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层次人才条件(什么是高层次人才)
按照国际上的分法,普遍认为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四类。
按照级别来分,可分为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等。
按照年龄段来分,可分为中老年人才、离退休人才、中青年人才等。
高层次人才指在人才队伍各个领域中层次比较高的优秀人才,或处于专业前沿并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影响的人才。一般来讲,这类人才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影响广。高层次人才常常具有特别旺盛的创造力,在个人素质上表现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敬业精神的新型人才。
1.高层次人才从事的往往是专业尖端、学科前沿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工作。
高层次人才一般需要从本科— — 硕士— — 博士到博士后,有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定的高其他教育或相关实践培训。从知识积累的角度讲,更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始无终。
2.高层次人才是具备较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高层次人才要求能对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如指掌,能熟练地处理各种问题。这种高标准、高要求必然要求高层次人才具有比一般性人才高得多的技能和本领,而较高的技能和本领的获得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经过汲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本行业专家、学者的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体现出高层次人才的独特性。
3.高层次人才不同于一般性人才,要求有较高的综合应变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精通多学科的边缘知识,高层次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多种人才的复合体。这种复合型人才能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从80年代后期才受到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高层次人才呈现稀缺性。
高层次人才的这种要求使得在培养、使用和配置高层次人才时常常显得十分困难。高层次人才的资本投资高,对高层次人才的投资比一般性人才要高。而这一切必须借助高资金的投入,没有高资金的投入,就没有高效益的产出。
创新、发明、从事开拓性的研究常常具有高风险性。从学科建设上讲,一个新理论从产生到被广泛接受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学科内的竞争和学科间的竞争迫使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勇气。高层次人才提出的某些新理论招致众人围攻的现象屡见不鲜。从高层次人才的研究效益上讲,某些高层次人才的研究产出并不明显,在成果至上的今天,专心研究具有高风险性。从知识更新的速度来讲,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新月异,高层次人才的职业短暂性特点也呈现出高风险性。
当下的高层次人才,还需时刻完善自己、不断学习。若非如此,可能很快会被历史遗忘。
一、人才可以分为大师级人才、领军人才、一级人才、其他类高层次人才等。
(一)获得以下成就可以称为大师级人才
1、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经济学奖);
2、沃尔夫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
3、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4、图灵奖获得者;
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6、中国科学院院士;
7、中国工程院院士;
8、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9、高等学校一级教授。
(二)获得以下奖项(称号)之一者可以称为一级人才:
1、国家科学技术奖(含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特别荣誉奖、专著类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3、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
4、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
5、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6、长江韬奋奖;
7、梁思成建筑奖;
8、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9、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10、中国专利金奖(须为专利发明人及设计人);
11、中华技能大奖。
二、高层次人才类别
1.“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百人计划入选者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
2.省级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双千计划”人选、“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省级以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首席技师、专业领军人才等。
3.学科和专业建设急需,科研业绩突出的高级职称人员、博士(后)以及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4.携带高等级项目、技术或专利的高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5.具有高级职称,在高校或企业行业担任过院系领导,中层干部的人才。
6.高级职称人员、博士(后)。
三、薪资待遇:高层次人才(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参照执行)
1.第一类人才年薪50-100万。
2.第二类人才年薪30-50万。
3.第三、四、五、六类人才工资待遇:
(1)50周岁及以下:教授(博士后)、教授(正高):年收入15-25万元;副教授(副高)、博士:年收入14-18万元。
(2)51周岁及以上60岁以下:教授(正高)、博士:年收入15-18万元;副教授(副高)、博士:年收入12-16万元。
(3)特殊技术技能型人才,待遇可面议。
(4)按规定办理“五险一金”;提供住房。
(5)科研启动费:文科5万元、理工科10万元;经费随项目走,视本人科研业绩及入职后科研情况,给予经费资助。
(6)退休人员年收入:正高职称:10-12万;副高职称8-10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