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建筑(西方艺术简史--09早期拜占庭帝国艺术--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命运多舛的大教堂

第一代身世(4世纪)

圣索菲亚大教堂第一代,索克拉迪斯(380-440年),君士坦丁一世所建,它被建为拉丁柱廊式的大教堂,附有长廊及木制屋顶,还有一个天井。它在当时被誉为世上最出色的历史建筑物之一。

公元五世纪初,由宫廷冲突,引发的一系列暴乱使得教堂毁于一旦

第二代身世(5世纪)

大教堂第二代,415年建成。狄奥多西二世下令修建。532年1月,尼卡暴动引起的一场大火将第二代圣索菲亚大教堂烧成渣滓

第二代教堂的数块大理石残骸幸存至今,这些石块上的浮雕展示了十二羔羊、十二使徒等图像

第三代身世(6至15世纪)

查士丁尼一世兴建第三代更加恢宏壮丽的第三代教堂。537年建成。教堂内镶嵌画则于(565-568年)完成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时,大教堂被拉丁基督洗劫和亵渎,许多圣物被毁坏或被转送至西方

后又改为奥斯曼土清真寺(15-20世纪),现如今已改为土耳其清真寺(2020年始)

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建筑(西方艺术简史--09早期拜占庭帝国艺术--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1)

大教堂结构

立柱:教堂共使用107根柱子,大教堂最大的圆柱高19至20米,直径约1.5米,以花岗岩所制,重逾70吨。

材料:圣索菲亚的主要建筑材料为砖块,以至于大教堂屡次三番被地震所破坏。对比:希腊建筑多使用大理石,罗马建筑多使用混凝土。

中央圆顶:教堂正厅之上覆盖着一个最大直径达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圆顶直径较万神庙的穹顶直径少了四分之之一,但高度却多了四分之一。圆顶下连绵的拱廊使圆顶看似失重,其下方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

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建筑(西方艺术简史--09早期拜占庭帝国艺术--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2)

内部结构

大教堂前西面的庭院内可见之前第二座教堂的残骸。进门后首先看到的是宽为5.75米的外厅,外厅的装饰颇为简单。在外厅的东面即为内厅,它们之间有五扇包裹着青铜的橡木

大门可供通行。两者的屋顶都以九道券拱相支撑,以大理石铺设地面。内厅的宽度为9.55米,同时也比外厅高出不少。通过内厅北侧的坡道,还可通往位于二层的回廊。

大教堂实际上古时是宗教仪式时专供帝王使用的

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建筑(西方艺术简史--09早期拜占庭帝国艺术--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3)

大教堂内镶嵌的壁画

圣母抱子

圣母抱子是东罗马非常重要的创作题材

典型风格

1.马赛克镶嵌--小石子拼接而成

2.人物正面像,背后为金色背景

3.世俗国王与圣母拥有同样的圣人光环,且地位只微微略低。

意味着世俗皇权即是世俗领袖也是宗教领袖

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建筑(西方艺术简史--09早期拜占庭帝国艺术--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4)

见微知著

细微之处亦有精细的花纹

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建筑(西方艺术简史--09早期拜占庭帝国艺术--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