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陈赓获得大胜后(1937年陈赓获得大胜后)
抗战初期,陈赓率领着“中国最好的一个旅”386旅,非但没有和兄弟部队一样出彩,反而还出师不利,被毛泽东严厉批评。
386旅憋着一股劲,直到1937年10月的血战七亘村,陈赓指挥772团一战名扬天下,战术直接选入军校教材。
我军战士刺刀打断了用枪托,枪托打断了就抱摔,力气也用光了就抱着敌人滚下山崖,甚至用牙齿咬掉敌人的鼻子。
此战大获全胜,物资搬了一天一夜,才算是一雪前耻。
但此战暴露出我军的一个短板,那便是建军十年穷了十年,在赶走敌人之后,并未组织力量追击,而是忙着搬运物资。
陈赓对于这一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战后总结会议上,眼里批评了部队暴露出的缺点。
在电视剧《亮剑》当中,被李云龙瞧不起的772团,七亘村血战之后,全员换日本装,从远处看甚至分不清是日军还是我军。
一,初战不利,被教员批评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我军的129师386旅说起,被称之为“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对于一位名将来说,需要实力和运气,而386旅的旅长陈赓,名气早就誉满九州,可运气却总是拖后腿。
1937年,陈赓率领386旅奔赴抗战前线,10月18日进入山西平定县。
兄弟部队打了平型关大捷,袭击了阳明堡机场,捷报鼓舞人心,386旅憋着一股劲,同样也想大展身手。
陈赓一路上遇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军溃兵,问他们:“敌人到哪里了?”
回应是:“敌人很厉害……”
(八路军穿着缴获的日本大衣)
详细一问,这些溃兵连日军的样子都没有见到,就已经慌不择路撤离战场。
这一时期的阎锡山,犹如是全身挂满了恶狼,山西有被日军撕碎的风险,而八路军的到来,犹如是一阵强心剂打入了陕西。
古人云溃兵猛如虎……而386旅犹如是洪水当中、逆流而上的一艘小船,政委要求大家,情绪不要被友军败兵影响。
386旅772团,本该坐着火车去往太原,但接到周总理的命令,因为日军即将攻破太原,所以去了无异于飞蛾扑火,应当进入太行山,配合国军侧击日军,防止敌人进入娘子关。
时间紧促,已经来不及训练新兵,陈赓身为旅长,常常去往一个个的班,亲自做战斗示范。
陈赓也在思考,日军到底有多强大?为何国军都望风而逃,甚至连作战的勇气都没有?
他想到了关键一点,既然国军一触即溃,日军大概率会产生骄纵情绪,这便是敌人的弱点。
恰逢敌人强攻友军第三军曾万钟阵地,友军孙连仲上万人望风而逃,陈赓决定从后方,试探性突袭日军。
果不其然,正如同陈赓想的那样,敌人过度骄纵,对后方疏于防备。
772团从后方发动突袭,歼敌一个中队,直接稳住了友军曾万钟阵地阵地(旧关),缴获大量武器和补给。
因此陈赓被称赞为,一战稳住旧关,让曾部有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虽然772团首战告捷,但771团却遭遇了意外情况,该团进入了阎锡山七年前所修筑的老旧工事,准备与敌人血战……
刘伯承得知此事,紧急命令771团撤出老旧工事,不能对日军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
771团才刚刚开始撤退,敌人恰好扑了上来,771团全身而退之后,迅速在后方集结。
战地记者对此惊奇钦佩,因为按照友军的惯例,部队一旦被打散,很难再归还建制,可八路军771团却能迅速集结。
此事上报到延安,教员严厉批评了386旅。
对于陈赓来说,兄弟部队已经连连大捷,而他这位名满天下的黄埔高材生,却并未有出彩的表现。
二,386旅王近山,血战七亘村10月25日,刘伯承和陈赓的目光,望向了太行中部的七亘村,有了打伏击的想法。
该村位于晋冀两省的交界处,是周边三个县城的交汇点,乃敌人必经之路。
村子周围是崇山峻岭,不仅道路狭窄,而且林木茂盛,人要是站在灌木丛里,哪怕是高高跃起,都不一定能露出脑袋。
据刘华清将军回忆,该村有藏兵的绝佳地形,而最适合伏击的地方,便是村边那条窄窄的山道,宽度连两米都没有。
山路左边是十米多高的一溜山坡,山上大树小树灌木丛,层层套在一起;山路右边是陡峭的深沟,至少有几十米的深度。
刘华清远远望去,那小路犹如是大山的腰带,云雾缭绕时又好似是飘在半空的天路。
师长带着参谋正在侦查地形,远处突然枪响,恰好遭遇了日军的小股部队。
由此可见,双方都派出侦察部队来到该村,而今双方短兵相接,很显然我方价值更大。
刘伯承带队反击,才刚刚打退敌人的地面部队,敌机随后飞临头顶。
众人劝师长尽快撤离,刘伯承坚持留下,摸清了村子周围的地形,认为敌人如果想打太原和平定下来,必然会走这条路。
果不其然,敌20师一千多人,当天下午便开赴平定,傍晚在测鱼镇宿营,距离七亘村只有二十里。
772团的副团长王近山接到命令,率本团第3营赶奔七亘村,第二天凌晨进入伏击区域,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第11连、12连、特务连的一个排为主攻,第9连、第10连为预备队。
山高林密草深,我军战士距离山路最近的地方,只有10多米;距离那条山路最远的地方,也就40多米。
26日清晨,敌人果然离开了测鱼镇,朝七亘村进犯。
日军走在最前面的部队是一个骑兵排,大概是因为打阎军打得“顺利”,所以他们神态轻松,说着笑着甚至对周围指指点点,做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梦。
敌骑兵排的任务是搜索侦查,可他们实际上并未搜索;而后续的辎重部队,骑兵顺利通过了,自然也跟着上了山路。
上午九点,敌骑兵排完好无损地通过了我军伏击圈,中间的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而敌人负责断后的部队,则远远跟在后面。
王副团长一声令下,我军的枪口当中,喷出愤怒的子弹,我军四个连的战士,顺着山坡一冲而下,展开了铁血壮烈的白刃战。
我军属于是突然袭击,敌军则猝不及防,我军勇士越战越勇,刺刀打断之后,便转而用枪托,当枪托打断之后,便抱着敌人往石头上面撞。
当战士力竭,便抱着敌人滚入悬崖,直接同归于尽。
据当代出版社《陈赓传》一书的记载:有人挂彩五六处,还在和敌人扭打,并张嘴咬掉敌人的鼻子。
此战表现最出彩的,便是我军772团的普通战士杨绍清,单枪匹马对战七名日军,以一战七的情况下,刺刀见红歼敌六人。
而剩下的那名日军,看杨绍清身上三条伤口满身鲜血,非但没敢肉搏,反而随着败兵急忙逃往测鱼镇。
而772团特务连的一个排,早就在半路上等待着截击,朝敌人溃兵猛烈开火。
此战打了两个小时,杀敌两百多人,缴获骡马三百多匹,物资搬了一天一夜。
此战鼓舞了军民抗战意志,证明中国人并不是想象中那样“一触即溃”。
而在电视剧《亮剑》当中,李云龙一直瞧不起的772团程瞎子,实际上是386旅主力团。
可是此战也暴露出我军一个严重的短板,那便是打退敌人之后,战士们急忙去搬运战利品,并未组织力量去追击敌人。
回到后方的孔氏村一看,物资堆满了一个大院子,群众看到这一幕,纷纷鼓掌喝彩。
772团此战牺牲了五位烈士,陈赓为长眠的英雄开了追悼会,随后为获胜的英雄开了庆功会。
战争便是如此残酷,倒下的是民族之光,站着的是民族未来,悲怆和欢乐隔着阴阳。
三,战后总结,再次出击到28日清晨,陈赓为772团的干部,召开了战后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弥补自身的不足。
按照陈赓的说法,此战是胜利的开始,而以后要研究作战经验,部队在此战暴露出两大缺点。
第一就是,突击部队和阵地里的部队,并未形成默契的配合,突击队冲出去之后,阵地并未给予有效的火力压制。
如果碰到大战恶战,一旦前后脱节,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就是,当敌人被打走,战士们本该组织力量痛打落水狗,可实际上战士们被满地的战利品吸引,都去搬运缴获物资,以至于让敌人逃出伏击圈。
陈赓批评班以上的干部说:“突击胜利后,部队都去搬战利品,分散了打击敌人的力量,应迅速集结继续战斗,指定后续部队去打扫战场……”
对于一线作战部队来说,尤其是对于抗战新兵来说,边作战边总结,才能一直进步。
而就在陈赓为干部开会的时候,通信员急匆匆来到旅长身边,送来一份紧急情报。
陈赓打开一看,露出了理所当然的神色,他说早就猜到敌人会来,于是立刻停止会议,要大家做好战斗准备。
至于情报的内容则是:七亘村的敌人被击溃,退到了测鱼镇,极有可能会再走出七亘村。
陈赓早就猜测,既然敌人要进犯我河北平定,所以走七亘村是必经之路,即使碰了钉子,也会卷土重来。
按照陈赓的设想,既然敌人在七亘村吃了苦头,大概率会猜测八路军已经撤走,不会在同一个地点,使用相同的战术,那是兵家之大忌。
而今,陈赓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如果你认为是兵家大忌,那我就犯一次试试!
会议终止,各干部返回部队做战前准备,随后便再次去往七亘村。
对于战争来说,物资补给是生命线,敌人为了供应前方的作战部队,所以辎重部队走七亘村是最快的捷径。
最先赶到七亘村的,是772团第3营,这次选择的埋伏地点,相比上次而言,往西边移动了一段距离。
紧接着,第一营也赶到了七根村,按照陈赓事先的安排,进入了预定地点埋伏。
到上午十一点多,敌人的辎重部队,果然来到了七亘村附近。
和上次一样,敌人依旧是派出骑兵沿途搜路,约有一百多名鬼子,骑着马步入了我军的伏击点。
虽然说,敌人这次神态严肃,不像上次那样轻松,但依旧没有仔细搜索沿途的山地和灌木丛。
果然跟陈赓预想的一样,敌人认为我军不会在同一个村子用同一个战法,日军在心理上轻视了中国军队。
而日军先头部队探路的时候,并不知旁边的草丛里,有陈赓训练已久的八路军战士,双方距离最近时,只有四十多公尺。
骑兵很快就通过了我军的伏击点,而后面的辎重部队,自然也跟着进入了伏击点,既然前面的队伍过去了,后面也该“过去”才对……
我军战士们立刻开火,子弹自上而下,犹如下雨一般,扑向了敌人的辎重部队。
日军万万没想到,陈赓会杀一个回马枪,虽然日军有装备优势,但在战术上完全属于是被动挨打。
在那窄窄的山路上,敌人长长的辎重部队,很快就被我军从中切断。
这时候陈赓注意到,有部分的鬼子往东逃窜,急急如楼房丧家之犬,慌慌如漏网之鱼。
有了上次的经验,陈赓立刻指挥772团第2营,前去追击逃窜之敌。
经此一战,我军杀敌一百多人,缴获大批补给、武器、牲畜……
772团血战七亘村之后,全团换装了日本武器,穿上了清一色的大衣,踩着日本皮靴,吃着日本罐头。
从远处看,甚至分不清是我军还是日军,772团捞了个盆满钵满,甚至有些联队,骑上了高大的东洋马。
此战之后,战士们抗日情绪高涨,对于保家卫国的青年来说,胜仗是振奋军心的最佳口号。
以前陈赓总想获得“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奈何阎锡山和蒋介石一直不给,而经过此战之后,从日军的手中,缴获了高精度的军用地图,对于386旅来说如虎添翼。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陈赓二战七亘村,直接从后方打乱了日军的原计划,有效减轻了山西阎军和河北国军在正面战场的压力。
尤其是娘子关附近的数千友军,原本被鬼子重重包围,可因为七亘村一战,打断了敌人的后勤,所以从虎口当中救出了友军。
也是因为此战,让日军注意到386旅的陈赓,意识到八路军的队伍当中,有刘伯承和陈赓这样的战术大师。
而附近多个县城的群众,得知八路军在七亘村打了胜仗,所以纷纷组织慰问的队伍,送去鸡蛋、面粉、牛羊。
772团则用缴获来的日本物资,摆下一桌桌的宴席,手里那日本人的烧酒,便是绝佳的宣传手段,号召军民一心,救亡图存。
陈赓召开战后总结会议的时候,一次次的重点提及,七亘村获胜的关键点在于,日军麻痹大意过于骄纵,迷信装备优势,指挥又是纸上谈兵。
而我军抓住了敌人的弱点,利用山川地物,选择恰当的伏击点,才取得了此战的胜利。
从敌人身上也总结出,我方也切不可轻敌,如果我们麻痹大意的话,也极有可能会遭遇同样的损失。
当娘子关沦陷之后,国军慌不择路撤出战场,重演了一败涂地的场面。国民党这边的黄绍竑,打电话到刘伯承那里,说明了当前的紧张局势,言外之意便是一起撤离。
刘伯承自然不会撤退,直接拿七亘村之战举例,他说:“我们已经打了胜仗,还准备继续打胜仗,说明游击战还是行的。”
这番言论,让黄感到很诧异,内心自然也感到很羞愧,敌人都已经杀到了眼前,大丈夫岂能弃老弱妇孺而不顾?
朱德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拿七亘村之战举例,证明从后方抓住敌人,是行之有效的作战手段。
战争不仅有证明战场,也有敌后战场,历史一次次证明,敌后同样能牵制住大批敌人。
后记:
七亘村之战精彩的地方在于,刘伯承和陈赓连续两次,在同一位置伏击日军,敌人万万没想到,八路军会犯兵家之大忌。
全面抗战才刚刚开始几个月,772团两战之后,全员就已经全换日本装,可见缴获之丰。
参考资料:《陈赓传》
《刘华清回忆录》
《王近山中将》
《刘伯承传》
《头条百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