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1)

走进如火如荼修建和活化中的忻州古城,站在独具观赏点的南城门楼上,仿佛看到了三展卧牛城后的城池、城楼、城隅、城堞、城隍等城防设施在渐渐恢复,随即五十年代被拆毁的凌云楼、八座门、连三牌楼也在眼前浮现了出来。古城融入了我太多地回忆太多的情愫,而于诸多的"太多“中,则更期冀起她明天的"城”与"市"并荣了。

学术界关于城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防御说,即建城郭的目的是为了不受外敌侵犯;二是集市说,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手里有了多余的农产品、畜产品,需要有个集市进行交换。进行交换的地方逐渐固定了,聚集的人多了,就有了市,后来就建起了城;三是社会分工说,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一个民族内部出现了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商业,一部分专门从事农业。从事手工业、商业的人需要有个地方集中起来,进行生产、交换。所以,才有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2)

历史上的忻州古城是先有城后有市,还是先有市后有城,在此不考究。只想说,晋商驰名于世,其中涵盖了忻商这一劲旅。只想说,我们那时的古城既有城又有市。老城的南北大街、大东街、石狼巷、周家巷、打磨巷、草市巷、仰圣巷及南北关,纵横交错,商业店铺林立,鳞次栉比,它们的古典原貌与历史变迁,深深地根植于我自从有记忆以来的记忆中。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3)

不久前与几位生长在老城的同学行走在古城的街道上,边走边回忆。这儿是三义全的大栏柜(门市),那儿是老汉汉门市的高搁台;这里是牛四家黑大门旁的肉铺子,那里是丁字街口的日杂店。轻轻闭上眼,以南北大街、大东街为主的店铺便琳琅满目地活灵活现了起来,穿越明清,走过泛黄的民国时光,定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4)

大家不由地拿起笔画了起来,先画南北大街最北端的古城标配南、北城门楼,再画丁字街口到大东街,而后从城门楼西侧的马路上画起,自北向南依次是:日杂门市、笼箩商店、缝纫店、石狼巷巷口、合作社饭店、部队医院、文化馆、工农兵商店、周家巷口、理发店、修车子店、付食果品店、黄栏柜布店、草市巷口……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5)

无奈没有画功,画出的轮廓图案难以复制古城的原貌,便给忻州知名画家、同样是老城长大的殷渭凌先生打了个电话,请他与我们共同制作一幅忻州古城主要街道当年的街市全貌,为了我们这一代,也为了我们的后代历史记忆(正在进行时)。

如果说现在忻州的新建路、和平路、七一路是城市的主要商业街的话,那么,南北大街、大东街就是当年忻县老城最繁华的街市了。而说起街市来,又自然从城门楼说起了。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6)

都说享有"晋北锁钥”之称的北城门楼雄伟壮观,城门楼广场景观宜人,可有多少人记得它城墙未拆时的模样?人们也许还记得城门楼上的图书馆,但可曾记得城墙周围摆摊的小集市?那时候,城门洞里面中间走着一驾一驾的马车,两旁较宽的石台供人们歇息与行人行走,路面由一条条长长的石条铺就而成。盛夏时分,人们于炎炎烈日中艰难地走着,一进洞口便走进了一个清凉世界。洞深有风,娃娃们学习圣人在最噪杂的地方“两耳不闻"地安静读书(小人书),便有卖瓜籽的、卖酸枣的、卖柿子皮的上前换取我们的几分钱钢蹦子。门洞周围摆着五花八门的农副产品,俨然便是小自由市场了。而一出城门便是北关,那里有最大的自由市场,牛羊马骡粮油什么的交易异常繁忙。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7)

那时的南北大街虽人口密集但很干净,商店严格卫生管理根本不随处倒垃圾,以至于我们特喜欢下雨,尤其是暴雨。每当西门坡上的洪水从秀容巷、草市巷、石狼巷等巷自西向东夹裹着泥沙翻滚而下时,南北大街便一片汹涌变成一片水海。孩子们或光着脚或穿着凉鞋或湿着布鞋,在水里转啊淌啊久久不想回去。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8)

泰山庙巷口的豆腐脑摊子香煞了几代人!掌勺的老师傅福威威地端坐在马扎上,每天行云流水般乐悠悠地从飘着鼓嘟嘟垂诞欲滴香味的铜锅里舀着豆腐脑,先是将勺子放置锅里,左手拿碗,右手用勺子将锅里的粉丝高高提起,而后又放下,在锅里转三几圈,而后下勺。这便是"捞起稠的舀上汤”的绝技。再辅之胡椒面和虾皮、撩上香油,最后用抹布随意一揩(擦)的动作,成了我们的绝忆。尝遍了天下羹汤天下美味,谁能与童年五分钱的豆腐脑记忆相媲美?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9)

大街饭店让我们有了最初的"饭店味"意识。8分钱二两粮票的素臊子面与1毛2分钱二两粮票的肉臊子面,好吃到骨子里,端一个大茶缸子,闻着沁人心脾的香味,好希望主厨张有银伯伯轻挑出的面条不被飞快的笊篱拍断,好希望美丽泼辣的兰枝姨姨能给多撩一点肉臊子。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10)

南街上老栏柜镶上新玻璃的文具店里,又高又胖的张爱萍姥姥在1块橡皮2分钱、一张粉练纸4分钱地口算着当售货员。大、小红旗本陪伴我们长大,宝塔山与延河水的本皮子,曾让我们心中产生了无尽的美好想往。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11)

红旗商店是老城的商业地标,有若今天的东大商场与开莱欣悦广场。它位于南北大街与草市巷的交叉路口,是当时最大的综合性商店。从西南口进门,左手旁是卖扣子及小百货的柜台,那一颗颗七彩有机玻璃扣,曾粘住了多少姑娘们的脚步呀。门市南端是卖布的纺织柜台,西边是五金交电,囊括了几乎各种类的商业零售。那时所有的收款结算都是用小夹子夹住钱票,通过一根根悬在上方、像溜索一样的光滑铁丝传递到收款台的。"丝儿一一丝儿一一"地飞来飞去,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红旗商店后来为了扩大经营,又与相邻南面的委托门市打通,变成百货公司第十门市部,直至整个国有商业网点萧条后而消失。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12)

南大街东侧、闷楼旦往南,有一雕花门楼、砖雕影壁的二进院,门口是聋哑工厂的修车子铺。师傅们技高不哄人,每次都会用哑语告诉我们哪里坏了,再不修就会如何如何的了,那比比划划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这个门市后来变为盲人按摩店后,顾客每天络绎不绝,生意很是兴隆。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13)

逆着时光行走。南城门楼下南大街东面的九间楼,是当时忻县地区专署的家属院,也是我的出生地。印象中的忻县城就那么大,布满了工农商学军。街巷不仅是单一的商业,更有生产队及饲养院,有听诊器、方向盘、高级干部售货员,有县医院(后妇幼保健站)、城关医院、黑白铁社、印刷厂、制药厂、鞋厂帽厂服装厂等等。鞋厂的正门在南大街上一个深深的黑漆大门里,后门则通到大东街上,门口便是糖酒门市及后来的糖酒公司。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14)

大东街上的牛脏泊子旁,生产着2分钱一根的冰棍。我们站在从车间伸到街上的冷风机旁,张大鼻翼尽情地吮吸着醇香的冰甜味道。大东街口的粮食一门市里走出肩上只能背动十斤左右米面的我们,一个个贪玩过头的调皮小子在接骨大师冀妙仙的"咔嚓"一声中痊愈。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它的历史沿革是分不开的。历史上的商贾云集,给那时候的老城留下了可书可写的街市,尤其是那具有丰富内涵与人文背景的老字号,因其独特的古建风格与哀怨传说,令我们记忆犹新。如:南北大街东边大门顶为歇山式、木瓦建筑的聚源谋账庄,后来为忻县银行办公地;永康绸缎庄改为职工俱乐部;始建于清朝中期的义聚隆后为城内派出所使用;元恒泰成为了经营“炉食、糖枣、养胃糕" 为主的糕点铺;永泉商号,即著名的闷楼旦,那时是帽厂所占用。东大街上的义聚隆,后来成为万盛兴糖酒门市。所有的,都在改变着,可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15)

目前,古城在活化,那恬静典雅的具有厚实历史底蕴的街与巷,那老城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正在回归着。它充实着忻州老城独特的空间趣味与文化魅力,丰富着老城的忻商形象,提升着老城的传统品质,带动着老城传统业态的转型与升级。

作为老城走出的我,期待着老城商业复苏,期待着老城人口云集,期待着老城"城"“市"兼备,期待着古老的秀容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忻州古城到底在哪里(古城的城市记忆)(16)

来源:忻州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