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虚词(八年级语文下册常用文言虚词)

一、其

(一)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代指自己。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他(她)们”“他(她)的”“他(她)们的”。如“得其船”(《桃花源记》)

3、代事,代物,可译为“它”“它们”“它们的”。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不知其几千里也”(《马说》);“其视下也”(《北冥有鱼》)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样”“那”“那样”。如“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

如“其真无马邪”(《马说》);“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连词:表选择关系

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虚词(八年级语文下册常用文言虚词)(1)

二、虽

连词:

(一)用于转折关系,表示先让一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尽管”。如“虽有千里之能”(《马说》);“虽有嘉肴”(《虽有嘉肴》);“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二)用于假设关系,表示最大限度地假设一种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即使、就是”。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故虽有名马”(《马说》)

三、者

(一)代词:可译为“……的”“……的人”“……的情况”“……的原因”等。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同游者”(《小石潭记》);“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高者挂罥长林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助词:引出判断、陈述、原因等,可不译。如“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虚词(八年级语文下册常用文言虚词)(2)

四、则

连词

(一)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那么”“就”。如“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核舟记》);“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

(二)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就”。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三)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虚词(八年级语文下册常用文言虚词)(3)

五、乎

(一)语气词

1、表示询问,相当于“呢、吗”。如“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2、表示猜度,相当于“吧”。如“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二)介词

同“于”,可以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也可以引出比较的对象。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