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人奔赴延安(千里迢迢赶赴延安)
《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连载41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1935年12月,根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但是,此时召开七大的条件仍然不具备。
决定召集七中全会
1937年7月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奋起抵抗,全国抗战爆发。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为召开七大曾多次做出决定。1937年12月23日,中央政治局做出《关于召集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提出了七大的主要议事日程。并决定成立一个由25人组成的准备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王明为书记。后来,七大的准备工作实际是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执行的。
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批准了十二月会议关于召集七大的决议,并同意准备委员会向全会提出的报告,决定加紧完成准备工作。1939年6月和7月,中央书记处两次发出关于选举七大代表的通知。直到1944年5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发出的通知中说,“为着进行‘七大’准备工作,决定召集七中全会”。
在七大多年的筹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代表们如何来延安。由于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代表们想去延安那真是千难万阻,尤其是党的许多高级干部又都在抗日战斗的第一线,想要集中起来到延安开一次大会真的是很难。延安城东南的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都说“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代表们乔装打扮赴延安
赶来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大都来自各个抗日根据地,要通过敌人的封锁区,交通不便,他们有的人骑马,更多的人是步行。因为路途遥远加上环境险恶,有的代表就化装成商人、小贩或乞丐,靠着两条腿,昼夜兼程,千里迢迢赶赴延安。
1945年4月,出席七大的代表们陆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延安宝塔山下。一时间,小小的延安城热闹非凡。但是自从1931年起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国民经济蒙受深重灾难,日寇不仅用最野蛮、最残暴的手段对中国的工业、农业、金融等进行直接破坏,而且大肆掠夺工农业物资,大量发行伪钞,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加之延安在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下,生活条件有限,物资供应也不宽裕。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在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游击队接受了一项政治任务,护送一位胡服同志穿越敌人封锁线。而这位化名胡服同志就是刘少奇。
1942年3月19日,他带领华中赴延安干部一百多人,踏上返回延安的千里路程,准备筹备和参加七大。我们找到了当时毛泽东回复刘少奇的珍贵电报手稿,原件现保存于中央档案馆,一起来看看。
“发115师”,这里的署名看到毛泽东的一处修改,划掉了之前写的是少奇同志,而是加上了化名“胡服”并以箭头指示绝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此时毛泽东的谨慎态度,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当时环境的险恶。
“我们很望你来延安并参加七大,只因路上很不安全,故不可冒险,仍以在敌军依靠军队为适宜”。“你的行止,以安全为第一,工作为第二,以此标准来决定顿在山东还是仍回军部。”
整风运动创造了思想条件
为了从思想上彻底清算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党的团结,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克服各种不良倾向和作风,中共中央从1941年起开始整风运动。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同时为七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的思想条件。
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整风运动的结果,实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本文根据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整理而成
《档案》播出时间:周一-周三22:55,周四22:30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BRTN北京卫视、北京卫视官方微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