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德太子博物馆(探秘唐懿德太子墓)
墓内壁画,中间着红衣者是懿德太子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长孙,永隆二年(682)被封为皇太孙。大足元年(701),窃议武则天私生活,被武则天杖杀,年仅十九岁。
《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神龙元年(705),李显复位以后,他首先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在长安城皇城朱雀门外不远处的延寿坊内,将一座名为慈门寺的寺院修葺一新改为懿德寺,作为为懿德太子祈福超度之地。
第二年,他又在乾陵高宗身边不远处,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将懿德太子的灵柩由洛阳迁到乾陵陪葬,并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同时,还给予“号墓为陵”的特殊礼遇,这在唐代也是首开先例,其规模也是绝无仅有的。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华表
懿德太子墓石羊
懿德太子墓石像生
懿德太子墓石像生
由于懿德太子墓“号墓为陵”,因此,从墓葬的形制、规模和随葬品来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级最高的。
懿德太子墓,位于今乾县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乾陵镇韩家堡村北面,是距乾陵最近的一座土陪葬墓。
懿德太子墓剖面图
懿德太子墓地面有封土堆和围墙,南有土阙1对,阙南有石狮1对、石人2对(1对只残留底座)、石华表1对(已残,倒塌后埋入地下)。地下结构全长100.8米,由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8个小龛、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八部分组成。
懿德太子墓剖面图
懿德太子墓天井外观图
大唐帝国的贵族不许因山造墓,均为平地深葬,上起坟丘。茔域四周可筑墙,但只南面开一门。太子及诸王、公主坟丘可筑为方锥形,大臣和庶民只能为圆锥形。造墓时一般先向下开挖斜坡墓道,下地四、五米后,在尽端开挖墓室。大贵族墓入地深达7~8米,墓道过长过深,其下半多用开竖井的方法做成隧道。墓主级别愈高,墓道愈长,竖井也愈多,最多有七个。习惯称竖井为“天井”,称被天井截断的隧道为“过洞”,而称露天坡道为“羡道”。隧道末端改为水平方向,通向墓室。墓室方形,四壁用砖衬砌,上为砖穹顶。大型墓有前后两个墓室,连以甬道。隋唐墓道、墓室多画壁画,表现墓主生前居室和侍从、侍女服侍情况。一般以过洞表示门,以天井表示院落,以墓室表示前厅、后堂,随该墓过洞、天井、墓室数量,表现不同等级的第宅。
懿德太子墓墓道
懿德太子墓墓道
懿德太子墓墓道
懿德太子墓过门石
懿德太子墓小龛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建筑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中,随葬品十分丰富,出土各类文物多达1000余件,壁画近400平米。这些壁画堪称初唐至盛唐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中极为罕见。
壁画当中的皇帝梦
懿德太子墓壁画
阙楼图(东壁)
懿德太子墓道东西两侧绘制有两幅阙楼图,阙楼是宫门前的标志性建筑。它反映了王宫阙楼建筑的形象。它以门阙构图为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阙楼砖砌台基及雕刻花纹、阙楼的挑檐及斗拱、鸱尾等都描绘的清楚可辨,再衬托山峦、树木之景,更见阙楼气势恢宏。
所以墓道东西两壁两幅精雕细刻、装饰华丽的《阙楼图》,其中所描绘的,并非是同一般的三出阙,这明显超出了太子本应使用二重阙的标准,显然是由于“号墓为陵”而使用了皇帝的阙楼规格。
在三出阙之后是一座角楼,与侧面的城墙相连。唐代的城墙为夯土筑成,城墙上“凸”字形的建筑称为“马面”,是城墙上的防御工事。画面颜色以赭色(艳红色)为主,绿色为辅,红、黄、青色点缀其间,体现了盛唐时期绘画技巧的高超水平。
阙楼图(西壁)
另外,阙楼图除了是三出阙,属封建帝王等级外,第二个特点是,它墩子华丽,画面上楼身的平面布局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是平坐节柱子,栏杆接点及撮顶上饰金铜饰件;四是出檐远,头栱比例大。
阙楼假象复原图
阙楼图目前是唐代壁画中罕见的完整、大面幅、高等级的阙楼,是唐代建筑绘画之佳品,亦是唐代阙楼实物的形象资料,十分珍贵。
我们不难从其中看出唐中宗的良苦用,虽然贵为皇帝,当年的他却无法保护自己的爱子,这一定是一件让他终身扼腕的憾事。而他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懿德太子能够在另外的一个时空,在这样一座虚拟的皇宫里,享受着他未曾实现的皇帝梦吧。
被保护的墓室
旅游,摄影,西安旅摄会,为您探秘旅游景点中的特色看点,请关注支持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