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

白孝文是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长子,得大儒朱先生的教导,知书达理,稳重自持,长到16岁的年纪,父亲便做主为他娶妻成家,妻子比他长三岁,家人称呼她为大姐儿。父亲的眼光极准,大姐儿果然是个勤俭持家的好女人,自打进了白家门,抬协丈夫,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孝敬老人,一应都不在话下。可惜嫁错了郎,安生日子没过几年,孝文就迷上了田小娥,大姐儿自此被丈夫厌弃。

孝文与小娥幽会的事被发现后,白家进行了第一次分家,从此,孝文、大姐儿和两个孩子单过。可巧就赶上了饥荒年,家里粮食没了,孝文找父亲借粮食又被拒,于是开始卖房卖地,得的钱一大半给了田小娥,另外,留下一小半放在自己身上,一丁点都不给妻儿,当大姐儿壮着胆跟他要钱,白孝文近乎绝情的说:

“不买,你要死就快点死。你不知道死的路途我指给你:要跳井到马号院子里去,要跳河跳崖出了村里往北走,要吊死绳子你知道在哪儿挂着……”

随后有一天,大姐儿找上了田小娥的门,在门外叫骂,白孝文打开窑门,一巴掌把她抽倒在地,揪着她的头发髻儿像拖死猪一样拖回了家。家里家徒四壁,被孝文卖了个精光,靠着婆婆仙草偶尔的接济,她才活了些时日,在精神折磨和物质匮乏的双重打击下,这个壮实的女人全身都已经黄肿发亮,眼看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大姐儿挣扎着找到公公白嘉轩,最后只说:“我想过这想过那,独独儿没想到我会饿死”,转身就摔倒在了门槛上,从此再没起来。对于自己的糟糠之妻,白孝文为什么会绝情到这种程度呢?

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1)

一、妻子是父亲意志的化身,折磨她是孝文对父亲权威的挑战

01.父亲是受人敬仰的族长,更是家里说一不二的权威,不可挑战

白嘉轩是白鹿村的族长,行得端,走得正,是个在任何时候都能把腰杆挺的笔直的男人,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严父,在儿女的教育上,他一直都秉持着严加管束、勤于教育的原则。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还是孩童的孝文和孝武贪嘴想吃罐罐馍,缠着奶奶去买,白嘉轩硬是拦住,说:

“财东家惯骡马,穷汉家惯娃娃,咱们家是骡马娃娃都不兴娇惯。”

立刻就把孩子的零食断掉了。看着委屈哭闹的孩子,白赵氏和仙草只恨恨的对白嘉轩说:“你心真硬!”却都不敢擅自去买来给孩子吃。

也就是从那时起,孝文就知道父亲是这个家里不可挑战的权威,一切全凭父亲做主,对于父亲的决定,他能做的,只是无条件服从。当然,偶有反抗,却都是无疾而终。譬如,孝文想像鹿兆鹏、鹿兆海一样去城里新兴的学校念书,父亲却把他硬拉回家耕种,并告诫他:

“从今日起,再不要说人家到哪儿念书干什么事的话。各家有各家的活法。咱家有咱家的活法儿。咱只管按咱的活法儿做咱要做的事。”

放在当今社会来衡量,这种擅自决定儿女人生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毕竟,父亲有父亲的活法,儿孙有儿孙的选择,但是,在当时当地,这种教育方式是再正常不过的。

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2)

02.作为长子和族长继任者,白孝文自小受到了严苛的教育和管束,本性被压抑

作为白家的长子,白孝文从小就被白嘉轩当成族长继承人来培养。白嘉轩对他寄予厚望,随时随地用严厉机警的眼光注视儿子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不失时机地对儿子进行点化教育,期望把孝文塑造成一个合格的族长继承人。

在白嘉轩的教导下,孝文拥有了与他年龄不相称的老成稳重,神态端庄,彬彬有礼,不苟言笑,“绝无放荡不羁的举止言语,明显的有别于一般乡村青年自由随便的样子。”

孝文就好似泥胚,是他白嘉轩不断揉捏,精心雕琢,才成就了如今一副令人敬重的模样,对于自己这件佳作,白嘉轩是满意的,暗暗地内定了孝文来统领家事、继任族长。但是,孝文自己心里憋屈,却又不敢言语,不敢表现出来,更不敢反抗。

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3)

03.妻子是父亲做主娶的,田小娥是自己选的,压抑过后,必有叛逆

孝文妻子的人选自然也是白嘉轩做主订下的。选定大姐儿的理由很简单,她年长几岁,嫁过来可以早点生娃,延续香火。大姐儿是个懂事的女人,对公婆的话历来都是言听计从。婚后,白嘉轩依然密切关注把控着白孝文的生活,而大姐儿也无意识的成为了管束孝文的同谋。

对此,书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孝文成婚时方才16岁,难免有点贪恋新媳妇。机警的白嘉轩从孝文的脸色中猜出了大概,便授意仙草去给新媳妇亮亮耳,仙草怕媳妇恼了她,把重任交给了婆婆白赵氏。白赵氏自持年纪大,说话又硬又直,羞的新媳妇掉眼泪。

大姐儿听从了长辈的授意,自然是对孝文百般劝说,只是并未见效。最后,还是白嘉轩亲自出面,训示儿子:

“你要是连炕上那一点豪狠都使不出来,我就敢断定你一辈子成不了一件大事。你得明白,你在这院子里是——长子。”

从此,孝文竟真的管住了自己。但是,也是从那时起,孝文就在心里憎恨起了妻子。

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4)

田小娥和孝文在一起是鹿子霖诱导的一场阴谋,是他用来打击白嘉轩的手段,东窗事发后,白嘉轩颜面尽失,一度昏厥了过去。孝文丢了他的脸辜负了他的期望,合族上下在祠堂惩罚孝文时,带头抽打他的不是别人,正是父亲白嘉轩。随后,就分了家。孝文的脸没了,约束也就没了,自此成了没脸没皮的无赖,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

“过去要脸就是那个怪样子,而今不要脸了就是这个样子,不要脸了就像个男人的样子了。”

从前,他活得体面,但是心里憋屈,更像是父亲的一个牵线木偶,按照主人的意志活着,如今,活得没脸面,心里却自在。第一次,孝文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活,就像是冲垮堤坝的洪水,毫无方向的肆意乱流起来,从全族认可的族长继任者变成了千人唾万人骂的人下人。卖地卖房败光了家,只要找寻点钱,就钻进田小娥的窑洞,乐不思蜀,抛弃妻儿,真真变了一个人。

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5)

有人说,孝文对田小娥是真爱,对于这论断,我是不认同的。

“当小娥扫了瓦瓮又扫了瓷瓮,把油纸刮了再刮,既扫不出一星米面也捏捻不出一颗烟泡的时候,那个冬暖夏凉的窑洞,那个使他无数次享受过人生终极欢愉的火炕,也顿时失去了魅力,他走出窑洞时没有任何依恋。”

孝文撇下小娥外出讨饭,讨到饭后却只顾填自己的肚子,全然忘了小娥,吃完后才懊悔起来,安慰自己“下回要到手一定给他送回去”。可是,等下次要到饭后仍然把小娥抛诸脑后。最后,在保安大队谋得职位后,整整一个月也没回去看一眼小娥,直至听到她去世的噩耗。

既如此,那为何选择跟小娥厮混在一起,断然抛弃妻子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妻子是父亲做主塞给他的,小娥是他自己做主选择的,为了反抗父亲长久以来的管束,证明自己已经挣脱了父亲的掌控,于是,父亲越反对什么,越唾弃什么,他就越要做什么。

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6)

二、沉迷于田小娥的温柔乡,打心里嫌弃糟糠妻

对于白孝文与田小娥第一次亲密后的感受,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清爽的夜风抚拂着他的脸,脑子里浮现着田小娥那……,相比之下,自己那个婆娘简直就是一堆粗糙无味的豆腐渣了。崩看都是女人,可女人跟女人大不一样。”

从此,在白孝文眼里心里,大姐儿真真连个女人都算不上了。

田小娥是个能让全村男人都眼馋的美人,书中有一段描写小娥擀面条的情节:“她勒着围裙的腰即使穿着棉裤也不显臃肿,丰满的……”在这样的美色诱惑下,白孝文彻底沦陷了,被压抑的本能喷涌而出。

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7)

三、女性地位的低下,给了白孝文放肆的胆子

在当时的社会,女人的地位是低下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一辈子都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娶妻的目的也很明确,不过生娃和干活。但凡是个男人,家里出得起聘礼,从不用愁娶不到婆娘。白嘉轩一辈子娶了七房女人,前六个都死了,只仙草陪他过了大半辈子。

大姐儿死后,白家人起初还担心她娘家人会来闹,事实上呢,娘家人对此很是冷漠,只派了她最小的弟弟前来吊丧。弟弟象征性的干嚎几声后,就自己捞面吃了起来,不曾有一句质问。

当时女性地位何等低下,从大拇指芒娃和小翠的爱情悲剧里就可见一斑。芒娃自小在小翠父亲车木匠门下当学徒,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逐渐暗生情愫,但小翠早已与镇上开杂货铺的王家的儿子订了婚,因此,两人只是心有所属,却不敢越矩,只有天家里没人,有了搂抱的亲密行为,可巧就被突然出现的二师兄碰见了,二师兄手艺不精,脾气古怪,素日长受师傅冷落,小翠也从不与他亲近,因此对芒娃和小翠早已怀恨在心,如今把柄在手,哪里肯轻易放过这中伤两人的好机会。

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8)

于是,明里不漏风声,暗里偷偷投靠了杂货铺王家,合起伙来谋划如何报复小翠。于是,王家红火而隆重的把小翠娶进了家门,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异样。新婚第二天,车木匠老两口一早就起来筹办酒席,等待女儿女婿来回门。不想等来的却是新女婿的骂街,大意就是小翠婚前已经与人麻缠到一块了,是个不要脸的女人,新女婿身旁站着的,是特来作证的二徒弟。车木匠口吐鲜血,跌翻在地。

小翠自知中了圈套,从此没法在镇上活人了,悬梁自尽。新女婿挑着回门礼来报丧:“你女子上吊了。晌午入殓,明日安葬。”车木匠只说:

“嫁出的女子泼出的水,卖了的骡马踢过的地,由新主家摆置;我一句话没有,一个屁不放,你看着办去。”

随后,王家草草掩埋了小翠,百日后便又办起了喜酒,娶了婆娘。

那个年月,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物,同骡马一样,归于私有财产。温柔以待还是拳脚相加,全看男人的心情。正是在这种思想主导下,白孝文才敢如此绝情的对待妻子,以致她活活饿死。

白鹿原白孝文的宿命论(白孝文为何眼看着发妻饿死)(9)

四、总结:大姐儿的悲惨命运,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大姐儿的一生短暂而悲凉,心酸且无奈,在那个把女性物化的时代里,被丈夫绝情以待,又无法挣脱桎梏的女人,远不止大姐儿一个,表面上是女性遇人不淑的悲剧,实则是封建思想余毒不清导致的时代悲剧,田小娥、冷秋月、小翠,一个个青春女子的生命,都是那个时代迂腐思想裹挟下,悲惨落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