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什么亲严武(同是好友来做官)

对“诗圣”杜甫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既是一位忧国忧民大诗人,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丈夫。“诗仙”李白、边塞诗人高适以及成都尹严武等都是杜甫的好朋友,他们与诗人杜甫关系甚好,可以说是诗人一生中少有的几位知音

杜甫为什么亲严武(同是好友来做官)(1)

诗圣杜甫

杜甫在成都居住生活时,严武、高适先后都来成都做过地方官,也即成都尹,但是杜甫对严武很欢迎,写下了较多诗篇予以赞颂;而对高适的到来,杜甫宁愿暂且屈居梓州章彝处,也不来投靠高适,还写了一些诗对高适进行讽刺。同样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好诗友,杜甫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

第一、解读杜甫与高适、严武的关系

1、杜甫与高适昔日互称兄弟

公元744年,李白遭遇权贵馋毁,在京都长安被赐金放回,他被迫丢掉了官职、领着一些安慰金归田。这年春夏之时,李白和杜甫二人在洛阳相遇,于是共同相约游历梁宋(开封、商丘),他们结伴而行,结果又遇到了诗人高适,三人志趣相投,于是三人行,一起漫游山水,谈天论地、饮酒作诗,其乐融融!

杜甫《遣怀》“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昔游》“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杜甫回忆当时与高适等漫游梁宋的高兴场景,他们经常一起喝酒、登临古台、叙事、作诗,畅谈理想、抒发志趣、纵论古今,写下了千古文章,当时的快乐回忆令杜甫向往,可见他们是难得的诗友,是难得的志同道合的知音。

杜甫为什么亲严武(同是好友来做官)(2)

李白、高适、杜甫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据说女娲在创造出了鸡猴牛羊马等动物后,第七天创造了人,也叫人日,高适在人日(农历正月初七)这天写诗给杜甫,说对杜甫很想念,遥隔千里,今年只有空思忆,不知何时才能见面。杜甫收到这首诗后,读得是泪流满面,对友人也甚是想念!

2、杜甫与严武

杜甫和严武也有一个共同的朋友房琯,因此杜甫严武关系也不错。安史之乱,房琯带领军队攻打叛军,结果大败。

杜甫《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甫在《对雪》一诗中有过描述,房琯带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一带,和安禄山大军进行大战,战事焦灼,诗人杜甫等待着好消息,结果等来的是唐军大败失败,死伤数万人。这样的情况下,房琯被罢相是理所当然的了,最终导致严武和杜甫也受牵连被贬。

杜甫为什么亲严武(同是好友来做官)(3)

公元761年,严武在被贬之后不久又恢复了官职,担任了成都府尹,充剑南节度使,而在公元789年就在成都生活杜甫其生活受到了严武的极大帮助。后来,严武还推荐杜甫做了工部员外郎,朝廷赐给杜甫绯鱼袋。另外,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朝廷命官,严武的父亲严挺之是尚书左丞,他们应该是有交往的,应该关系也不错,不然严武为何如此照顾杜甫。

第二、解读严武、高适来成都做官,杜甫对好友区别对待

1、疏远高适

公元762年,唐玄宗、唐肃宗先后相继去世,在成都才任半年多时间官职的严武被召回长安,监督修缮玄宗、肃宗的陵墓。严武走后,高适接替他的官位,继续担任成都府尹,而杜甫却没有来和昔日的友人叙旧、喝酒、作诗,而是去了三台县(梓州),章彝是这里的县主。章彝这人飞扬跋扈,声势浩大,真有一种小皇帝的感觉。这是战争时期,国难当头,章彝却劳民伤财,悲天悯人的杜甫肯定是非常不喜欢和章彝类人打交道的。但杜甫却还是在这里待了较长时间,还游历了阆中等地,最后打算离开梓州。但是在这近两年时间,杜甫宁愿委屈于章彝地,也没有去投靠昔日的好友高适。

杜甫为什么亲严武(同是好友来做官)(4)

高适

不仅这样,杜甫还写了一些诗对高适进行讽刺:

杜甫《警急》(时高公適领西川节度) “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玉垒虽传檄,松州会解围。和亲知拙计,公主漫无归。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

这首诗着实对高适讽刺至深呀:唐肃宗册封高适为淮南节度使,所管辖的地方是古时的楚地,所以称为“楚将”,肃宗让高适去攻打李璘,在众人的合围下李璘战败,高适似乎好厉害呀。再这样的“将军”带领下,松州会解围的,可是松州却沦陷了,金城公主也被和亲了,吐蕃人在青海已经抢夺了物资,人马都吃得饱饱的了。这首诗里,杜甫对往日的好友毫不留情,讽刺至极!

2、亲近严武

公元764年,当杜甫正准备离开梓州时,严武又以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回到了成都,高适被替。听到严武要回来了,杜甫真的是太高兴了,还写了诗表示欢迎:

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荆门去鹢催。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杜甫《奉待严大夫》

真的是太高兴了,老朋友又快来了。东西川这样的重镇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经常诧异下级将领为什么整天等着你,原来一年多你又回来了。我正打算离开蜀地,我年纪大了,总想见你一面。平生志愿,除你外,还好向哪个陈述呢?最终杜甫又留在了蜀地,没有离开!这首诗既可以看出杜甫对严武的欢迎,也可以看出对高适的讽刺与疏远。

杜甫为什么亲严武(同是好友来做官)(5)

杜甫与严武

第三、探求杜甫对好友区别对待的缘故

同样都是自己的好友,都是来成都做官,为什么杜甫亲近严武而疏远高适呢?

1、政治立场

同大多朝代一样,在皇位的争夺上,父子也是仇人,唐玄宗和唐肃宗之间就是有矛盾的。安禄山叛变后,肃宗一手策划了马嵬事变,杀了玄宗最爱的杨贵妃,并无父亲结下了恩怨。最终玄宗入蜀,肃宗另谋发展,最终在灵武称帝!

杜甫是靠近唐玄宗一边的人,而高适是唐肃宗一边的人。虽然同属于唐朝,同属于李家天下,但毕竟忠实于不同的人,他们政治站位不同,所以他们不可能像昔日那样关系友好了。再加之,之前房琯兵败要被罢相,杜甫在肃宗面前为他求了情,不但没有得到肃宗的认可,反而引起了肃宗大怒。严武是房琯引荐的人,所以严武和高适也应该是处于对立地位的。这些都是可以推测出杜甫和高适二人政治立场是不同的。

2、共同好友李白

李白,是杜甫和高适共同的朋友,曾经哥三个关系极好,尤其是李白和杜甫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白和杜甫二人可谓比兄弟还亲,他们一同游历山水,饮酒赋诗,就连被子都可以盖一个,关系够好吧!在李白、高适、杜甫三人中,李白可谓是老大哥,对二弟高适和三弟杜甫特别照顾。

杜甫为什么亲严武(同是好友来做官)(6)

李白

但是后来高适高升了,做了唐肃宗的淮南节度使,他奉肃宗的命令攻打永王李璘,他是被任命的最高统帅。而李白刚好在李璘收下做事,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差点被杀。李白最终被关进了监狱,面对昔日的好友老大哥,最高统帅高适不仅没有伸出任何援助之手,还立马销毁了往日同游山水所做的关于李白的诗,立马与李白撇清了关系,生怕影响到了自己的仕途。杜甫为李白奔走过,但都没有多大效果。所以不仅李白对高适不满,杜甫对这位二哥也是非常不满的,没想到他会这样。

3、高、严二人能力差异

高适和严武二人在治军打仗等方面的才能也是有较大差异的,特别从任成都尹期间,治理蜀地的方方面面就可以看得出来。

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 —— 杜甫《王命》

吐蕃步步紧逼,官军连连失利。吐蕃入侵后唐朝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流离失所。高适掌舵的蜀地,吐蕃侵犯,攻陷了陇右,直逼长安。蜀地西北部的松州、维州等地都被包围,后来也沦陷了。

杜甫觉得高适在这方面是无能的,根本就没有保卫国家、治理蜀地的治军打仗的能力。

杜甫为什么亲严武(同是好友来做官)(7)

吐蕃进犯

而严武就不同了,在抵御外患上,他要厉害得多了。

诸葛蜀人受,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杜甫把严武比为诸葛亮,比为汉武帝时使蜀郡文物开展起来了的文翁。严武的一去一来,使蜀中的崇山峻岭为他又重又轻。杜甫对严武推崇备至,不仅仅在于他们关系好,更在于严武具有镇蜀御外的真实能力,让心忧天下的诗人杜甫看到了希望。

的确如此,高适无能,严武接替,公元764年7月,严武率军西征,一来便拿下了当狗城、盐川城,还和郭子仪在秦陇一带配合,最终把吐蕃给击退了。可以说和高适相比,严武打仗确实要厉害得多,军事能力强于高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