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财险是国企吗(泛海系高管上位)
泛海控股手中握有多张金融牌照,保险就是其中之一,自2015年拿下亚太财险后,高管的人事变动也随之而来,前有王新利,后有蒲海成,如今”出身“泛海系的于海波成为亚太保险总裁职位的临时负责人,对于面临净利润垫底、业务结构单一等问题的亚太财险来说或许将迎来拐点,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亚太财险是国企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亚太财险是国企吗
泛海控股手中握有多张金融牌照,保险就是其中之一,自2015年拿下亚太财险后,高管的人事变动也随之而来,前有王新利,后有蒲海成,如今”出身“泛海系的于海波成为亚太保险总裁职位的临时负责人,对于面临净利润垫底、业务结构单一等问题的亚太财险来说或许将迎来拐点。
泛海控股手中握有多张金融牌照,保险就是其中之一,自2015年拿下亚太财险后,高管的人事变动也随之而来,前有王新利,后有蒲海成,如今”出身“泛海系的于海波成为亚太保险总裁职位的临时负责人,对于面临净利润垫底、业务结构单一等问题的亚太财险来说或许将迎来拐点。
3月3日,亚太财险发布公告称,公司同意蒲海成卸任公司总裁职务。同时,公司董事会指定于海波担任临时负责人,履行总裁职责。
蒲海成任职亚太财险总裁一职已有近四年时间,如今却选择卸任总裁职位。对于蒲海成的离开,亚太财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蒲海成因个人原因卸任总裁职位,目前蒲海成离任已获得董事会批准。
在蒲海成任职期间,亚太财险的净利润呈现缓慢增长,净利润由2018年的3426.62万元仅增长至2020年的6137.59万元,这意味着三年时间,公司的净利润仅仅增长不到不足3000万元,2021年甚至由盈利转为亏损,巨亏近5亿元。
面对净利润由盈转亏的亚太财险,人事变动也随之而来。而新上任的于海波并非”空降“,也来自于亚太财险,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其还曾在泛海控股以及旗下子公司任职,而亚太财险的实控人正是泛海控股的卢志强。
泛海系高管”上位“
亚太财险再次迎来新任掌门人。
此次卸任公司总裁职位的蒲海成在亚太财险任职已有4年时间,2018年2月起,蒲海成开始接任公司的临时负责人,短短五个月时间,蒲海成便从临时负责人正式”转正“为亚太财险的总裁,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而蒲海成也有着丰富的保险从业经验,公开资料显示,蒲海成曾在中煤财险任职多年,2011年1月-2017年11月,陆续担任过中煤财险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等职,并曾经临时分管中煤财险总公司车险部、客户服务中心。除中煤财险,蒲海成还有在天安保险的任职经历。
时至今日,亚太财险正式告别蒲海成时代,由于海波作为临时负责人。
作为临时负责人的于海波并非”空降“。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其就加入亚太财险并出任公司助理总裁,时隔两年,也就是2018 年 6 月起便任职亚太财险首席投资官,2019年12月起任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财务、投资工作。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于海波还曾任山西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总监、资产财务部总经理等职务。
换句话说,”接棒“亚太财险的于海波是出身于泛海系的高管,而亚太财险与泛海控股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据企查查显示,亚太财险的第一大股东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的背后正是泛海控股,更进一步来说,亚太财险的实控人也是卢志强。
泛海系意图昭然若揭?
蒲海成任职的4年内,亚太财险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起初任职的三年业绩呈现缓慢”奔跑“现象,2021年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作为亚太财险背后大股东的泛海控股,其意图或许早已昭然若揭。
据亚太财险年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426.62万元、4316.81万元以及6137.59万元,这意味着,公司三年的时间仅仅换来不到3千万元的增长。
不仅是业绩增长几乎停滞,2021年净利润的表现让亚太财险雪上加霜。
据亚太财险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净亏损为4.96亿元,这使得亚太财险在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净利润排名”垫底“,同时也是23家亏损的险企中,亏损金额最大的。
而去年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早有迹象,2021年四个季度的净利润均呈现亏损状态,且自二季度以来,亏损金额不断扩大,具体来看,2021年一至四季度的亚太财险的净亏损分别为2810.69万元、1988.37万元、1.09亿元以及3.39亿元。
对此,亚太财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主要是由受河南暴雨灾害及数起大额理赔案件影响。
这背后也体现出亚太财险的业务结构单一,营收来源主要依靠商业车辆保险以及交强险。以2020年为例,这两项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9.08亿元以及14.03亿元,合计为33.11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达64.7%。
而近年来亚太财险就在不断降低车险及交强险在公司营收中的比例,两项业务收入的占比已从2018年的75%降至2020年的64.7%。
除业务结构单一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车险综合改革的影响。自2020年9月以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以“降价、增保、提质”(即“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来实现对消费者的承诺,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险企保费规模下降、盈利空间受到压缩。
自此,车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头部险企的车险规模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中小险企的规模可想而知也会出现下滑。在此背景下,财险公司业务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大部分财险公司都开始加速布局非车险业务。
亚太财险也不例外,在健康险、工程险、货运险、种植险等领域不断加速跑马圈地。但实际转型过程并不顺利,上述几种保险业务收入占保险业务收入比例依然较低,以2020年为例,健康险、工程险、货运险、种植险的占比分别为3.2%、1.18%、0.9%、0.48%,对亚太财险的贡献微乎其微。
面临着业绩急剧下滑、业务机构单一以及转型过程不如意的亚太财险,对于新上任的临时负责人于海波的挑战是巨大的。
泛海系的金融版图
自2014年起,泛海控股就表示,打造“金融全牌照”的金控集团是其转型的核心目标。经过8年时间,泛海控股的金融业务触及银行、证券、信托以及保险,逐渐形成以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为核心的金融”帝国“。
在泛海控股开启“去地产化”战略之际,布局金融业务也加紧跟上,首先拿下的便是证券牌照,其于2014年4月宣布收购民生证券近15.9亿股股份,合计占民生证券股权比例近73%,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其又大手笔”输血“民生证券,在120亿元的增发计划中,最大的一笔募投去向便是对民生证券增资50亿元。
泛海步步为营,一步步拿下券商牌照,不满足于此的泛海控股又将目光瞄准保险牌照。这也要从2015年讲起,彼时民安保险股东悉数“撤退”,泛海控股旗下武汉中央商务区出资10.2亿元接盘其51%的股份,成为民安保险新的控股股东,随后民安保险更名为亚太财险。此次交易完成后,泛海控股将获得一张保险牌照。
泛海以一年拿下一张金融牌照的速度,于2016年又收获信托牌照,彼时泛海表示,公司拟通过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公司”)收购中国泛海持有的民生信托59.65%股权(对应178,950万元出资额),收购价格为27.3亿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通过武汉公司持有民生信托59.65%股权,此前其通过浙江泛海持有民生信托25%股权,经过两次收购后,泛海最终取得民生信托的控股权。
与此同时,泛海也同样选择增资民生信托,在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完成后,民生信托注册资本由30亿元增至70亿元。
与民生证券与民生信托不同的是,亚太财险迟迟没有等来泛海的资本金支持,2015年12月18日,亚太财险股东会已经通过增资80亿元的决议。在亚太财险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将从2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
但这笔增资似乎并未落地,据企查查显示,自泛海收购亚太财险后,仅出现一笔增资,在2017年1月,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长至40亿元。
这或许解释亚太财险业绩增长缓慢的原因,如今包括泛海在内的亚太财险的股东们纷纷陷入债务危机,这笔增资能否落地值得考量。
在泛海控股不停地“跑马圈地”后,其拥有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在内的多家金融牌照。2016年,泛海控股业绩达到鼎盛,当时公司实现营收为246.71亿元,归母净利润超31亿元。
之后,泛海控股便开始走向下坡路,不得不通过”卖子“挽救自己。就像民生证券即使一直以来都是泛海其”现金奶牛“,也难逃出售的命运。
泛海已三次出售民生证券股权,2020年8月31日,泛海首次出让民生证券股权,当时,民生证券27.12%股权作价42.29亿元,转让给以张江高科为代表的22名股东,2021年1月21日,泛海控股又以23.64亿元的价格将民生证券13.49%股权转让给上海沣泉峪,经历两次股权转让后,目前泛海控股对民生证券的持股比下降至31.03%;仅隔半年时间,2021年7月,泛海控股再度出手,拟向武汉金控出售民生证券不低于总股数20%的股份。若此次交易完成,泛海控股将失去对民生证券的控制权。
在此背景下,泛海旗下的金融业务占营收的比例不断下降。据choice数据显示,保险行业由2020年占收入比例为49.14%逐步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占比的28.13%;证券行业由去年上半年的29.66%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26.33%;信托业也是如此,由去年上半年的15.67%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4.13%。
种种迹象表明,泛海控股的金融版图正在收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