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亮点做法(六化融合网格治理迭代升级)

12月5日,六合区雄州街道桥西社区网格员杜婷婷一早就接到了辖区居民陈汉的电话原来,陈汉的妻子即将临盆,需要办理《生育服务证》,但不知道怎么办杜婷婷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带着陈汉来到一路之隔的华城名府片区网格党群之家,填写相关材料,并第一时间把这些材料送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科窗口”,让陈汉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儿,网格员真是太周到了”陈汉感叹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亮点做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亮点做法(六化融合网格治理迭代升级)

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亮点做法

12月5日,六合区雄州街道桥西社区网格员杜婷婷一早就接到了辖区居民陈汉的电话。原来,陈汉的妻子即将临盆,需要办理《生育服务证》,但不知道怎么办。杜婷婷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带着陈汉来到一路之隔的华城名府片区网格党群之家,填写相关材料,并第一时间把这些材料送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科窗口”,让陈汉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儿,网格员真是太周到了。”陈汉感叹道。

这样的贴心服务,如今已覆盖全市12583个网格。小小网格的背后,是南京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从最初只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到如今全市全面推开“一张网”,涵盖党建引领、矛盾纠纷、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服务等诸多领域,小小网格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从1.0版本到3.0版本的“升级”。


从“试水”到推开,寻找解决“城市病”的“药方”

我市的网格化治理“试水”始于2010年,当时,栖霞区、浦口区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病痛”,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网格化。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说,2010年6月5日她到街道上任的第一天,就遇到几十人到区委区政府上访,而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对此竟一无所知。为了解决社区干部与居民脱节、居民的需求与低效的社会治理现状之间的矛盾,仙林街道的“网格化社会服务机制”应运而生,即建立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为机制、信息化为手段、社会化为支撑、群众化为基础、法治化为保障、精细化为目标的“六化融合”社会治理创新。

浦口区则是“痛”在“条”与“块”的边界不明、责任不清上。时任浦口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的江志树说,当时很多社会治理问题的责任在“块”上,也就是街道,而执法却在“条”上,即部门,基层街道“压力山大”,却往往有心无力。“条”“块”协作缺乏明确、规范、有效的机制,导致社会治理能力和效率低下。“以打击非法传销为例,需要工商、公安、城管、综治等部门联合执法,群众举报到社区,街道层面却无权取缔。部门联动得由领导牵头开联席会,周期长、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他说,当时就想探索一种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动工作平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网格里。

此后的10年里,我市各区立足于城市治理的现实问题,不断探索,其间诞生了栖霞的网格化城市党建、浦口的大联勤、江宁的全要素网格化等探索样板和先进典型,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和示范样本。2017年,南京被列为全省首批开展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试点城市,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的网格化治理工作在全市推开。


从“脱节”到“连网”, 一个网格员眼中的基层治理之变

南大和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潘家燕,是随着仙林街道网格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六化融合”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成长起来的一名基层党员干部。2009年5月,潘家燕进入仙林街道杉湖路社区从事社工工作,当时仙林街道还没有开展网格化治理。“在那个时候,我感觉社区与居民之间是‘脱节’的,社区干部不了解居民的诉求是什么,居民也不知道有了矛盾和问题该如何向社区反映。”她说,现在看来,当时就是“两头茫然”,少了一张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网”。


2010年,仙林街道开始探索网格化服务,潘家燕成为一名网格员,在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当时,街道开展了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的“四万走访”活动,作为结牢网格化服务的重要举措。潘家燕说,以前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居民家时,是“进不了家”,开展“四万走访”后,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联系多了、感情加深了,常常被拉住谈家常,“出不了门”。


一次拉家常中,潘家燕化解了重要的信访危机。“我与赵大爷拉家常,他对我说,居民们反对小区隔壁餐饮店油烟扰民,大家准备到区里上访。”潘家燕一惊,她听说有居民反对,可没想到会激化到要去上访。她赶紧向社区书记汇报,大家想办法做工作,最终化解了此次上访。“正是因为我每天巡查,与居民交流多了,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在关键时候,居民才会想到我。”她说。


此后的工作中,潘家燕化解了一次又一次信访危机,解决了居民们的一个又一个诉求。小小网格,成为她与居民之间的“连心网”,也让她认识到了网格化机制的重要性和先进性。潘家燕说,有了网格,社区的工作变得井井有条,网格不仅能实现综合治理、拉近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还承接了社会事务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了全方位的基层社会治理。


从管理到治理,“网格 ”内涵不断丰富

作为2011年浦口区最早开始探索“大联勤”工作的参与者之一,时任沿江街道办事处主任的方强对当时的经历记忆犹新。“当时街道辖区有14万人口,一半以上是外来户和流动人员,矛盾多发。浦口区把我们列为首批试点街道,是要依靠网格解决治安和城管问题,这可以说是‘大联勤’的1.0版本。”方强回忆,“大联勤”运行后,仅偷盗犯案率一项就下降了90%,市容城管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随着“大联勤”工作的推进,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从单一的城市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2015年底,浦口区在全区范围内推开“大联勤”机制,将“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保巡查、平安法治、群众工作、区域党建”7个方面事项全部纳入工作体系,“大联勤”进入2.0时代,实现了综合治理;而现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发展,大联勤手机客户端的运用让“大联勤”迈入3.0时代,加入了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多元主体参与共治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江宁区,网格化治理也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的“晋级”。江宁区国安办副主任张宗学介绍,2013年,江宁区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始推行网格化治理。起初只是普通网格化管理,将城市部件、居民小区纳入网格,但网格具体承担的事项并不明确。在运行几年后,江宁区向网格叠加更多功能,探索全要素网格的治理模式。和此前的网格化管理相比,全要素网格追求“一网通办、服务集成”——现在实行网格事务准入机制,该做什么、怎么去做,都有了统一的规范标准。网格员助力居民自治方面也初现成效,开展社会组织建设和居民自治实践取得明显效果,体现出网格化作为“社会治理”而不是“社会管理”方法的特色。


如今,我市的“网格 ”内涵还在不断丰富。网格 党建、网格 警务、网格 应急、网格 司法、网格 信用……这些活跃的探索创新为丰富和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南京经验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来源:南京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