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要听从别人的声音(要学会听弦外音)

我们有句老话叫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倾听者要注意说话方的弦外之音。

含蓄是中国人的普遍特点,特别是在讲话的时候,中国人一般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只会委婉地讲出。听话的人需要细心领悟与揣摩。中国人精深的语言魅力,全在“弦外之音”上。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例子:

比如你的东西被朋友在背地里吃掉了,你发现后很生气,会嚷“是谁吃了我的东西?”朋友一听知道你生气了,但他会这样说:“对不起,刚才我实在是饿极了,有空请你吃饭好吗?”简单的一句话给自己挽回了余地又没直接说他偷吃了你的东西,还维持了你们之间的友谊。他说他实在太饿了,就是弦外之音,意思是说你的东西被他吃了,并希望能得到你的原谅。又如夫妻之间,礼拜天妻子要去买东西逛商场,她会这样跟你说:“你礼拜天有事吗?我想去商场买些东西。”这时妻子的用意你要理解,她想让你陪她一起去。你若说你要忙自己的事情而不搭理她,她会很失望。

说话要听从别人的声音(要学会听弦外音)(1)

生活中不用直接说出来的话有很多,更有不能直言的话语,表达时需要通过暗示。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听出话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样与人沟通时才能有更好的结果,在交流时才能更好地把握对方的意思。多练习“解话”“接话”的功夫,你倾听弦外之音和表达言外之意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在商场上,有时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一些不存在的“事实”经常被客户用来进行试探或胁迫,我们称之为“伪理由”,这时候我们的“听力”如何就很重要了。例如对方会说:同样的商品在别的经销商那里,价格要便宜得多!产品是不错,不过我们仍然需要时间考虑!我们还被其他几家供应商找过!其实对方说话内容是否属实并不难判定,只需要问得具体一些,对方的言语中便显示事实了,毕竞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说话要听从别人的声音(要学会听弦外音)(2)

在与上级领导谈话时要多加注意,因为领导的语言是最具揣摩性的。比如,你在一家公司刚工作不久,领导找你谈话:“你到公司还没多久,工作成绩不错,以后有什么打算呐?”领导特殊的意图包含在这句很轻松的话里,他是在考察你的工作心态。如果你很坦率地将自己的理想志向说出来,领导会以为你过于幼稚而缺乏城府;如果你大谈理想但与公司并不相干,上司会了解到你眼下只是把公司当成一个跳板,一旦有了机遇你就会远走高飞,根本就不是为公司长远发展考虑。这时你就该谨慎而言:“目前的工作我想先干一段时间,以后再做打算也不迟。”比较稳妥的就是这种含蓄的回答。大家对某些弦外之音的理解都是心照不宣的,但另外一些你可能不会太留心。正因为这些疏忽,你的交际能力会受到影响。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对方的言外之意要时时注意。如果对方是在炫耀他那光荣的过去,你就要在这个时候留心了,因为此时他心里正在期待着你的夸奖,所以,只要是认为值得或应该夸奖的,你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对他进行夸奖。当对方在显示他的博学或机智的时候也是一样,你也应该夸奖他,那么你就会获得他的好感了。如果对方向你讲述着另外一个人的是非,随声附和是千万不行的,对方的话你也不要直接推翻,你可以间接地将话题引开。闲谈时要注意少论他人是非,更要听出他言语的暗含之意。他向你说一个人的过错,那么他有可能在挑拨你们之间的关系。你要灵敏一些,不要让对方的言语蒙蔽了你。须知,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说话要听从别人的声音(要学会听弦外音)(3)

谈话当中,讥讽、嘲笑、挖苦之类的特殊语言你要学着听出来。对方之所以会向你说这种话,一定是因为对你感到不满才会这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立刻反驳或一味生气是最不可取的,最好拿出自己的宰相肚量,权当没听见,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不过,最好在事后能自我检讨一下,为什么他会讥讽你、嘲弄你?是你自己做错了事情,还是他被你无意中得罪了,引起他的不满,抑或是对方只是来打趣你,只是无中生有呢?考虑过各种情况,在答复时要先弄清楚原因。如果做错事的真的是自己,对方已为你指出,那么自己的行为就该及时纠正,庆幸自己“因祸得福”了。

说话要听从别人的声音(要学会听弦外音)(4)

下面告诉你一些小技巧,别人的话外之音,希望你能准确地找出来:当对方突然改变谈话的语气时,你要留意是否有话外之意;对方的个别音调加重时,那么他的意图你要仔细揣摩;当对方故意用肢体动作或特殊表情进行暗示时,你要明白他的意思;当对方突然停止谈话时,对方的用意你要领会;当对方重复说一句话并认真地看着你时,一定含有弦外之音了;谈话结束时,你要仔细观察对方有无特殊的举止;要特别留心散席前对方最后的几句话:对方想插话,欲言又止,你要推断出他想要说些什么;当对方注意到你不经意的言语时,你要做事后猜测;对方欲言又止,你在必要时可以去追问一下下面的话。人内心的思想,在口头上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内心情绪,因此“察言”的关键就是听弦外之音。只有正确地“察言”,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的想法,更好地沟通。这些学问,都是我们需要好好学习、掌握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