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成功之路(道德经的高明之处)

道德经高明在告诉智巧的人们一个道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道德经的成功之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经的成功之路(道德经的高明之处)

道德经的成功之路

道德经高明在告诉智巧的人们一个道理:

尊重事实,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既能成事,顺势而为,不要抗拒现实,

以及常从天地的视角看待一切,不要老从“自我好恶”的价值评判去看待一切。

先说什么是事实,事实就是你眼前的所有一切,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虫在丛中鸣,树在地上生,杯子,风,树,花,太阳,它们一直是它们,没有任何问题。

但人心不是,人受文化价值观智巧的影响,并不把它们看做是它们,而是评判,分别,概念和定义,所以就会陷入“名相”之中,认识不到事物的全貌,

短的价值也很重要,丑的价值也很重要,空价值依旧是,所以不要老是从好恶的角度去看万物,因为你有好恶,所以你就忽略了恶的另一种存在的价值。

因为恶,善的价值才出现,因为丑,美的价值才出现,没有丑,你无法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什么是美。

你觉得三里屯优衣库街上来来去去靓丽的姑娘叫美,你奶奶就会认为这些人穿这么少,露屁股露腰不检点。庄子说鱼看到美女,人家从水里直接往下边游去,鸟看了美女,人家从天上一飞而过。

人如果活在湿地淤泥里就肯定会生病,但是泥鳅在里面快活舒服的很,你在树上害怕掉下来摔死,猴子在树上才能发挥蹭过来跳过去的作用。

所以老子告诉大家,常无欲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说常从没有自我好恶的角度去观察世间万物的万物作焉而不辞,也常从“自我好恶”的角度观察它的另一面向,方便行走世间制定战略战术。

你有善恶好坏去评价外在的事物,你就会被你自己的善恶好坏的价值评判拘束在里面,

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没有绝对的善和恶,都是相对而成,而他们又是一体两面,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形,以及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只用等等,

这些其实都在表达,正是因为我们的“好恶”,所以才忽略了另一端的用处,互相作用的用处。

比如房子之所以能住,就是因为里面有空间;水杯之所以能装水,就是因为中间是空的;车轱辘之所以能转动,就是因为辐条中间的空间也发挥了作用,

但是人们总是忽略这些“无”的用处,因为思维总是“好恶”,总是评判“有用和无用”,

从来不计白当黑,拿“无”当“有”看待,

而只有拿无当有看,才能全面的认识和发挥事物的极致作用。

人们的立场不同,视角不同,就像鱼,猴子,泥鳅,人,都有这各自的根器,生存场景,

就像社会中人们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工作职位,专业,文化的影响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都根据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就有泥鳅人的视角,鱼类人的视角,你自己的视角,

诸位都没错,但是大家都乐于评判,乐于从自我好恶之中评价一切,所以心智就容易狭隘在智巧中,思障中,总用二元对立的认知方式去衡量,就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我们认为的生死,以天地角度不存在,我们认为的善恶,以天地角度不存在,

生死善恶好坏皆来自“我”,因为有“我执”,所以我为了想长生,就恐惧死,因为有“我相”,所以希望都做好事不做对我不好的事,

你觉得狼老虎是坏的,因为它们会吃你,你觉得狗是好的,因为它们听话乖顺。

人以自我的角度来衡量万物一切,所以就势必会不识规律,不尊重自然,我指的自然不单单动物世界的自然的意思,是所有的一切,

自然指的就是事实,你眼前的所有自然而然的事实,(克里希那穆提指的真相)

你按照好恶去做事,完全去除掉任何的一方,势必就会破坏整个系统,你觉得狼是坏的,全部杀干净,保护可爱的动物,那你就以好恶的人的角度破坏了“自然”道的规律,一方被消除,生物链的一系列就会受影响,环环相扣,万物一体。

猫的叫声是喵喵喵,

狗的叫声是汪汪汪,

乌龟走路就是缓慢,

天冷了就是会凉,

水热就是会烫嘴,

鞋子小你穿上去就是会挤脚,

你女朋友对你没感觉了,就是不喜欢你了,

你觉得“拜金女”让人讨厌是因为你不希望穷时被人抛弃,

“拜金女”觉得你天天打游戏不爱她觉得和你后半辈子不会幸福。

这些都是事实,都是自然。

在人道中,在贪官中,在正义中,所有自然的事,都是道的一种体现,

贪官就是贪,所以你想办事你就忒遵循他的贪去办事,(此行短视,仅此举例)

就是所有事实,自然的事,都是道,

道没有人的价值观,道没有善恶美丑,所以圣人不弃人,善救人,无弃物,善救物,对善者会善待,对不善者同样善待,佛陀看妓女官员都是平等慈悲。

你要想不痛苦,佛说就忒不执着“我相”,

无我不是让你跳楼自杀的意思,跳楼是躲避,跑进深山老林也是躲避,你来生在来依旧是面对同样的课题,

不如睁开眼好好在看看,你面对的你认为是困境的困境,真的是困境吗?

都是被一叶障目,被“好恶”障目。

你让猫学狗叫,你就是违背规律,抗拒现实,不尊重事实,

你让风顺着你刮,你就会生气它不听话,

天此刻在下雨,就是在下雨,天在做它自己,雨也在做它自己,都是自然,

但是你种的庄稼要被雨淋了,泡水了,你就会骂老天,你就会抗拒雨,你就会痛苦。

但是如果你田地大旱你可高兴坏了,使劲的夸老天爷爷真是好,包饺子上上供,我挺高兴也让你高兴高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视万物都是平等,一样的,不会因为你是人,给你点雨让你乐呵乐呵,它管理这宇宙万物,你算个毛?你不也是我孕育的吗?你也是我,树也是我,一切都是我,

所以天地把一切都是我,没有自我,能天长地久,一个蚂蚁和一个人,都是一样没有偏袒,你觉得接受不了这个事,是因为你把自己规格拔的太高,把蚂蚁降的太低。

佛说众生平等,不是男女平等,种族平等这个意思,是众生平等。

佛陀是真圣人,一辈子说法,以无为的心,所以佛说自己说了这么多年法,没有说过法,也没有听法的人,因为一旦心里有了众生,有了佛,就有了自我,就有了苦。

佛陀和老子因为无我,(不住我相)所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自生,故能长生,不争故天下莫之于争。

也是因为无我,所以能成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

以至于最重要的无为而为的概念,所有的论述,都是隐含这无我的含义。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

这个相,指的就是道德经里面的好坏对错,善恶美丑你我他的概念,

人们执着于这些概念定义(名相),所以就会执着高矮胖瘦,所以就喜高厌矮,所以有的人因矮而卑,因高而傲,

实际都是小我分别作崇,住相生苦,不尊重道本自然,

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不厌其烦的重复:阿罗汉如果升起了我开悟了的心念,实际是还没有开悟,因为还是自我,还执着于有个我相,他人相,众生相,

因为有了菩萨相,罗汉相,他人相,众生相,因为执着于相,就又有了高矮胖瘦高低贵贱,

我比你牛逼,我觉悟了,我是阿罗汉,我是菩萨,你们都不行,我需要来渡你,

这实际是还是膨胀的自我,

这种膨胀的自我,何来度众生?何来刚柔并济?何来上善若水润万物而不自持?

这实际贪嗔痴之火更旺,更不要说灭苦了。

重点来了啊!加粗加杠!真正的精华!前边都是洒洒水做铺垫!!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什么是道,抛出一个问题,请仔细get:

【于自然界来说,花凋谢了是好是坏?还是不好不坏? 还是第四个,恰恰受困于语言文字思辨无法言说的答案?】

标准答案是:第四个,不可说,一说即错。

原因如下:

花开花落是自然界现象,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但是人的价值观有好坏对错,

人觉得出生是好事,就会把这种价值观投射到花身上,就觉得花开是好事,而人死了是坏事,就会把这种价值投射到花身上,就觉得花凋谢是坏事。

而不好不坏也是被好坏相对出来的,处于中间概念的位置,用来描述事物中性的,所以这里“不好不坏”实际还是一种价值观。

(顺便提一下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这个概念,此处这个现在心指的就是相对出来的,指的是心理层面的时间概念,时间是思维的产物,思维回忆就有了过去,思维想象投射就有了未来。而只有当下才是永恒的,)

所以花开花落,不是好坏,也不是不好不坏,

都是人心分别。

而跳出分别,即是见道,见空,见世界原本如是,见万物作焉,万物并作,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以花自身来讲,就无善无恶,无是无非,不生不死,没有概念,定义,名相,

所以六祖坛经惠能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意思就是说真正的行走在道法上的人不会看到世间有过错,因为我看到别人的错,就说明我持有一个正的观点,而我这个正,也是基于“我的角度”才有的观点,

只有明白正反各自的缺陷和优势,就像善恶都去客观如实的看待,所以才能圆融无碍,运用自如,不住相生苦,出世入世都是无分别,睡厕所住套房内心也是平和喜乐。

佛陀当年在灵山讲道说法说了半天,看同学们都听不明白,就从旁边摘了一朵花,拈花示众,

其实就是让大家都跳出思辨和头脑,睁开眼看看花,直接看花就是花,纯粹的去感知,而不是用概念去思考,

现在心理学ACT接纳承诺疗法,跳出头脑融入生活,以正念认知疗法都是能体会到其禅味的,

到实际是当时的情况同学们更懵逼,还是在用思辨拼命的去理解佛陀拈花啥意思,

唯独只有迦叶看到后笑了,他明白佛陀用意,两个人会心一击,之后禅宗的源头升起,

不立文字,超越概念,当下顿悟,明心见性,

概念和文字是局限在二元对立认知之中的,而直接去感知,去纯粹的看花,就跳出了头脑思维,直接融入到了当下的花。

外在的事物都是人的投射和移情,我们看到的花不是花本身,是机械的心理概念,

花是存在的,但是我们看花不是花,是投射,

就好像你给狗染毛烫发,觉得它也会很开心喜欢似的,其实只是你的投射,把自己的情感,思维,投射到了植物动物身上,

所以克里希那穆提用树举例子,书中讨论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观者即是被观之物。

观者即是被观之物,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心理学层面的,我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决定了心态如何。(心理学解决的是二元思维暂时的苦,如抑郁焦虑强迫,不是究竟之道,因为病根就是每个人二元对立的分别心,才导致了万般心病,正念和ACT是好开端)

第二层是佛陀的不二,超越大众的二元对立思维,狂心(二元思维)顿歇,歇即菩提(喜乐无苦),究竟涅盘(涅磐的意思不是死,是终止了一切苦,内心永远处于平和喜乐,不再烦恼,是究竟之道)

第三层是物理层面的,即我们的意识和物质有这某种联系,比如观察者意识决定了物质波粒二象性,量子塌缩。我们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是相对于人类这个物种的意识和感官出现的世界。

从修心的层面明白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原理,我们就能掌握“一切唯心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的方法了,今后遇到啥困难都能八风不动泰然处之。

第三层我觉得推导上也存在,就是其它纬度的意识频率,我们眼中的世界只是相对于人类才有的,没有人类的眼耳鼻口识想,这个世界就不存在,是相对人类产生的,而在这个相对中,对人来说,杯子,山川,花鸟都是存在的,都是真实的。

所以最后话讲到这儿,您能get佛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以及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意思了吗?

因为我们的文字和语言恰恰是人价值观的产物,你一旦说好,就会有相对立的坏的概念,也同时有了不好不坏的描述事物中性的概念,(类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怎么描述都是不对的,所以佛陀只能假借这个名,给你们描述,实际是这个名是假借的,我说它,实际不是它(三句义),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也是干着急。

所以著名禅师赵州,让那三个来问问题的人都喝茶去,因为喝茶的时候,

不停留在思辨里,喝茶没有好坏,也没有不好不坏,

喝茶就是一种感知,哪怕是喝咖啡,当下思绪,活在当下,不要去想喝咖啡是高端还是喝茶更逼格,

喝茶就是喝茶,全神贯注,尊重茶,了解它,跳出头脑,融入茶之道,它都把它自身的特性完全展现在了你的眼前,叶的纹路茶的香味,你看那柔柔的气缓慢的飘上来,你看看水的颜色,你舌头轻轻的品尝品尝,

禅茶一味,禅与咖啡也是一味,

禅是一种感知,一种体悟,不是思辨,一落入思维就不是禅和道,

所以茶和咖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是不是在喝,喝这一万块钱的茶,生着一千万的贪念,你喝不到茶,也想不出钱之道,也找不到人生的道。

————————————————

聊聊宏观层面无为而为如何理解,如何实践,

用个小故事来形容下:

道德经通过讲解如何治理国家然后引申出了如何让每个人把妄心执着放下,回归“道”,回归各自的本然,回归大器免成,本自具足的状态。

世界上有榴莲,苹果,橘子,枣,西瓜,但是因为这些水果生活在一起,时间久了,大家都需要认识认识彼此,然后就给彼此起了个名字,

苹果说:对面那个哥们叫西瓜,大大的,吃起来挺甜,水分很多,价格一般,

橘子给榴莲起了个名字,它叫榴莲,这哥们奇形怪状,臭臭的,很多女生可爱吃他了,你说它丫这么臭,怎么价格比我还贵呢??

枣看到各位,内心开始评价也不耐烦了:什么西瓜苹果榴莲,哼,我虽然小,我吃起来也甜,与众不同的甜!

然后水果们每天看到彼此,表面上互相尊兄道弟,内心里各自都是评价这对方:哼不就是西瓜么,比我苹果个头大而已,我销量高,他为啥称呼自己为老大?

榴莲虽然不争名,但是也是偷偷摸摸的发大财,心里也想着,哼,都他娘的说我丑,老子贵,开张吃三年,我也不跟你们这群傻果争论,我低调做榴莲争大钱。

然后水果们自从有了对彼此的定义,就有了对彼此的高矮胖瘦长短高小的评价,通过高矮胖瘦,就有了是非美丑,执着其中,沉迷其中各自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自己都对。

佛陀把这些叫做相,水果们本来定义和概念彼此,只是为了交流,但是时间久了,起了妄心,评判彼此,一评判,就落入苦道,

为什么呢?

因为榴莲长的不好看,大家都觉得苹果好看,因为苹果销量最高,人类这个动物最喜欢,所以都以苹果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衡量自己,要求自己,

榴莲想我比苹果臭,虽然有人也喜欢我,但是都是女生,我也希望男生也喜欢我,然后一比较,生了自卑,睡不着,给苹果说话也不敢发表自己观点,生怕有口气,熏这大家。

恶性循环,然后榴莲有一天抑郁了。

枣心里也是拿自己和苹果比较,哦。。我枣这么小,,比苹果榴莲橘子都小,。我为什么长这么小呢??我为什么不像西瓜那样大呢,榴莲那样女生都喜欢呢,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呢?然后整日借酒消愁。

大家都拿着“苹果销量最高,苹果最受大家欢迎”的普世价值观要求这自己,和原本的自己冲突,纠结,分裂。

然后枣生了孩子,让孩子去苹果学校,把枣变成苹果的样子,甭管枣啥样的,就是忒想办法把枣变成苹果的样子。

榴莲有了宝宝,宝宝一出生,就嫌弃为啥我孩子还是这么丑,也不香的,不像苹果一样,赶紧送去苹果学校!!好好的改造!!

终于在水果的历史上,出了一些发现根源问题的人,这个人叫老子,看破了这些问题,但是觉得那个时代水果们都住相太深,时机不成熟,我自己一个人也劝不过来,去他娘的吧,我也不在乎。一场游戏一场梦。

然后打算归隐的时候,一个枣的后代,拦住了他,让他写了流传千古的文字,骑牛油果而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说的不是愚民帝王术,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看到个水果们以“苹果销量最高,苹果就是好”这个价值观,其实不对,因为如果水果们都拿这个价值观来衡量一切,(只知其黑,不计其白之用)

自己就陷入了狭隘的视角去看待一切水果,就会拿苹果的标准去评价一切,去追求成为苹果,

然后,比苹果强的就自己觉得自己高贵,比苹果差的,就自己觉的自己自卑,不如别人,然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完成自己的愿望,成为苹果,成为人类都喜欢吃的苹果。

孩子的心是浑然天成,大器免成的,只不过孩子的爹妈,孩子爹妈所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深深地影响这孩子。

所以我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我是美国人。

评判,冲突,战争,利益,对立,无止无休。

此妄心分别心不除,再过一千年,那时的水果只不过拿着更牛的武器来打击彼此。

所以老子说,不要说这个好,那个好,这个差,那个差,各有各的的道用,各有各的优势!

举例来说就是现代是重商轻农的主流价值观,所以就导致了大家都觉得经商是为上,荣耀,所以都争先抢后的去经商,所以农就成了卑劣,低微,不好的一面,所以导致了现在年轻人没有谁愿意去做农,研究农业。

农与商假设是对立的,但是又是缺一不可的,整个社会也是一个生态,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所以天坪的一端过于重,另一端就势必失去平衡,

大家都经商了,没有人去研究农之道,都觉得丢人,整个社会都以商为上,那科研工作者,老师,政府官员,所有的人都在追商的时代,资本的时代,

物极必反,迟早天坪的一端会把问题凸现出来。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倡导“重农轻商”的思想作为普世价值观普及,可以吗?

也不行,因为当农为上,所有人都以追求农为高尚和好的时候,他的对立面,商,也会被缺失,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因为都是环环相扣,各自发挥各自功用的,你过于强调那个,都会给整个系统造成不平衡。

所以后来老子引申出来的无为而为等等一系列的理念,

就是说让万物各归其所复,万物都自己做自己去,你只管好好的观察他们的功用,它们规律,它们的真实自然的样子。

他们长的长处就放到长的地方,短的短处就用在短的地方,把它们放到最合适的地方就好了,顺水推舟,道法自然,不要一会说长好,一会说短好,其实都不对。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其实都是这个逻辑,崇尚那个都不行的,用那个价值观为导向,都会让它的对立面成坏。

所以老子说你做国君的,就学学天地一样吧,

让苹果做苹果,橘子做橘子,枣做枣,少生妄心,

众神归位,本自具足,

世界原本如是,没有二元对立。

一切都解决了。

———————————————————

讨论了宏观层面的“无为而为”,在说说个人实践层面的无为而为:

个人认为指的更多的是咱们的智巧心(头脑,思辨,分别),而不是说什么也不做,

就是说你的智巧心越多,就于道越远,你自己的私欲越多,啥事都为自己着想,啥事都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点啥,或者害怕自己受损失,这个就有为的心,也就是普罗大众都有的智巧心,分别心,得失心,

老子说的就是把这个心,损之又损,完全去掉,做事以没有功利心,目的心,的心去做事,就能达到所谓的“功利有为”的目的。

好比你上学,你如果学习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我要考全班第一,然后奋发图强。

这叫有为心,目的心,

正常来讲,这个挺对啊,没毛病啊,就要做第一啊,

不是的不是的,

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用来解惑还有使用它,这是最初的目的,根本,

但是现在大家把学习的目的都当成了未来娶个好媳妇,当个大老板,这叫有为心,不是道法自然的心,

啥叫自然?就是你读书,比如学生物,里面的一个知识点你觉得挺有意思,或者不太明白他为啥这样说,然后你就自然而然的去拿别的书对比联系一下,跟随兴趣好奇去看,看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建立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这里面起作用的不是“你要考全班第一,考不上我就跳楼,或者谁考了第一就会不爽”,可不是这个有为心在起作用的,这是妄想执着,有为心,

你去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把这个“老子要考全班第一,比别人都牛逼”的心去掉,道德经里边叫损之又损,就是把这种心完全的去掉到没有,

然后你本自具足的东西就显现啦,它就是本自具足的,浑然天成的,没有人为的东西,

这个“无为心”就是良知,良知不是学来的,不是为学日益而来的,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而来的

所以你把争夺心,功利心,目地心去掉了,跟随自然而然的心性热爱去行为,不图当全班第一,你就是觉得书里面的东西好玩有趣,读起来快活,你赞同,

你读的多了,就学的活了,

自然而然就学习好啦,就考了全班第一,

(无为而无所不为)

那些靠“老子要考全班第一,比你们都牛逼”的心去学习的同学,等到大学毕业了,也就不会再读书了,因为都是给家长做的,给攀比做的,不是真读书,

而那个跟随自然而然的心去读书的同学,养成了终生读书的习惯,

大家不都是想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嘛?您看。这不就自然而然,无为而为的一件事嘛?

所以道德经里面没有坚持,努力,跳出舒适区的概念,因为这些都是伪概念,

那么用到工作上也是呀:

你不要老是去想如何搞政治斗争,拉帮结伙,欺负下属,或者为了求高升而不择手段,不断小心翼翼的巩固自己,处心积虑,这个善巧心可牛了,所有的脑子都用在了这个有为的心上,

你会说,大家不都这样嘛。

对啊,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诫大家啊,要无为心而为,才能生工作之道,

那么工作里的道是啥呢?就是真心为用户着想,为老板着想,发乎于心不是口号,不是搞形式主义糊弄糊弄上级,糊弄自己,

把有为的心损之又损,想升官发财,想偷懒得高工资,怎么跳槽,怎么把公司的东西纳为己有这个心去掉,

改成,“我是老板,我会怎么做,我是用户,我是什么体验”,把自己的私心,偏见去掉的越厉害,你就越能感同身受,

因为这个认知方式发生改变,你所有的行为都是根据“我是老板,我会怎样,我是用户,那么我工作的这个环节是怎样,合理不合理,公司那里不符合用户的地方,那里需要改善?”的宏观视角,根本视角。

你只需要为用户着想,发乎于心的想,啥都不要考虑,然后去做事,

你就会以无为的心(不图升官发财偷鸡摸狗)最后达到了(今年小王为公司为用户着想做了很多带来收益的事,所以提拔重用升了官加了薪),

你看,这不就是以无为心达到了有为事嘛?

最重要的是,无为的心不在乎得失,不被得失限制,不被荣誉讥讽限制,所以做起来勇往直前,睡觉也踏实,做人也快乐。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因为人私欲作崇,见“道”而不识。

———————————————————

用生活举例子,讲讲如何观察事实,运用规律。

活在当下,观察事实,放下我执偏见和狭隘视角,以不评判的心看待一切事物,心越静,不被脑袋里喋喋不休的评判干扰,越能明白答案就在眼前,

比如某天看你老婆,忽然意识到:“哦!我老婆原本如是就是这个性格的(道自然),是我一直妄图想要强制改造她,(智巧心,人欲)而人真正的改变从来都是由内而外的,钥匙在里面,

活了这么多年一直活在自己的期待妄想中,总是希望她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而达不到自己期待和要求的标准,就会争吵矛盾痛苦(违背事实内心抗拒就会苦)

而她是不可能改造的,未来的现实也会打你脸的,即使她打你,你打她,即使不停的期待不停的要求,

因为每个人一辈子形成的习性和思维方式,他自己想改都不一定能改的了的,就是改,也是由内而外,钥匙在里面,而不是拿板砖砸门,只会越砸越紧,因为你们的性格和经历以及视角都是不同的,因为你是男人,她是女人,也势必会有感受不同的地方,

所以牵一发动全身,改一下后边也是无数的习性累积,怎么可能改变她呢,

请记住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神就是道,道法自然而然,如来,原本如是。

所以不如为所当为,顺势而为:

你老婆就是脾气不好,接纳这个事实,看待她好的一面,顺势而为,(只是相对于老婆的小脾气,不是指的包容男人的家暴啊,家暴的赶紧离婚)

脾气大的就把她放到能发挥她脾气大的地方,比如你出门碰到个不讲理的大妈,你把你老婆喊来,你不就是用其长,避其短,顺势而为了嘛

多简单啊,不费力气,只需要放弃“我执我的期待,要求,有为心,越是损之又损,为道日损,越能观察到眼前的事实,越能利用事实,

按照事实来办事的就是神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