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矛盾(道德经事物的两面性)

第七课 悟道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里的矛盾(道德经事物的两面性)(1)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人民的技巧越多,奇异的物品就会不断地制造出来。一方面,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发展了,制造出来的东西就会越来越新奇,一些想象不到的奇异物品都能够制造出来。例如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最快的,彩电刚买了没几年,就被新产品淘汰了,手机更是更新得眼花缭乱,空调、冰箱等电器新品也是层出不穷。

我们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但是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人多技巧,奇物滋起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由于科技的进步,造假技术也空前高明,一个新产品出来了,假产品很快就被高科技仿制出来。造假已经到了炉火纯青、以假乱真的程度。这些事实说明,高科技本身就是双刃剑,比如核技术既可以用来作为清洁能源发电,也可以用来作为核武器去杀人。这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科学技术就可能被坏人利用,做更多的坏事。

道德经里的矛盾(道德经事物的两面性)(2)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制定的法令越多,盗贼也越多。因为盗贼不是专靠法律就能够解决的,制定的法律法规再多,也不会没有漏洞,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就会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法律流于形式。比如美国,法律是最齐全的,各个州、各个市,各个大的厂矿都有各自很繁杂细致的法律规定,但是杀人越货的,抢劫的,违法乱纪的还是多得很。

这说明什么?说明法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法律只是外在的、强制性的,它只能解决一部分暴露出来的表面问题,不可能触及引起犯罪的深层次的内在道德素质问题。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可能起作用,不解决内在的问题,外在的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道德经》在这里告诉我们,真正解决各类社会问题靠什么?那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自上而下的道德素质和水平。只有私心欲望减少了,道德水平提高了,大家才会自觉地不去做坏事,不去偷,不去抢,不去害人,社会秩序和治安才能从根本上好转。因此,通过修道修德来提高人民的整体道德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很好办法。

黎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