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怎么篡汉的(刘姓皇族子孙为何少有人站出来拱卫汉室江山)
之前至简有一篇小文,主要探讨了王莽篡汉前后,西汉皇室子孙还有不少,但在王莽篡汉时却少有人能够站出来反对。实际上,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王莽篡汉时,西汉皇族子孙为何鲜有人站出来反对?
1、被王莽拉拢去了。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会拉拢人是出了名的,而他所拉拢的对象,就包括了汉室皇族。
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王莽的主持下,西汉立代孝王玄孙的儿子刘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的孙子、盱台侯刘宫为广川王;广川惠王的曾孙刘伦为广德王;赐汉朝兴起以来大功臣的后裔周共等人继承爵位,都被封为列侯及关内侯,共一百一十七人。
元始五年(公元5年)正月,汉平帝在明堂对远近祖先进行大合祭。当时,受征助祭的有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皇家子弟九百余人。
公元6年,当安众侯刘崇与张绍一同举兵反对王莽时,张绍的堂弟张辣和刘崇的远房伯叔刘嘉却前往朝廷自首,并上奏书歌颂王莽美德,痛斥刘崇有罪。
王莽于是赦免了他们的罪责,还封刘嘉为率礼侯,封刘嘉的七个儿子为内关侯,封张辣为淑德侯。
长安人把这件事编成俗语,说:“欲求封,去找张柏松。拚命斗,不如巧上奏。”
汉平帝去世时也不过十四岁,支持西汉政务的实际上是王莽。这些受封赏的人岂能不知道,自己得来的诸多好处,并非出自汉平帝,而是来自王莽?
所谓有奶便是娘,忠于西汉王朝,未必能比忠于王莽所得到的好处更多。所以,当王莽篡汉时,这些人自然也就装聋作哑了。
2、被王莽镇压和控制。
王莽篡汉前后,安众侯刘崇、严乡侯刘信、徐乡侯刘快等少数几位汉室子孙也曾起兵试图进行反对,但这些军事行动最终都被王莽镇压下去,而且,这些的下场,最终都不是太好。这对其他汉室皇族子孙而言,无疑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威慑力不小,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王莽篡汉后,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控制汉室皇族子孙。公元9年,王莽一面授任卿大夫、侍中、尚书官职总共几百人,另一方面则将各刘姓皇族担任郡太守的,都调任谏大夫。
与此同时,王莽还把大鸿胪官署作为定安公(即西汉末代皇太子刘婴)的住宅,设置门卫、使者进行监护管理,并警告保育人员和奶妈不准跟定安公谈话,让他常在四壁合围的屋子里。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定安公刘婴长大后,还无法叫出六畜的名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王莽当时对汉室皇族子孙管理和控制有多严密。
公元9年,王莽派五威将王奇等以颁符命为由,收缴原汉朝的印信。
次年,五威将帅七十二人回来奏报,原汉朝的诸侯王都去掉王号改称为公,全部上缴印信成为平民,无人敢违抗命令。只有原广阳王刘嘉因向王莽呈献符命,鲁王刘闵因向王莽呈献神书,中山王刘成都因向王莽呈书歌颂功德,仍然保留列侯的爵位。
3、西汉王朝自废武功。
周王朝分封诸侯国,其中同姓家族有五十余个。所以,即便是在王室哀弱之时,也有五霸扶助,共同守护,诸侯国的力量再强大,也不敢轻易灭周,周朝因此得以延续了八百余年。
西汉初年,以吕雉为首的吕氏集团也曾试图篡汉,但最终未能成功,原因何在?除了陈平、周勃等人的运筹帷幄外,关键的原因是当时的西汉有较强大的刘氏皇族封国。一旦吕氏篡汉,这些刘氏皇族子孙随时都可能起兵维护汉室江山。
但西汉的统治者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地撤除封国。汉文帝时,分割了齐国、赵国;汉景帝时,削减了吴国、楚国;汉武帝更狠,他所颁布的推恩令,不动刀兵就让各封国自己分解。
从此以后,齐国被分成七国,赵国被分成六国,梁国被分成五国,淮南国被分成三国。皇子封亲王时,大的封国不过十多个城镇。长沙国、燕国、代国,虽然仍是旧名,都不再紧邻南北边疆了。
除此之外,汉景帝因为七国之乱,更加贬抑诸侯王的地位,减少了封国官员编制。而汉武帝时,衡山王刘赐、淮南王刘安因为图谋不轨,封国都被撤除。封国国君只能得到供穿衣吃饭的租税,不参与政事。
到了汉哀帝、汉平帝时代,封国国君已经都是后代苗裔,跟皇帝的血缘和亲情更加疏远。加之这些皇族子孙多数是在封闭的王宫之中成长起来的,既缺乏历练又没有声望,自然也得不到民众的尊敬,其势力与当地富翁没有什么不同。
西汉王朝自费武功,终于导致汉室内外衰微,所以当王莽篡汉、派五威将去收缴原汉朝封国的印信时,那些所谓的“国君”们才会叩头至地,争先恐后地双手呈上印信。有些人更是对王莽歌功颂德,奉承献媚,以取得王莽的欢心,哪里还有反对王莽的心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