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刘伯明出舱时曾遇险情(08年神七出舱遇险情)
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了#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杨洪波在经历了90天的太空工作后,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回到祖国的土地。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舱门打开的那一刻,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在今天,2021年9月17日,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宇宙遨游,太空生活不再是外国人专属,自由穿梭宇宙和地球的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中国人,中国航天事业,终于迎来了又一次重大技术突破。
就在我们为三名航天员骄傲,为神舟十二顺利返航庆祝时,一条名为“今天是航天员刘伯明生日”的微博悄悄爬上热搜。#航天英雄归来后需要隔离吗#
原来今天不仅是神舟十二顺利返航的日子,还是这位两战太空的老将刘伯明的生日。
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他笑着说:“感谢大家的关心祝福,这个生日让我终生难忘!”
刘伯明
看着这样平和温良的笑容,听着这样轻松和缓的语气,又有谁能想到在13年前,刘伯明第一次乘坐神舟七号和其他两位航天员升入太空之时遭遇了巨大险情。
在执行出舱任务,向大家在太空展示国旗之时,他们却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在那次震撼世界的出舱行动中究竟遇到了怎样的艰险,他们又是如何攻克,顺利完成任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一揭开。
01 万众瞩目的“神七”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各种大事一件接着一件,全民的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
就在那一年的秋季9月25日,万众瞩目的中国第七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而这也是中国“三步走”太空发展战略第二阶段的关键一环,航天员要完成包括太空出舱,小行星伴飞等在内的数个任务,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曾经有人针对神七所执行的任务特点做过总结,认为此次任务技术跨度大,参试系统数量大,执行风险大,实施难度大,需要航天员具备超级强的自主工作能力,如果其中的任何一环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失败。
所谓期望越大,压力就越大。
作为此次任务的执行者,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可谓承载千斤重压,稍不留神,就会让全国人民的心血白流,让自己置身危难之中。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左到右)
不过“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祖国和人民既然有命,再苦再难他们也要迎头赶上。
2008年9月25日,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神舟七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号完成了变轨工作,进入了约343千米高度的圆形轨道。
这预示着整次飞行的最难点——出舱活动即将开启。
02 险象环生的出舱2008年9月27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休息后,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穿上了厚重的出舱服,为出舱活动做最后的准备。
然而,意外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就在航天员们满怀激动地将手伸向那一刻,原本预演好的开舱景象没有显现。那扇厚重的大门仿佛有千斤之重,翟志刚和刘伯明用尽全身的气力也没有让它松动分毫。
此刻,三位宇航员的心都是一颤,一时间,无数的猜想涌入脑海,可没有一样让他们安心。
究竟该怎么办,是继续开启还是放弃,如果继续也许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放弃,全世界几十亿的人都在观看,丢的可是全中国人的脸。
虽然他们的脑海里运转了无数的想法,但在直播中所看到的依旧是不慌不忙,自信满满的动作。
当二人再次合力拉向舱门,那没有一丝缝隙的舱门终于开了一个巴掌的小缝。
可是,还没等两人再进行下一步的动作,那个小缝犹如有了意识般迅速合拢,浇灭了航天员出舱的希望。
难道,这次任务就要以失败告终了吗?那么他们该以何种颜面去面对在地面翘首以盼的同胞们呢?
他们又怎么甘心让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任务就此胎死腹中呢?
思前想后,翟志刚和刘伯明决定先休息一会,一会再努力尝试一次。
在经过片刻的休整后,刘伯明直接递给了翟志刚一把撬棍,谁也没想到,在这凝聚了中国最先进科技的宇宙飞船之内,打开舱门的竟然是一把最普通的撬棍。
(后期调查结果显示这完全是压强的锅,因为舱内的空气没有排尽,导致内部压强高过外部,舱门才无法打开。)
我想这三位宇航员在回想这次开舱历程之时一定会又后怕,又好笑。
然而,危机并没有因为舱门的打开而结束,反而成倍升级。
在他们打开舱门准备出舱时,刺耳的火警声猛然响起。
三位宇航员还未放下的心再次高高提起,如果是设备出了问题,如果因为撬棍和舱门的摩擦产生了火花,那么不要说出舱活动,整个轨道舱都可能出现爆炸,他们也许会在全世界人们的面前,就此消失太空。
一时间,宇宙中,地面上,所有人都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与害怕。
身在舱内的景海鹏几乎是在警报响起的那一刻就立刻展开了排查,舱外的两位战友和他自己的性命,还有全中国的希望都寄于他的一身,他不能慌,也不敢慌。
与此同时,身在舱外的翟志刚和刘伯明也达成了共识,即使是用生命来书写的这片刻的辉煌也值了。
03 顺利脱险,国旗飘扬
地面的指挥中心几乎帮不上任何忙,只能通过遥控画面紧紧注视,为三人默默祈祷。
他们所听到的刘伯明和翟志刚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
- 刘伯明:“坚持,反正任务我们继续。”
- 翟志刚:“明白。”
- 刘伯明:“着火也来不及了,我们不管了!”
- 翟志刚:“成!”
一段不到30字的对话,决定的却是中国整个航天工程、他们以及他们父母亲人的命运。
在那一刻,说不怕是不可能的,可是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倔强和勇敢让他们不知退缩,让他们勇往直前。
他们临时改变了先去舱外取回一块固体材料做实验模块的步骤,直接将出舱展示五星红旗当作第一个步骤。
当翟志刚出舱向大家挥手问好: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世界人民问好!”
当他手拿着那面鲜红欲滴的五星红旗在太空挥舞,向全世界问候。
在太空飘扬的五星红旗
无数人欢呼,无数人落泪,等待了这么多年,坚持了这么多年,属于中国的旗帜终于在太空飘扬,在世界人民面前留下了最美的中国红。
在返回地面接受采访之时,刘伯明曾说过一段这样的话:“‘神七’这次任务是什么,就是出舱。那么我们把出舱任务完成了,这次任务就顺利完成了,至于我们回不回得去,其实个人的生死,跟国家民族大义相比,轻如鸿毛。”
“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但是愿意为泰山之重而死者,少之又少。
在经历完出舱的艰险之后,翟志刚和刘伯明顺利回到舱中,而那牵动了所有人心弦的火情警报,在经过仔细排查后也被证实为误报。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宇航员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圆满完成载人航天任务。
此次太空之旅,中国完成了太空出舱,小行星伴飞,航天员与指挥中心天地通话等多项任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次任务的圆满成功,与三位航天员的沉着果敢有着莫大的关系。
若是当初他们胆怯一分,犹豫一分,神七的出征结果也许就是另一番样子,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还要再晚上几年。
可以说,这是一次天地间的双向奔赴,是宇航员和民族心的完美统一,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我们航天工程才能突飞猛进,我们的国家发展才会日新月异。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之时,刘伯明回忆说,他们当时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我们就是要展示五星红旗,证明我们来过!”
是啊,多少人的付出和牺牲都是为了这句“我们来过”;多少的汗水和眼泪都是为了证明“我们来过”。
我想,当五星红旗在天空自由舒展的那一刻,所有的所有,都是值得的,欢欣的!
结语:致敬航天英雄从2003年“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在太空遨游21小时,到2021年中国空间站在太空搭建,神舟十二航天员“太空出差”90天。
杨利伟
这漫长又快速的18年,我们亲眼见证了航天人们由青春到白发,由白发到青春的过程。
一批又一批的航天人老去,一个又一个的新生代崛起。
中国的航天事业,就在这新旧交替中不断前行,书写新的篇章!
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幻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无论是谁去履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去实现这一幻想。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飞翔程序和操作,以及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次任务。”
我想这是每一个航天员,每一个航天人最真挚的心里话,他们为的就是我们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为的就是我们祖国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和嘱托。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我们的航天英雄们致敬,对他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