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饭店总店(毛家饭店创始人)
2021年,在长沙举办的湘菜年度盛典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家餐饮企业集中亮相。其中,身着一身红色呢子大衣,已是91岁高龄的汤瑞仁极为瞩目。
作为“毛家饭店”的创始人,如今的汤瑞仁不仅早已身价过亿,加盟店也发展到三百多家,接待中外游客逾千万,纳税总额达数亿元。
富起来的汤瑞仁不忘初心,她设立汤瑞仁教育基金,资助4000多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全资助养了23名孤儿。
步入耄耋之年的汤瑞仁老人,如今早已荣誉满身,她是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是中华杰出创业女性,是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在2021年湘菜年度盛典上,她又荣获终身成就奖。
组委会在给汤瑞仁的颁奖词中说道:毛家饭店因你走向世界,世界又因“毛家”更了解韶山。汤瑞仁,感谢您,让一颗星星之火又一次从韶山燃遍全国!
面对众人的力捧,汤瑞仁显得十分低调,她无数次地说:“作为毛主席的邻居,我不能给他丢人!”
的确,汤瑞仁是毛主席的邻居,不过,她还有着另一重不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按辈分来算,她是毛主席的“姑祖”。
来自韶山的“汤妈妈”
来自韶山的汤瑞仁,在当地有个响亮的名号——汤妈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一个去韶山毛主席故居参观的人,如果想要吃到正宗的毛家菜,韶山人都会指着毛家饭店说:“去那里,那里的饭好吃!”
汤瑞仁并不是老韶山冲的人,1930年,她出生于离韶山不远的湖南省湘潭县银田寺镇。
汤瑞仁的童年生活很苦,由于家境贫寒,加上时局动荡,她不得不以乞讨为生。1944年,汤瑞仁的生活迎来了改变,14岁的她,坐着花轿来到韶山冲,嫁给了和她同岁的小伙毛凯清。
毛凯清的家,与毛主席家是对面,两家是邻居。毛凯清的父亲毛福原,是和毛主席一起长大的发小。虽是发小,但毛福原要比毛主席的辈分高许多,算是毛主席的祖父辈。不过几个孩童在一起玩耍,毛主席当然不会喊他“爷爷”,而是喊他的外号“神六花”。
汤瑞仁嫁到韶山冲时,毛主席早已离家多年。虽然没能见到毛主席,但每到傍晚,十几岁的汤瑞仁就会和乡亲们坐在毛主席故居前,听大家讲述毛主席的故事。也正是在毛主席的影响下,汤瑞仁的丈夫毛凯清在17岁那年投奔革命,参加了解放军。
公婆卧病在床,丈夫行军打仗,养家糊口的重担全压在汤瑞仁身上。但这个从小就吃苦,意志坚定的女人并没有自怨自艾,农忙时她在田间忙碌,农闲时则翻山越岭,将砍下来的柴背到20里外的集市上售卖。
新中国成立后,汤瑞仁一家分到了田地,生活有了指望,但丈夫毛凯清仍然杳无音讯,生死不明。为了照顾公婆,她没日没夜地干活。有一次,她牵着黄牛耕田,黄牛突然发疯,挣脱了缰绳。汤瑞仁急忙去追赶,却不小心被地上的铁耙绊倒,直接将她的小腿洞穿。
田里空无一人,汤瑞仁只好咬牙把腿抽出来,胡乱抓了一把土盖住伤口,然后拄着扁担,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中。后来公婆病逝,为了等待丈夫归来,她独自守候着这个家。几年下来,十里八乡的乡亲都知道韶山冲出了一个“铁娘子”。
1955年,丈夫毛凯清在朝鲜战场立了功,平安回到家乡,但没过多久就去了东北,当了教官,家里又留下汤瑞仁一个人。
毛主席回韶山:按辈分你是我姑祖
1959年,阔别家乡32年之后,毛主席回到了韶山。那年离开韶山时,毛主席正准备在湘赣边点燃星星之火,一晃32年过去了,人民早已当家做主,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毛主席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过世的父母亲扫墓。在父母的墓前,毛主席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松枝,敬重地摆在墓前,然后鞠了三个躬。
从父母的墓地下来,时间刚过清晨6点,主席发现,一处树林内升起袅袅青烟。大早上谁在烧火,毛主席来了兴致,快步走上前去,一看究竟。
烧火的不是别人,正是前来取草灰的汤瑞仁。早在前一晚,她就听说主席回来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亲眼见到敬爱的领袖。看到毛主席一行人走来,她情绪激动,哪里还顾得收拾眼前的草灰,大喊了一声:“乡亲们,毛主席来了!”
听到汤瑞仁的喊声,乡亲们都赶了过来,拥着毛主席进了汤瑞仁的堂屋。毛主席进屋一看,立刻认出了这是发小毛福原的家,一幕幕往事又涌上心头。毛主席没见过汤瑞仁,于是问随行的公社书记毛继生:“她叫什么名字?”
“她是毛福原的儿媳妇汤瑞仁,男人当兵去了。”毛继生回答说。
听说是发小的儿媳妇,毛主席脸上堆满了笑容,亲切地问道:“你娘家在哪里?”
“在韶山如意亭。”汤瑞仁回答。
“不对,如意亭冇得姓汤的。”毛主席摇摇头,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汤瑞仁心想:老韶山就是老韶山,什么都瞒不过毛主席。她解释说,自己确实不是如意亭人,当年是随母亲一起逃难到如意亭的。
得知汤瑞仁的丈夫在东北当教官,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又用惯用的调侃语气说道:“想不到你还是一位军官太太呢!”
说完,毛主席就站了起来,走到汤瑞仁身前,问起了她怀里的孩子:“他叫什么名字?”
“命军,毛命军!”汤瑞仁回答。
“好,好!父亲参军革命,儿子也叫命军,将来一定也是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毛主席爽朗地笑了起来。
见状,汤瑞仁轻轻拍了拍儿子,嘱咐道:“快,喊公公。”
主席连忙制止,又笑着说道:“不要喊,要论辈分,你还比我大一辈,是我的‘姑祖’,算起来,小家伙还是我的‘满叔’呢!”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站了起来,准备出门。这时,汤瑞仁突然喊了声:“感谢您老人家!”
主席有点愣住了,问道:“我在北京工作,你怎么感谢我?”
“干好革命,搞好生产!”在毛主席面前,汤瑞仁立下了一生的誓言。
在主席故居开饭店,如今身价过亿
1976年,毛主席逝世。噩耗传回韶山,汤瑞仁悲痛万分,在家里摆了灵堂,寄托哀思。
1979年,对越反击战爆发,毛命军也像当年的父亲一样,参军入伍,远赴祖国南疆。在战斗间隙,他提笔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我是韶山人,不能给毛主席丢脸,我随时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接到儿子来信的那一天,49岁的汤瑞仁泪流满面,一夜之间头发完全花白。
上世界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韶山也风起云涌,很多乡亲都动了独立生产的心思。
一开始,汤瑞仁完全不能接受,她走在韶山街头,对那些人骂骂咧咧:“蹦跶鬼,过去毛主席带领大家分地主的田,现在你们分毛主席的田,这不是走回头路嘛!”
但是到1983年,韶山兴起了旅游热,无数游客前来,只为一睹毛主席故居的风采。游客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大家,韶山的乡亲们纷纷行动起来,在毛主席故居旁开起了各种小摊、小店。
看到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汤瑞仁也心动了,可她没有本钱,拿什么做生意呢?思来想去,她决定从最小的事情入手。
那是在1984年的夏天,汤瑞仁用一块七毛钱的成本,熬了一大锅绿豆汤,挑起两大桶就出门了。
这是汤瑞仁第一次做生意,还有些放不开,不好意思开口叫卖。于是,她索性把盛绿豆汤的木桶放在村口,自己躲在树后观望。
没多久,一位从上海来的游客就走了过来,问她:“这是什么?”
“绿豆汤。”
“多少钱一碗?”
这下把汤瑞仁问住了,她想,大家都是来看毛主席故居的,收钱有些心虚,于是战战兢兢地回答:“多少都行,不给也行。”
那一天,两桶绿豆汤卖出了足足八块钱。汤瑞仁捧着一堆零票,既高兴又紧张,不停地问:毛主席,俺没有给您老家人丢脸吧?到傍晚时分,她才从树后站出来,绕了很多的路才回家,深怕被别人看见传闲话。
有了这一次经历,汤瑞仁的胆子大了起来,不久之后,人们发现,在通往毛主席故居的小路上,支起了一个小商品贩卖点。三年之后,不知不觉中,汤瑞仁已经是韶山最早的一批万元户了。
此时的汤瑞仁已过知天命之年,但奋斗不止。1987年3月8日这天,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块红底白字的“毛家饭店”的招牌在毛主席故居的对面立了起来。饭店正中,挂着汤瑞仁和毛主席的合影。这家饭店的老板正是汤瑞仁。
湘菜是毛家饭店的特色,主打的红烧肉、豆豉炒辣椒都是毛主席喜欢吃的菜。汤瑞仁不仅是老板,还是主厨,她手艺好,又有“毛主席邻居”的光环,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生意十分火爆。
但流言也紧随而至,有的村民在背后议论:“作为毛主席邻居,却赚着游客的钱,真不厚道!”汤瑞仁脾气火爆,听到风言风语都会回击:“这些都是‘毛主席的客人’,我接待他们,不偷不抢,有何不可?”
为了让毛主席的每一位客人称心如意,她给饭店立了好几条规矩,比如思想要端正,服务态度要好,但也有一个“警告”客人的条款:如果对毛主席不敬,恕不接待。
一次,一群游客来到毛家饭店,一边吃饭一边非议毛主席。汤瑞仁听到了,眼睛里霎时冒出火来,当场掀翻了桌子,怒斥这些人:“饭钱我不要了,你们都给我走!”
1990年,美国的记者来到韶山,准备制作一部关于毛主席的纪录片。一个名叫米勒的记者,故意刁难汤瑞仁,问她:“如果毛主席还活着,你还开这个店吗?”
汤瑞仁虽然读书不多,但也明白美国记者的用意,当场回答道:“没有毛主席,我们一家恐怕早就冻死、饿死了,哪里还会开店?”
发展到现在,毛家饭店加盟店也发展到三百多家,接待中外游客逾千万,纳税总额达数亿元。汤瑞仁早已身价过亿,当年她回答毛主席的“干好革命,搞好生产”这句话,她践行了一生。
在毛主席“为人民服务”情怀的影响下,汤瑞仁投身慈善事业,几十年来,她资助4000多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全资助养了23名孤儿。无论国家遇到什么灾难,她都会捐钱捐物,初心不改。
2014年,84岁的汤瑞仁加入中国共产党。人逢喜事精神爽,自从入党,她感觉特别好,走起路来,腰板也挺。
步入耄耋之年的汤瑞仁老人,有时会坐在自家的租屋前,深情地望着对面的毛主席故居,又指着院子里的那颗大树,一语双关地说道:“我是在这颗大树下乘凉嘞,没有这颗大树,就没有我汤瑞仁的今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