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
雷明(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安排?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安排
雷明(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彰显了其背后的理论优势、政党优势和制度优势,完美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三问。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这意味着中国彻底消除了千百年来横亘在中华大地上“贫穷”的顽疾,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了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兑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承诺,为破解当下世界反贫困难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贡献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也为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党优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经验和最大的优势,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所形成的政党优势。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核心在人民、关键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执政特点。同时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考验。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党的领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完美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优势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灵魂和旗帜。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完美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优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法宝。
党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奋斗的力量,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到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完美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的问题。
抓牢“三大法宝”,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
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要紧紧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留给我们的“理论优势、政党优势和制度优势——三大法宝”,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目标更加努力奋斗。
首先,坚持党在新时代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坚持依规治党,不断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着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全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实现经济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物质文明水平。
第五,坚持思想与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金融支撑体系,真正使绿色生活成为基本生活方式。
最后,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凝聚最广泛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态体系,汇聚起强大的合力。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集决心、信心、恒心、毅力、定力、恒力、勇气、底气为一体,勇于战胜一切可能的风险挑战,百折不挠,不断创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社会的宏伟目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