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眩晕耳石症(半数以上周围性眩晕)

常见的眩晕耳石症(半数以上周围性眩晕)(1)

孙莉主任诊脉 新文化记者 季啸山 摄

近年来,眩晕的诊断思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患了眩晕、迷糊,很多人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颈椎病,而真正的诊断可能是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心因性头晕等。

为了增强人们对眩晕疾病的诊疗意识,本报“新文化·公益健康专家团”活动,特别联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举办“眩晕诊治”惠民活动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吉林省名中医项颗,老年病科主任孙莉教授将率队坐诊,针对一些曾被误诊或长期治疗眩晕无效的患者,提供最前沿的诊治方法和免费的脑彩超检查。

为了保证正常的就诊和检查秩序,所有预约普查的100位患者,已经分批、分时段有序就诊。

据悉,眩晕患者虽然仅有三成左右是中枢性眩晕,但通过脑彩超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可以预示发生中枢性眩晕的风险程度,对于预防中枢性眩晕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上百种疾病可以引发眩晕 对症治疗是关键

据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孙莉介绍,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 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如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临床上引起眩晕的常见病如下:高血压病、低血压症、动脉硬化症、脑瘤、脑血栓、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运动不足、内耳疾病、 某些药物服药期的不良反应, 必须辨明病因,对症治疗。

半数以上“周围性眩晕”都是耳石症 且误诊率很高

很多眩晕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误诊率很高,多数都是以脑供血不足进行药物治疗, 导致医疗资源过度浪费,其实,门诊中半数以上“周围性眩晕”都是耳石症导致。

耳石症是一种因内耳耳石脱落, 在头部变换位置时发生剧烈而短暂的眩晕的疾病。通常,旋转感觉不超过一分钟,但是不适感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再次改变头部位置可再次发作。部分患者有自发缓解倾向,可在数周或者数月后自行好转,所以被冠以“良性”位置性眩晕。但是该病带给人的痛苦感觉明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有人数年不愈,所以必须尽早诊治。 正常人的内耳有一种比芝麻粒还小的碳酸钙结晶,即耳石。 耳石帮助我们感知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正常的头部和身体活动时并不会脱落,但是当有外伤、局部血管痉挛或生气、熬夜、酗酒、抽烟、劳累等,耳石有可能脱落下来,随着头部活动而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剧烈眩晕。

此病症不需服药,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手法复位治疗”。 具体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 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

■出镜专家

孙莉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擅长诊治:眩晕、头痛、中风、糖尿病脑病、老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医患交流maidong773

■门诊概况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眩晕门诊,根据本科的实际和病人的需要, 选择眩晕作为重点病种之一,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特点,选择性地应用手法复位治疗、中药汤剂、针刺、推拿、按摩、穴位贴敷、中药注射剂、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同时引进了脑促通治疗仪、睡眠治疗仪及多种康复器械,辅以系列的院内制剂,取得了独特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与国际眩晕病诊疗模式相接轨, 今年又引进了先进的前庭功能检查及治疗设备, 成为吉林省第一家设备齐全的中医眩晕特色门诊, 使眩晕病的研究更加趋于科学化、 系统化、准确化。

新文化记者 闫宝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