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开嗓技巧口诀表(唱歌为什么要开嗓)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或多或少听说过唱歌要开嗓,那么唱歌为什么要开嗓呢?这就像运动员比赛前要热身是一个道理,只有热身了,身体受伤可能性降低,身体状态也更好。唱歌前开嗓也一样,一般说话声带的振动频率是比较低的,唱歌声带振动的频率是很高的,但是你不开嗓就唱歌就会伤害你的声带,而你的声音也打不开。所以说,唱歌前开嗓对你的声音和声带都有好处。
一般平时不唱歌的人,嗓子都非常紧,恰恰相反而专业唱歌的人嗓子会很松,就是照镜子也能看得出来。嗓子先天条件不好,就是硬练也能练出来的,就像运动是一样的,经常拉伸筋骨,筋骨自然就拉长了。接下来老师就来分享下三种开嗓的方法:
第一步:双手搓脸,像洗脸那样轻轻搓揉面部。轻柔的眼睛、鼻子、嘴、耳朵的周围,使面部肌肉舒展开。舒展通道:七窍相连、相通,我们需要舒展发声通道,使其通畅。闭拢嘴唇、捏住鼻子,稍稍用力吹气!感觉耳膜会鼓、眼睛会胀,用合适的力度,十个为一组,做四组。
第二步:将舌头放松平躺伸出(像狗伸出舌头那样),然后舌头微卷,让上嘴唇和舌头之间留一条小沟,现在我们来发“wu”这个音,发声的时候要感觉全身都有共振。这个练习可以改变你说话和唱歌的音色,让你的声音更加明亮,有磁性,这样的声音K歌才好听!发“hi”这个音,每发一次,我们的腹部也要随着动一下,这个练习是训练丹田的力量,腹部的气息发声,让你获得正确的气息支撑点。
第三步:用拇指和食指撑起脸蛋或嘴角,放松,轻轻吹气使嘴唇弹起来。保持气息均匀、慢吐慢吸、喉部完全放松,一口气保持十多秒钟,气息要平稳。此动作训练声带,同时训练声带的均匀震动。。。。K歌声音好听的前提,是声带振动要平稳、均匀。。。慢慢才可以获得轻松的高音!!!一次一口气,保持十多秒钟,做十次。先发三次丹田用力时候的“hi”音,然后读一段任意的歌词句子,注意发音时候短促有力。这样练习,放开你的声音,用正确的气息感觉去咬字,让你的腹部获得一种肌肉反应,K歌时就会有正确的气息支持,对突破高音很有帮助。用假音说话(类似曾志伟说话的声音),用假音来读完一段完整的歌词。这个练习没有多神秘,这是训练我们的假音,同时能够让声音越来越有“点”、质感。
通过唱歌来开嗓的两种方法:
1是先唱难度比较低的歌,然后一首一首来让嗓子进入状态。
2是一开始就飙高音,效果非常显着,就是比较容易伤嗓子。
让声音变粗可以在嗓子里含一口气(就像呕吐之前的那种感觉),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让声音变粗,如果是模仿歌星就没必要了,每人都有自己声音的特色。 我一般只有飙高音飙不上需要压一压的时候才用丹田唱,一开始就压很累的,唱自己真正的声音才是最好。 练声方法就是反复唱,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一个人哼小曲,声音不太大,所以到高音会自然地转成假音,这样可以锻炼真假音转换,还有就是去KTV的时候,尽量的喊出来吧,像信乐团的天高地厚,孙楠的拯救,都可以让你很爽快的喊出来,第一次唱不上去,第二次三次慢慢就能唱了,既可以开嗓,又可以扩大自己的音域,一次KTV下来,声音沙哑了,就代表唱得更好了。
1、歌唱之前,开嗓可以像你提到的练声方法一样,简单地唱几条发声练习,其实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我的开嗓方法是把要唱歌的高音多唱唱或比原调搞一些唱唱,但切记别把嗓子连疲劳了。
2、嗓音粗还是低音重,如果是嗓音粗野,可以加一些蛮力冲击咽喉,唱摇滚得很多都这么唱,还可以把沙哑的感觉加进去。想把声音变得低沉可以把胸腔的共鸣多加一些,特别是唱低音时,厚重感你会感受得到。
3、唱流行歌曲,想让技巧更高超就练练胸腹联合呼吸,也就是你说的丹田气,最好是整首歌曲都用,累,可能形容词更贴切的因该是兴奋,习惯了就好了,歌唱最科学的就是胸腹联合呼吸。唱流行,胸式的呼吸也够用,但乐句较长就坚持不住了。
4、发声练习有很多条旋律,还有mi ma mi ma和u等等很多,可以唱do lei mi fa so的旋律配合不同的母音。你说的震音是不是颤音啊,声乐上没有震音这个词。颤音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如果你不会,可以试着多练习练习,模仿一下别人的颤音是怎么发的。
最后还是要推荐下我的唱歌声乐学习抠群:497813097,也可以加我yjsing9999不管你是小白还是大牛,老师我都欢迎,不定期分享干货,包括老师自己整理的一份2021最新的声乐和0基础入门教程,欢迎初学和进阶中的小伙伴。
每天下午3:00晚上20:00都会开直播给大家分享唱歌声乐知识和路线方法,群里会不定期更新最新的教程送2022声乐学习教程),大家都是学习唱歌的,或是兴趣,或是大学生,还有工作中想提升自己能力的唱歌党,如果你是正在学习唱歌的小伙伴可以加入学习。最后祝所有爱好者都能够走上人生巅峰,让音乐将梦想照进现实,非常适合新手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我,工作不忙的时候希望可以给大家解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