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

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

15.1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验电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2.认识原子的结构及元电荷,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3.了解导体、绝缘体,初步认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学习任务一】

一、课本32页---34“导体和绝缘体”以上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有几种电荷?什么叫做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4、什么叫电荷量?它的单位是什么?

5、验电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6、原子由什么组成?分别带什么电?

7、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共同探究

1. 现象探究:生活中的摩擦起电

探究实验:用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1)

现象:塑料梳子吸引小纸屑

归纳总结:摩擦能使物体带“电”(或者说使物体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2)

2、生活中见过摩擦起电现象

①电风扇的扇叶下面常常有许多灰尘。

②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

③在干燥的冬天夜晚脱化纤毛衣时,会噼噼啪啪的响,若在暗处还会看到小火花。

3、现象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看视频)思考下列三个实验

实验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3)

现象:相互排斥

分析:同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一定是相同的,相同种类的电荷间互相排斥

实验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4)

现象:相互排斥

分析:同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一定是相同的,相同种类的电荷间互相排斥

实验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5)

现象:相互吸引

分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一定是不同的,不同种类的电荷间互相吸引

结论:(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6)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7)

4、认识验电器及工作原理

(1)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8)

(2)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9)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5、原子及其结构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节两种电荷(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10)

(1)常见的物质是由 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6、摩擦起电的实质

实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原子将会失去电子,使跟它相互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这样两个物体都会带上电,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第34、35页,完成下列填空:

观看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观看视频)演示实验

(1)电荷在金属杆中 移动。

(2)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 、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电靠的是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 的界线。

(4)导体与绝缘体的本质区别是:导体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的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本节知识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