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窑有几个窑口(宋代定窑窑址找了几百年都没找到)

其实到上世纪60年代定窑的窑址的具体地点在古玩圈和考古界一直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考古人员和古玩圈的大咖往往认为定窑窑址会出现在河北定州附近,可是考古人员包括历代的收藏爱好者在定州苦苦寻觅,一直没有定窑的踪迹,这让寻找定窑窑址的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其实让公众不知道的是,就在1934年的某一个春天,一位国立北平大学叫做叶麟趾的教授来到了河北保定一带不断的勘探寻找定窑窑址的足迹,但是找来找去都没有一丝丝的头绪,就在叶麟趾教授想要放弃的时候,突然在河北省曲阳市找到了定窑的踪迹,经过叶麟趾教授的深入了解,曲阳当地有一个叫涧磁村的地方,而涧磁村恰恰有几座碎瓷片堆起来的小山,这些小山高达几十米十分壮观,叶麟趾听到这些信息仿佛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叶麟趾教授立刻不顾旅途的疲惫来到了这个神秘的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来到涧磁村之后发现确实有几座碎瓷片堆起来的几十米高的小山,当地人管这些小山叫做瓷堆子。

宋代定窑有几个窑口(宋代定窑窑址找了几百年都没找到)(1)

定窑白瓷完整器物

这些小山在涧磁村的村民眼里只是一座座的“瓷堆子”,但是在叶麟趾教授眼力这是影响考古界的非凡发现,叶麟趾教授急忙对瓷堆子进行了考察,找到了许多精美的瓷片,叶麟趾将这些精美的瓷片带回来北平进行研究,与北平的定窑完整器进行比对,发现材质相同,就此定窑窑址之谜的真相逐渐的浮出了水面,这个神秘的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为什么几百年来一人问津,为什么几百年来收藏者屡次寻找定窑古窑址的踪迹但是往往都避开曲阳进行考察呢?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原来这个神秘的涧磁村最早并不是曲阳县的地界而是划归在定州麾下,而后来由于地理上的变化以至于真正的定窑窑址沉睡了百年没有被人打扰。

宋代定窑有几个窑口(宋代定窑窑址找了几百年都没找到)(2)

考古人员对定窑发掘出的瓷片

时间到了1959年,这个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十年,国家文物局决定对中国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级考察,不仅对文物保护单位定级,还要对文物进行定级,河北省考古队根据上级的指示来到了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决定,对涧磁村的其中一个瓷堆子进行考古发掘,就这样考古队对一个八米乘以八米的瓷堆子进行挖掘,挖掘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由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对定窑完全不了解,只知道定窑是宋代的一个窑口,并不知道定窑这个窑口是从什么时候兴起,又是从什么时候衰败的,抱着解开定窑年代之谜的心态考古工作者发现,在北宋的瓷片堆积层厚度高达两米之多,在北宋之前的晚唐到五代的堆积层厚度才不过一米,不仅如此北宋的瓷片堆积层瓷质极为精美,釉质莹润,釉色洁白,胎质细腻,瓷片品质极为不错,可是到了晚唐到五代的瓷片堆积层,瓷片的质量十分低底下,胎质也很粗糙,北宋时期的定窑瓷胎质十分之薄,反观晚唐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胎质很厚实,这让考古队奇怪不已。

宋代定窑有几个窑口(宋代定窑窑址找了几百年都没找到)(3)

定窑白瓷完整器物

不仅如此更加奇怪的是金元时期并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堆积层。这表示北宋之后到了金元时期,定窑基本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个有过辉煌时刻的重要窑口,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为何会在短时间内这么快的就消亡殆尽呢?北宋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考古人员带着好奇心来到了图书馆,他们想通过县志来解开这个沉睡千年的谜题,于是考古人员翻开县志发现,北宋末年定窑发生过一次战乱,这次战乱影响了定窑的正常工作,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乱呢?严重到何等的程度才能让盛极一时的巨大窑口短短时间内就此覆灭呢?经过考古人员多方面分析,当时定窑遭受的战乱很可能是当时影响最大的靖康之变,金国军队多路南下入侵北宋,北宋皇帝宋徽宗与他的儿子宋钦宗投降被俘,当时不仅北宋都城汴梁被金军入侵,定窑当年的所在地定州也在金军铁骑之下有所波及,定窑就此落下帷幕,根据考古人员的分析,由于北宋政权南迁,许多定窑的高级工匠都跟着北宋政权一起来到了南方,剩下水平一般的工匠被金人掳去了北方,所以这应该就是定窑消亡的原因,由于这次的考古行动,定窑逐渐被大家所认知,这一段尘封的历史被考古之风吹散,露出了它原本的模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