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必背经典篇目讲读(诗经国风唐风)

《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学习之一一五

山有枢1,隰有榆2。子有衣裳,弗曳弗娄3,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4。

山有栲5,隰有杻6。子有廷内7,弗洒弗埽8,子有钟鼓,弗鼓弗考9。宛其死矣,他人是保10。

山有漆11,隰有栗12。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13,且以永日14。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译:

枢树生山上,榆树背阴长。你有衣和裳,不知穿戴用,你有车和马,勿知驰驱游。若是不幸死,他人得享用。

栲树生山上,杻树背阴长。你有宫廷室,不知洒水洁,你有钟鼓音,勿知钟鼓宣。若是不幸死,他人来拥有。

漆树生山上,栗树背阴长。你有美酒食,何不乐鼓瑟?且用喜乐心,善对长白天。若是不幸死,他人入宫室。

诗经国风必背经典篇目讲读(诗经国风唐风)(1)

《荷花女》图片来自头条,敬谢!

注:1.枢:(shū音书)树名,即刺榆(cì yú音次于)。

2.隰:(xí音习)低洼潮湿处。榆:树名,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称,木质坚硬。

3.曳:(yè音业)拖,拉。娄:通“搂”,提起。古时裳长拖地,曳、娄皆是穿衣裳。4.愉:快乐、享受。

5.栲:(kǎo音考)树名,即“臭椿”,又称“樗(chū音出)”。

6.杻:(niǔ音钮)古树名,木质坚硬,做车用。7.廷:宫廷。

8.埽:(sǎo)同“扫”。9.考:敲击。10.保:占有,拥有。

11.漆:树名,落叶乔木,树皮内富含树脂,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即“生漆”,可制涂料,液汁干后可入药。

12.栗:(lì音立)树名,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

13.且:姑且。14.永日:漫长的白天。

诗经国风必背经典篇目讲读(诗经国风唐风)(2)

《绍兴古纤道》照片来自头条,敬谢!

议:这首诗很有趣味,读着读着,就会笑出声来,本诗能把人世间的那些事儿全部拿来进行讨论,不失为一种创举,无论古今,这种热门话题,古人百字不到就完整地写尽,这方面,真的今人不如古人。

读诗前,先介绍“南季北孔”的延陵季子的话:“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此话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陶唐氏之遗民”,我们知道,“陶唐氏”便是尧帝的后代,因为“三监之乱”中,他们选择了“三监”,由“周公诛灭唐”,周朝其他的分封都写得很清楚,唯有尧帝的后代写得不明,是表示尊重尧帝,但不支持他们后代这样做,就是这个缘故。

这块唐地由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前篇已经讲述。后来有叔虞其子姬燮改成晋国,这就是晋唐叔虞。

那么诗在讨论什么?第一章用树起兴,意义深长。但议论者并不知道他的心,有衣裳,有车马,可以尽情地穿戴,尽心地游玩。并说了大实话,你死了,他人可以享用。难道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喝游玩,该享受的全部都享尽,才不负人生?所以热门话题就这样抛给每一个读诗人。

第二章又开始,有钟鼓之声,必是诸侯人家,可以钟鼓布德化,可是它已经沾满了尘埃,这说明“陶唐氏”还有遗留,但经过了“三监”之风波,就没想过再去动用了,只想好好地培养人才,再说,也是越级了。

第三章是鼓瑟之声,是夫妻和乐之音,和和美美过完一生就行了,不要想那么多,死了,夫人都是他人的。

本诗每一章都有三层意思,第一层二句是内心所思,来自于自然的提醒;第二层四句是劝导之言;最后二句都是劝导不成,来个大实话,所谓真话难听。而他所做的,都是在默默培植福报,毕竟家族中出现一个人物,才是头等大事。

和《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

你在忙些啥?美衣裳不穿,玉佩不知戴。车马空闲置,美景不知游。培植树木忙。

你在忙些啥?宫廷不洒扫,钟鼓声未宣。倘若你先死,树木未成材。他人继走样。

你在忙些啥?不享美酒食,不以鼓瑟乐。常怀喜乐心,善对每一天。树人乃百年。

戊戌年六月廿三

诗经国风必背经典篇目讲读(诗经国风唐风)(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