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1)

他16岁考入清华,留学国外事业有成,却为建设新中国毅然放弃一切;

他渴求幸福家庭,却为事业蹉跎至43岁结婚,又不幸在61岁丧偶、90岁丧子;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本该与邓稼先、钱三强齐名,却因行事低调不被知晓;

他就是彭桓武。

一位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研究作出开创性贡献的理论物理学家,为培养几代物理学人才殚精竭虑的真学者。

今天是他的106周年诞辰纪念日,他的故事应被更多人了解。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2)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3)

翩翩公子,年少得志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还未足月,便提前降生在长春县长彭树棠家中。

因民间传闻早产孩子更聪明,家人也对他寄予厚望。

他没让家人失望,2岁会做简单数学题,4岁精通四则运算,后又因解出复杂数学题,连续获赠几年《小朋友》杂志。

彭桓武从小体弱多病,无法正常上学,整日只能自己翻阅书架、等待父亲教诲。

有一日,彭桓武闲来无事,突发奇想要搞点小破坏,他来到书房,将夹层掏空放入小煤炭,再用木柴点燃,没一会儿书籍就被烧坏了一大半,险些酿成火灾。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暴打他,反而是因势利导教育他:

孩子,这可不是真正的有志气!真正有志气地搞破坏是:好好学习,研制新式武器去打击外来侵略者。

那一刻,彭桓武虽不全懂,但制造新式武器的种子已深埋心中。

随着身体渐渐好转,彭桓武上了中学。

凭借超强学习力,彭桓武连跳三级,16岁即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与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一起被誉为“清华四杰”。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4)

本以为接下来的日子中,“少年天才”彭桓武还会续写传奇。但没想到,不久后他就沦为了“清华笑柄”。

只要他走进实验室,不是实验道具被毁坏,就是各种爆炸频发。到后来,只要实验室出现故障,大家都知道是彭桓武在里面。

他也因此不止一次怀疑自己,也许真的不适合研究物理。

幸运的是,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这时出现了。在他的引导下,彭桓武知道了有个分支学科叫“理论物理学”,很适合像他这种理论成绩优异但动手能力欠缺的人。

1935年,彭桓武顺利完成学士学位,他深知想要做出一番事业,一定要深造。于是又考取了周培源的研究生。

但身逢乱世,人永远都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彭桓武只得匆忙结束学业,前往云南大学任教。

可他知道,这一生,还有很多未完成之事。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5)

国外留学,初露头角

说来也奇怪,人这一生一旦有了目标,机遇仿佛也会随之而来。

1938年,彭桓武抓住机遇,考取了公费留学生中的唯一一个理论物理学名额。

9月份,他远渡重洋来到爱丁堡大学,投身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思·玻恩门下。

玻恩物理造诣很高,教学方式也很独特。

他经常会丢给彭桓武一堆自己也无法证明的问题,让他去证明、去解决。

彭桓武当然也没有思路,被折磨到抓耳挠腮,但不久后,他就发现了个秘密。

玻恩的书橱上摆满了各个国家、各位大师的各类书籍:这不就好了嘛,翻阅完参考书籍就不找到了答案?

这下轮到玻恩目瞪口呆了,他急忙给好友爱因斯坦写信赞赏道:这个中国小伙子太厉害了吧!他怎么什么都知道?什么题都能找出来答案!

学业即将完成时,玻恩留给彭桓武的课题是一道世界难题,虽然到最后,彭桓武只完成了一半。但玻恩知道,彭桓武的学业水平已远远超过了毕业标准。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6)

在玻恩的推荐下,他又前往爱尔兰都柏林,跟随薛定谔学习博士后课程。

在此期间,彭桓武与海特勒、哈密共同提出了著名的“HHP”理论,其中“P”代表彭桓武,他在此中担任主要实践工作。

“HHP”当时有多火?

它的出现发展了量子跃迁几率的理论,用能谱强度首次解释了宇宙线的能量颁布和空间分布。

也就是说,这项理论对宇宙现象提供了连贯的图像和解释,轰动整个物理界,就连不懂理论物理的钱三强也对此大为赞赏。

薛定谔也因此很器重彭桓武,多次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夸奖道:简直不能相信这个年轻人学了那么多,知道那么多,理解得那么快。

两年后,彭桓武摇身一变,以卡耐基研究员的身份回到爱丁堡大学,同恩师玻恩合作研究“场论和量子力学”,并获得了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

这个奖在英国物理界的含金量有多高?相当于中国文学界的茅盾文学奖。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7)

有志青年,艰辛回国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一腔热血的彭桓武早在1941年就想回来报效国家。

可二战爆发,欧洲到亚洲的海陆被希特勒全面封锁。他只得迂回地先从大西洋越到美国,再从那里回国。

4月,接到可以办理美签的通知,彭桓武满怀憧憬地前往,却没想,遭遇了一场羞辱。

只见面前的条款上,每一条都写满了美国对其他国家公民的鄙视和轻蔑,最气人的是其中一条还侵犯了彭桓武的底线:办签证者必须承认自己父亲不是小偷。

父亲当然不是小偷,并且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

如此高贵的灵魂,不容许任何人质疑。承认父亲不是小偷,即是对他的侮辱。

他愤然掷笔:“对不起,我不能签。”

工作人员惊呆了:“这就是个手续,签了就能过去,难道你不打算走了?”

但彭桓武咬紧牙关:“我不走了!”

后来,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彭桓武的回国一事被无限期搁置。

这期间,他在研究所有了稳定工作,也和一位德国女科学家相恋。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8)

1947年,彭桓武在巴黎偶遇了清华同窗钱三强。二人忆往事慨如今,一边尽情抒发着对祖国的思念,一边坚定了回国大干一场的决心。

返回工作岗位时,他明确提出要回国。当别人问道为什么,他只说了一句: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可在当时,找到一个去中国的轮船座位太难了。

彭桓武只得写信拜托在英国海军部工作的朋友布莱克特帮忙,在一条运兵船上找到了舱位,但只有一个。

一边是正在受苦受难的祖国,一边是交往稳定的德国科学家爱人,彭桓武陷入两难境地,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向祖国靠近。

因为在他看来,国家利益永远大于儿女私情。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9)

致力教育,研发两弹

回国后的彭桓武,尽一切可能发挥着光与热。他先后在北大清华,中科大等高校任教,并积极参与创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时间一晃到了1955年,随着国力的提升,国家迫切需要研发核武器来捍卫主权。

但由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原子能研究几乎停滞不前。

钱三强和彭桓武临危受命,牵头成立核武器研究所,钱三强负责实践,彭桓武负责理论。

当时,研究所里什么工具都没有,彭桓武就满大街地找,到旧货摊上淘美国人不要的计算尺。

随后,钱三强又开始到处招募实践人才,彭桓武也发掘了一大批年轻理论物理学家。

人才有了,经验不足。

在此前,中国从未探索过原子弹,只能按照苏联专家算出的数据来。

可历经9次繁琐计算,得出的数据仍与苏联专家不一致,研究一度陷入僵局。

这时,积极寻找破围之路的彭桓武,想到了刚从苏联杜布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回来的周光召。

在周光召的复查下,证明了中方的推演准确无误,反而是苏联专家留下的数据存在错误。

多亏彭桓武的灵活多变,才使得原子弹研发事业得以继续前进。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10)

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巨响,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研究所成员决定乘胜追击,继续开始氢弹研发工作。相对原子弹而言,氢弹更难,他们也做好了长期准备。

但谁也没想到,在彭桓武的指导下,邓稼先等人不到两年,就成功研制出了氢弹。

两弹成功研发,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彭桓武作为理论牵头人,也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接着,彭桓武又从科研前线退居教育岗位。

他开设理论物理课程,倡导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学术小组,讲授分子反应动力学,推动了新交叉学科的出现,为我国物理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5 伟大物理学家,生活中的怪老头

彭桓武一生在物理上取得的成就,绝对辗压一大批物理学家,但他在生活中却是一个怪老头。

他不会洗衣做饭,不会打扮自己,不懂对人情世故,记不清自己的同伴是否戴了眼镜,更分不清军队中军、师、旅、团谁大谁小。

彭桓武留学回来后,内战久久不能停歇,国家局势无法明朗,远在国外的女友选择了另嫁他人;他也因忙于搞事业,忘记了自己的人生大事。

43岁那年,二姐忍无可忍,开始给彭桓武介绍姑娘相亲,对象是国务院机关幼儿园大夫刘秉娴。

但彭桓武这个人简直把不懂人情世故展现到了极致,直接给刘秉娴写了一封坦白信:

我不会洗衣做饭,不会穿戴,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对当官掌权不感兴趣。

奇怪的是,刘秉娴收到信后没有生气,反而是抿嘴笑道:

你不会洗衣做饭,我做;你不会穿戴,我来;你不懂人情世故,我懂;你不爱当官掌权,我也一样。

二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之后的19年,刘秉娴一直事无巨细地照顾着“笨手笨脚”的彭恒武。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11)

彭桓武62岁时,妻子刘秉娴因癌症早早离开人世。不久后,唯一的儿子也远赴美国留学,只剩下彭桓武一人独居。

从此,彭桓武学着洗衣做饭,整理房间,始终没有想过另娶他人。只是在思念泛滥时,为已故的妻子写诗词,假装在与她对话。

晚年,彭桓武辞去所有职务,捐出了所有奖金和积蓄,大概有一百多万元,只留下了一张图书借证,自学化学、电脑,研究着之前还未完成的物理难题。

可是,命运还是没有放过这位善良的老人,并将他的尘世生活狠狠击碎。

90岁那年,远在美国的儿子罹患“骨癌”去世,彭桓武头上的白发又增添了几分。

2年后,彭桓武因疾病在北京去世。在弥留的日子中,彭桓武将身边的每个小物件都交代清楚去向,又将自己的遗体捐出,只求将骨灰与妻子合葬在一起。

国家为了纪念彭桓武,将科学家在1997年10月6日(彭桓武诞辰日),发现的小行星48798命名为“彭桓武星”。

两弹一星彭桓武家在哪里(两弹功勋彭桓武)(12)

这位生活中的怪老头走了,但48798小行星永远存在于宇宙之间。

今天,是彭桓武老人的诞辰日。

回顾他操劳、奋进的一生,深受感动。

为构筑理想中国,他在风雨中摸索前进,在失意时不忘初心。

不计较名利,不在意得失,用一辈子的发光发热,证明了什么叫做中国科学家的脊梁。

可其实,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彭桓武老人也不过是个会哭、会痛的普通人。

他之所以值得敬重,是因为放弃小我、成全大我,把民族大义,放在了儿女情长之上。

以国为重,以家为轻,他为祖国核物理事业披荆斩棘,鞠躬尽瘁。

国之栋梁,精神永存。

. END .

【文|雷小草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爆红、被骂、人设崩塌,“放牛娃”丁真还能红多久?

白发魔老方锦龙一夜爆红涨粉60万,他到底是真大师还是作秀的网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