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1)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2)

初夏月夜,我信步来到位于漳浦县城中心的文庙,这里在老漳浦人的嘴里叫做“孔子庙”,沿着金浦大道(以前叫做西大街)往东行走约百米,月色朦胧中,华灯映衬下,一座雄浑的古建筑横亘在我的眼前,隐约可见这是在一层瓦片屋顶中又加盖一层屋顶(古建术语叫“重檐山歇顶”)的方形建筑,是那样的凝重和气派,低垂的檐角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就是漳浦文庙大成殿。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3)

这是一座县级文庙中少有的建筑。说它少有,一是古,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二是特,明仿宋的重檐山歇顶形制;三是巧,建筑技艺高超巧妙,明代建筑中的础、柱、斗拱、抬梁、顶十分精湛;四是奇,大成殿选址在漳浦县城的中轴线上,成为数百年来唐郡漳浦的“文化地标”。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4)

漳浦县与漳州府同一年建制,时为唐垂拱2年(公元686年),唐时漳州府曾在漳浦郡治90年,就在现在的漳浦县城,当时叫做李澳川。从那时起,漳浦县城尽管时代更迭,风华轮转,但漳浦县城中轴线上的古建筑,至今依然可辨。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5)

中轴线上,县衙是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正堂——亲民堂,县衙如今也修复了。县衙前的广场与府前街交汇,往南是居民区,再往南就是文庙,文庙前还有印池,以及再前面的射圃。文庙中的主建筑——大成殿,在中轴线上坐北朝南,见证着漳浦历史文化的一路走来。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6)

夜色苍茫中,我犹如穿越时空,看到了明清时期,漳浦文庙周边的街市繁华、市井阡陌、人来人往——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这里重建南宋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的旧文庙,一改之前的狭小和低矮,进行了规制提升的扩建,除了重建建筑面积441平方米的大成殿外,还修建了东西庑、戟门、棂星门和明伦堂等,后又扩修了泮池,成为漳浦县的一座规模宏伟、功能较全的“文化殿堂”。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7)

在文庙的周边,除了中轴线北边的县衙之外,还有南边的印池,西边的高登祠,西南边的南门妈祖庙、准提佛母庙,以及西北边、到了清代建设的蔡新府第,还有老城隍庙,不难想象,在明清的县城中心,官宦往来、文人聚会以及商贾出行就在这一片区域之间,街头巷尾,酒肆店铺,成为漳浦的一个政治与文化、商业中心。而当时,这里的最高建筑,就是大成殿了,成为当之无愧的“地标”。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8)

古今多少事,淹没长河中。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改变了许许多多的街景,到了解放时,文庙里的各项配套建设或倒塌,或改建他用,只剩下大成殿基本完好,伫立形单,鹤立鸡群。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9)

白天,我曾多次来过大成殿,静观其筑,震撼于它复杂而实用的内部构造和精美而高超的建筑技艺,探求于它朴实而长期的使用功能和悠久而非凡的文化意义,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大成殿的独到之处吧,“大成”正是集古建筑之大成,整个外形呈正方形,最外沿是石条,包着土台基,正面六根石大柱支撑前廊、屋顶,就像是一个明代的大纶巾。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10)

近观此殿,重檐歇山顶,上覆红色筒瓦或板瓦。面宽五间,进深五间,第二进作扉门,左右后墙用夯土墙,整个外形线条简洁、坐相牢固。

进了大门,豁然开朗,数百平方米的大厅内,36根木柱布局规整,正金柱础直径巨大、达50公分,四周用仰覆盆式或覆盆式柱础,正金柱用覆莲瓣柱础,下垫方形础。石头的柱础托顶着大木柱,木柱再顶着层层的木斗拱,显得十分的精美合规。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11)

据漳浦县博物馆专业人士介绍,大成殿的木斗拱结构设计十分精巧,是整座大殿的精华所在。外檐柱头为假昂做法,补间拱为真昂做法。内槽柱头、补间头号拱、转角斗拱等斗拱尽管看起来眼花缭乱,但美观耐用、精巧牢固,这些古代人民的木作智慧,令人叹服。

斗拱和顶梁的衔接也十分巧妙,梁架、藻井、天花草架等延伸木件制作精良,还有不少装饰的木作镂花板。如上造法,足见这是明代漳浦建筑的顶尖之作。

大成殿建造精美、牢固经久耐用、历史意义不菲,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12)

走出文庙看文庙。文庙作为中国历史上祭奠孔子诸贤、发扬儒家学说、传播中华文明的文化殿堂。漳浦文庙的一脉相承,大成殿的历史印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漳浦明清时期的一幅文化活动记载图。

明清时代,和平繁荣的社会发展,尽管朝代更迭,但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局势也基本影响不了远离北方政治中心的闽南,漳浦做为背靠漳州、面向台湾海峡、丘陵间有良田沃野的宜居之地,数百年的休息生养、安定发展,使得这一时期漳浦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统计,仅科举和致仕方面,明清时期,漳浦共出了148名进士,与唐宋元的19名多了许多。这从另一方面说明,经济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所以,当时的漳浦文庙,陈列着诸多“文化符号”。据县志记载,明清文庙中,正殿塑孔子及其弟子“四配十哲”像。“四配”即在正殿之东配祀颜回、子思,之西配祀曾参、孟轲。“十哲”配祀于大殿两边,东边配祀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五人,西边配祀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五人。两庑又配祀先贤六十二人,先儒三十五人,每年春秋仲月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这应是彼时全县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13)

历史就是这样丰富与独特,漳浦文庙由于它的宏大、长寿,不仅文化气质深厚,使得漳浦的文脉生生不息,还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增添了革命印记。

据漳浦县委党史室资料, 1937年7月13日,闽粤边抗日红军下山接受点编,驻扎漳浦县城文庙。7月16日,国民党军157师背信弃义,在体育场埋伏重兵,借操练为名,将近千名闽粤边红军强行缴械,关押漳浦文庙的大成殿等建筑内。当晚,百余名红军伺机脱离,在中共漳浦县委接应下,聚集清泉岩重整红军抗日武装,重建红3团,卢胜任团长,该事件被称作“漳浦事件”。

“漳浦事件”最终得到妥善解决,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局面才得以形成。漳浦县城文庙大成殿也成为闽粤边抗日红军遭国民党军关押的旧址,成为漳浦县城红军活动的文物点之一。

斗转星移。如今,漳浦县城建设科学规划、全面铺开,已全面设计、着手修缮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浦文庙,目前大成殿已经修葺完成,新建的东庑、西庑、戟门、棂星门、敬一亭、文昌宫、道义门、明伦堂、泮池、牌坊等建筑也基本完成。文庙后面,修建了清凉阁、旧县衙广场,不日,这里将按照原有建筑风格复原修建成“府前唐街”中的国学旅游教育区,供人们游学怀古,重现千百年来县城中轴线上、漳浦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邱耀斌 文/图 部分图片由漳浦广播电视台提供

漳州新闻网

微信号zznewscn

本期编辑 @徐世庆

值班主任 @黄远林

值班总编 @赖雄伟

【新朋友】 点击顶部蓝色字“漳州新闻网”关注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更多人

【爆料邮箱】 xw@zznews.cn

闽南日报社微信矩阵

闽南日报

mnrbwx

漳州新闻网

zznewscn

视觉漳州

sjzz0596

闽南日报车友会

mnrb-cyh

闽南日报小记者

mnrb-xjz

漳州长泰最大的文庙(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