚鼐的文章风格论不仅在当时文坛别树一朝,而且在中国整个古典散文理论发展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桐城派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集中国古典散文、文论之大成,并占有突出地位的文学流派。他们尊奉程朱理学为道统,以承继秦汉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统相传:方苞倡导的“义法”、姚绷提出的“义理、考据”等理论不仅为桐城派古文创作的指导性思想,对其他流派的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从散文艺术来看,郭绍虞先生说:“惟雅故能通于古,惟洁故能适于今,这是桐城文所以能为清代古文中坚的理由。”桐城派作家长于古文的各种体栽.笔锋所至,无不得心应手,或放论时政。针砭陋俗:或评点人生,吟味世态;或礼赞山川风物;或闲叙儿女情常:或以学识见长,或以抒情取胜,为清代散文树立了典范,雅洁清新、韵味隽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