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

年味淡淡乡愁浓

在抖音上刷到有人说了这样一段话:

“农村,是富人眼里的天堂,穷人眼里的荒凉,是诗人笔下的远方,是游子做梦都想回到的地方。它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熟悉的味道,和自己的爹娘。”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1)

对于这段话,想必每个在农村长大的人都感同身受,特别是到了过年的时候。

虽然现在农村的年味也是一年比一年寡淡,每到过年,在外的人们都要赶回农村去。

以前大家盼过年是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只有借着过年的名义才能添置新衣,借着走亲访友吃些好酒好菜。如今不缺吃不缺穿,人也没有以前那么忙那么累了,平时的日子都像过年,所以对过年也就没有像过去那么强烈的盼望。

过年对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家人团圆。外出的游子,无论在天南在海北,无论有多忙,过年时都要赶回老家,在父母身边一起过年,这是大江南北无论哪个地域省份都遵从的习俗。

在我们家乡,在外的儿孙要早早赶回家中,除夕下午为祖先上坟,初一早上要在天地上摆上饺子和碗筷上供,然后挨家挨户给本家长辈磕头拜年。

出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一般是初二这天回娘家。这一天,也是未过门的媳妇被请去婆家过年的日子。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我们一般都会在这个日子里回村里去。

2020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大年初一开始封村隔离,我们没有回去,如今经过了两年多的反复拉锯,疫情笼罩下的这第三个春节,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已经非常成熟完善,也比较人性化,不再搞一刀切,我们返乡并未受阻。

初二上午阳光正好,天气比初一暖和了不少。我们从城里出发,走高速,一个多小时就进村了。

一进村口,就看到街上站着不少晒太阳聊天的乡亲,还有在街道上玩耍的孩子。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2)

小时候,我们曾经也是这街上的一员,早早起来就站在街道上等着,看看谁家有新女婿新媳妇上门,跟着去人家家里看新人,要糖吃。

不过以前人们一般都是骑自行车,进村就跳下车打招呼,现在只见一辆辆汽车飞来驰去,车里的人摇下车窗,也看不清里面是谁。只能用目光尾随看看停在谁家门前,才知道来的是谁家的亲戚。

我们到家时,外甥们都已经先到了,没有看到他们给姥爷姥娘磕头的画面。虽然这几年全国都对山东拜年磕头的习俗口诛笔伐,但是山东的男子给长辈磕头的诚心诚意却轻易改不了,这也是农村仅存的年俗之一。我们家的长辈中,我父母是唯一一对双双健在的老人,所以家里平时来串门的老少乡亲也特别多。大年初一那天,本家的嫂子来我家给父母磕头拜年,大家嘻嘻哈哈的视频被妹妹拍下来发在抖音上,我们很多人都看到了。

每次回来,在大家的闲聊中,对于农村是“富人眼中的天堂,穷人眼中的荒凉”更加深有体会。三里五村的,谁谁家去年养牛养猪养鸭种菜赚了几十万几百万,在城里买了多大的房子,买了多好的车;谁家遭遇了什么变故,日子过得有多艰难,上级给的什么救助,等等。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因为先天条件和后天的机遇,人和人之间的生活,早已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年关年关,有人过年,有人过关。

年前,有的人家娶新妇,添新丁,也有的人受伤,生病,或刚刚送走了老人。

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小伙伴,玉杰年前在那场雪后洗衣服不小心摔倒腿腕骨折,现腿上打着石膏在家,新娶的儿媳妇也不能好好侍候,艳青则因为脑血栓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现在回家进行康复中。

我家住在村西头,玉杰家住在村东头。上午先去看望她,路上遇到好几个人,都问我这么远怎么不骑电动车去?我说这能有几步远,小时候上学天天这么走好几趟呢。没想到现在村里的人都不习惯这样慢的步行了,他们抬脚不是开车就是电动车摩托车。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3)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4)

从村西到村东的这条路,是我们上学时走过好几年的路。那时的路面还没有硬化,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冬天下雪后,我们都是打着滑哧溜走。现在路面硬化了,两旁的房子也不是我们小时候的黄泥墙了,有些翻盖的新房子新院子很是气派,和一些老旧房子交相映衬,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进了玉杰家,见她一只腿上打着石膏坐在廊厦下的椅子上晒太阳。面前的小圆桌上,摆着瓜子糖果和桔子。她老公给我们沏了壶茶,就去忙着走亲戚去了,我们一边磕瓜子喝茶,一边聊了会儿天,太阳晒得人微微出汗。

告辞从她家出来,看到路边不知是谁家的屋顶上的烟囱上冒出了一缕袅袅的青烟,仿佛闻到了过去岁月里熟悉的味道。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5)

艳青的家在我们邻村。她家在村外租了一大片地做养鸭场,在养鸭场边上盖了三间砖房。看到她恢复得还不错,心中甚是欣慰。问起她在养老院的母亲,才知道老人于几年前腊月二十六刚刚去世,禁不住泪下。当年,我们几个小伙伴天天在她家里玩,有一年大年初一早上,因为不喜欢吃家里的韭菜水饺,我饿着肚子冒着雪跑到她家去看小画书。有几年晚上在她家住,慈祥的大娘晚上为我们烧热水灌瓶子暖被窝,早上不等我们起床就进来端尿盆。大娘九十四岁高龄离世,算是寿终正寝,只是思及往日的亲切温暖音容笑貌,心中颇为难过。

这一天,我还见到了以前住在我们家对门的梅花姐姐,这些年她一直在广州,已经有多年不曾见面。这次一见之下,也有很多的感慨。只是因为行程紧张,没有来得及好好叙谈。

去年女儿结婚,外甥添了儿子,所以今年我家的团聚又多了两口人,妹妹和妹夫忙活了大半天张罗了两桌子菜,有鸡有鱼有肉有虾有丸子有排骨,香味弥漫得整个院子里都是,小妹把各种场面都拍下来剪成短视频,发在抖音上,看着场面煞是热闹。

但是丰盛的饭菜吃在嘴里,却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不知是食物的原因,还是人上了年纪味蕾褪化的原因。

只有对比才能觉出滋味的浓淡,饭菜如此,年味又何尝不是?

大家觉得农村年味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从腊月的年集上就开始如炒豆般爆响的声声鞭炮,这声响断断续续,会一直响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只是,今年春节全县禁燃烟花爆竹,所以在村里,看不到往年大年初一过后到处一地鞭炮屑的场景,也听不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闻不到那种爆炸后的硝烟味了。少了这爆竹声声的乡村静悄悄,年的滋味自然也就被稀释了几分。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6)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7)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8)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9)

离我们远去的年味(年味淡了乡愁浓了)(10)

再说视觉上的效果吧。以前只有过年才能穿一件新鲜的衣裳,大家一到过年都花红柳绿的,现在年轻人的过年衣服越来越素淡,黑白灰成了主色调。新年的氛围组只能靠家家门上贴的大红春联和飘扬的落门钱了。每年过年,我都会在村里拍拍那些熟悉的贴了春联的大门。哪怕是多年没有人住的宅院,主人也都会贴上新鲜的春联,给荒凉中增添一点喜庆之气。今年看到有好几户人家门上没有贴春联,说明这个家中三年内曾有人去世。

对我们来说,父母双亲健在,旧巢年年贴上春联,就是最好的年味,最大的福气了吧。

从二十多岁离开村庄,年年归来,看着眼中熟悉的它一年年地发生着变化,看着街头跑着的孩子们都成了陌生的面孔,看着乡村在变老,老人在变少,乡村的新生代们越走越远。

岁月愈久,乡愁愈浓。

或许再过若干年后,有些人连我们这一代人的乡愁也体会不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