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

在2016年《小戏骨白蛇传》走红网络后,2017年的《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再添一把火,以87版《红楼梦》为模仿对象,一众小演员将经典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反差萌非常惹人怜爱,一时之间“小孩子完爆流量明星”的说法传遍了网络。“小戏骨”这个系列也有了比较广泛的知名度。

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1)

2018年1月29日《小戏骨八仙过海》正式开播,《小戏骨水浒传》也在不久前杀青,这个系列,端出了要拍遍所有传统文化故事的架势。

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2)

已播出的“小戏骨”系列,数据截至2018年1月30日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16年10月的《小戏骨白蛇传》之前的作品均是“红色经典”题材,如焦裕禄、刘三姐、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等,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革命文化故事。但这些早期作品多为几十分钟的短片,且具有明显的实验性质,从制作投入、摄影、场景搭建种种细节来看,与最新的作品存在差距。这些“红色经典”改编并未得到广泛关注,但也为主创团队的磨合搭建打好了基础。

如《小戏骨刘三姐》就已经奠定了后来成功作品的模式:在剧情画面等其他方面全面还原经典作品,同时用小演员煞有其事的表演带来反差萌等效果。只是因为题材剧情上传播力度的差异,再加上《小戏骨白蛇传》突破性的发挥和制作水平,才迎来了恰到好处的爆发点。

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3)

《小戏骨刘三姐》与央视《刘三姐》对比

《小戏骨白蛇传》在2016年国庆播出,上线一周达到1.5亿的播放量,腾讯视频评分高达9.4分,豆瓣评分一度达到8.9分,网络热度超过当时《老九门》《画江湖之不良人》等大制作网剧,一时之间朋友圈、微博都被这些演技惊人又伶俐可爱的小演员所占据。

这次成功改编成为了“小戏骨”系列的转折点。《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是如今主流人群的情怀记忆,走心的小演员们俘获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心,形成了大规模“自来水效应”。

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4)

《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就像是《小戏骨白蛇传》全方位升级后的作品。《红楼梦》的知名度比起《白蛇传》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关于制作成本,导演潘礼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

“这部戏是我心里的年度大戏,也是向最有名的经典致敬,就要不惜代价。我们向87版买了版权,服装道具配饰都向前辈们学习。虽说拍的是网剧,但几乎就是用电影的规格在做,在横店等专业的影视城拍。其实拍网剧不太会用这么多资源,《红楼梦》有点像‘杀鸡用宰牛刀’,但我不是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这种配置。”

多数影视作品爆红的理由都不会是单独某个噱头。从“小戏骨”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从早期“小孩演大人戏”这个单一特色,到《小戏骨白蛇传》改编家喻户晓经典建立受众基础,再到改编《红楼梦》时对于服装场景的全方面升级、高规格制作,小演员的惊艳演技,成功并不是偶然。

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5)

新奇感衰退之下,“小戏骨系列”需要找准定位

但这样的模式是否真的具有持续开发的能力,笔者尚有疑虑。

虽然大家口口相传的是“小孩演技完爆流量明星”之类的信息,但究其根本,“小戏骨”引发传播效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小演员们的表现真的超过了专业演员,在于有别于其他所有影视剧的,年龄身份差距下“小演员演大人戏”造就的“新奇感”。

小演员的年龄拉低了我们对于“演技”的潜意识评判标准,而他们又确实贡献了可圈可点的表演,不说达到专业水平但都在水准之上。这种极其强烈的反差是这个系列的核心特色。古典化题材、专业的服装道具制作,都只是强化了这个系列的传播半径,却并非是其能够引发关注的根源。

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6)

所以“小戏骨”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或许是一轮爆红传播之后,“新奇感”或将逐渐消褪。在“小戏骨”系列越拍越多的情况下,即使演员和制作班底保持水准不变,但想达到翻拍《红楼梦》时的现象级热度,却只会越来越难。

另一个潜在问题是剧本。从已经播出的作品和制作团队的计划来看,题材将集中于古典名著和民间故事之中,但和《白蛇传》《红楼梦》一样,这些经典故事内容并不完全适合小孩出演,剧本必将经历大刀阔斧的改编。也就是说,从剧本角度来看,这个系列可供发挥的角度极其有限,非常依赖于原作的水平和为大众熟知的程度。

《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几乎从台词到服装布景等完全照搬了87版《红楼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其成功的一大因素。

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7)

从《小戏骨八仙过海》也可以看出,剧情承袭了系列一贯的尺度和简单剧情,加入了部分电脑特效以契合“八仙过海”主题之下的很多玄幻内容。虽然小演员们颇为敬业地完成了表演,但整个故事对于成人观众而言过于幼稚,投入有限之下场景特效也难以摆脱“五毛”评价,比起潘礼明团队的两部成功之作,差距明显。

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8)

摆在“小戏骨”系列面前的,或许是一个受众方向选择性问题。在小演员带来的“新奇感”逐渐消褪的既定事实下,要如何避免单一消耗“小戏骨”话题,维持新作品在成年观众之中的吸引力?

其实,《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尝试。无论是小演员们张力十足的表演,还是服装场景上的精致,摄影镜头的美感,都是国内影视剧缺少的东西。如果在名著等经典翻拍之外,能够找到新的入口打磨出优质原创剧本,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而要维持这种制作水平,则应该追求精品而非数量,“小戏骨”系列的拍摄项目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筛选。

小戏骨演技有多可怕(当反差萌带来的新奇感消褪)(9)

《小戏骨八仙过海》剧本与《小戏骨放开那三国》一样是原创,但整体而言却更像一部传统儿童剧,而非此前主打的“小戏骨演技”。从其在视频网站上的宣传语“萌系小八仙,组队打怪救世界”也可以看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这或许是“小戏骨”系列的另一种出路,发挥“小孩演经典”的特色,将受众定位为儿童群体——同龄人之间天然容易互相理解,以“小戏骨”系列一直坚持的健康、正面的文化题材来主打儿童和家长群体,或许也是一种可行方向。

只不过这样的发展方向,过于不温不火,对于广大被“小戏骨”吸粉的成人观众而言,还是期待有更多《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小戏骨白蛇传》等精品出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