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有黑历史吗 孙坚匿玺是真的吗

孙坚有黑历史吗 孙坚匿玺是真的吗(1)

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天下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老贼董卓。

董卓决定迁都长安,以避其锋芒,于是纵火焚烧了洛阳城,昔日繁华的都市瓦砾遍地,满目疮痍。

《三国演义》中描写道:孙坚率兵马赶到洛阳的时候,救灭了余火,军士发现大殿南侧井中出现“五色毫光”,孙坚派人下井打捞。

“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

孙坚命人开启匣子,发现是一枚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不识货,就找到程普咨询,程普说:“此传国玺也……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后来,孙坚去世后,孙策为了借兵,把玉玺做为“质当”,抵押给了袁术,借来三千兵,五百匹马。

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

《三国志》引自《江表传》的记载:“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

史学家裴松之认为孙坚属于“忠烈”人物,不可能干“藏匿玉玺”这种不臣之举,他引用《汉献帝起居注》记载:“天子从河上还,得六玺于阁上。”

意思是汉献帝从黄河边上回来,得到了“六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暗示孙坚把传国玉玺献给了汉献帝。

孙坚有黑历史吗 孙坚匿玺是真的吗(2)

裴松之还举例说:“又太康之初,孙皓送金玺六枚,无有玉,明其伪也。”

意思是:吴末帝孙皓投降的时候,交出东吴的六枚金玺,没有玉质的印玺,可见吴国的传统认为金比玉要珍贵,因此,“孙坚匿玺”是不存在的。

裴松之的说法很牵强,事实上,孙坚藏匿传国玉玺是有史料可以佐证的。

《山阳公载记》记载:“袁术将僭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

袁术称帝后,听说孙坚藏匿传国玉玺,就把孙坚的妻子吴夫人抓捕起来,夺走了玉玺。

《后汉书》也有类似的记载:“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晨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玉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关于“孙坚匿玺”的记载与史实大体相符。

只不过,罗贯中为了让小说更富有神秘感,加上“一妇人尸”等情节,增强可读性。

历史上的孙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孙坚有黑历史吗 孙坚匿玺是真的吗(3)

《三国志》记载:吴氏,“吴主权母也,本吴人,徙钱唐,早失父母,与弟景居。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

孙权的母亲吴氏,本是吴地(太湖流域)人,后来迁徙至钱塘,幼年父母双亡,和弟弟吴景相依为命。孙坚看中了吴氏,吴家的亲戚认为孙坚轻佻、狡诈,起初拒绝这门亲事。

孙坚惭愧之余,怀恨在心。

吴氏闻知消息,怕给亲人带来灾祸,于是答应嫁给了孙坚。

从这段记载来看,孙坚并不像裴松之说的那么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