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在生活中的例子(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我发现人的很多心理问题会影响到身体的问题,那我们身体很多的病痛,它是一个讯息,它在告诉我们可能你过去有个创伤还没疗愈完,你的情绪还没有走过,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个主题,然后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情绪,你的同龄创伤如何影响到你的身心的问题。
为什么80%的病都和情绪有关?
这几年在我的咨商治疗实务工作的经验里,我就深深地发现一件事情,好多人童年创伤的经验除了引发他心理的状态疾病,比如说很多身心症、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焦虑症、恐慌症、强迫症、暴食症。除了引发这些心理的疾病以外,后来我更发现很多的童年创伤,让很多人生理很多的病,像是头痛、偏头痛、胸闷、身体过敏、异位性皮肤炎、腰酸背痛,甚至癌症、肿瘤,原来这个东西跟情绪有关,那我这几年很特别,接触了很多癌症的病患患者,尤其是乳癌,现在罹患率也蛮高的。那我觉得这些个案很勇敢,我觉得他们当他们罹患癌症的时候,他们不是光寻求一个医疗上面的治疗,不是光只有那种医疗上面化疗手术而已,他们很清楚知道他们的肿瘤跟情绪有关,所以他们会寻求我们心理治疗咨商。
那确实如此,我有好几个乳癌的个案,女性个案。一听故事发现,他们从小到大累积了好多情绪,尤其是愤怒,愤怒的情绪都被压抑了,那个东西没有好好地出来去表达,所以那个在负向的情绪都会累积在我们身体,好像变成毒素一样阻塞了,情绪是一个能量,能量需要流动,能量需要有个出口,如果那个情绪的能量没有流动,它会累积在我们身体里面造成身体的阻塞,就像我们中医讲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中医讲气结,抑郁气结会让你生病,这是对的!我这几年我的咨商实务经验也在证实这件事情,所以包括我很多个案。书上有写有个案,他一直头痛,从小到大去看了很多医生,医生也都没有找不出原因出来,只能说吃止痛药,吃普拿疼,可是没有用的,因为吃太多药都没有用,后来他来咨商才发现小时候原来他常常被赏巴掌,只要事情做不好,只要说错一句话啪就来,所以原来他被打巴掌,家暴是跟他的头痛有关系。
人的身体的疾病80%跟情绪有关,这个不是我说的,这个坊间已经有很多医学报道跟研究都在讲这件事情,而我的实务工作只是在印证这一句话而已,所以各位不要小看情绪,情绪对我们身心的影响太大了,而我们很多身体的疾病疼痛,莫名其妙疼痛,然后如果你在医疗、医学领域已经找不出原因了,可能我们要开始溯源回到源头去看看我是不是有个情绪没有走过,是不是在小时候我曾经有个创伤,我还没有去把它认回来。
为什么心理创伤最大的原因是童年经验?
我们很多的创伤经验最原始的都是来自家庭,来自童年经验,来自你的父母。这是因为你知道每个人的出身都从家庭开始的,所以家庭是我们一个根源,家庭也是一个人格养成的园地,所以童年你如何被对待的,在童年里面你的父母怎么样去养育你的方式,就决定了你的个性,你的人格。
我们有个4f模式,当小时候我们面对父母的攻击或是虐待或是暴力等等,小孩子会有4个反应,我们会学会了攻击,我们可能会逃避,我们可能会当场僵住了,解离,我们可能用讨好的模式,这些都不是我们天生就会有,这些都是学来的,这是我们在面对攻击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会学到这4个模式,那这个童年的创伤,我的书上有特别强调,就好像仿佛你狠狠被打了一拳一样,那你被打了一拳以后,可能你的身体过不久就恢复了,那个痛就不会痛了。虽然身体不会痛,你心里的痛是不会不见,当时你被父母赏一巴掌,你当时被羞辱感,你当时的被吓到恐惧,甚至你内心有深深的愤怒,你怎么可以这样打我?
这些情绪通通不会过去,它会隐藏在我们身体里面,然后变成到你长大了以后,在某一个时机它会冒出来,它会有情绪重现,所以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要溯源回到童年经验去面对,因为童年在很多创伤经验里面,如果你没有去面对它,你没有去疗愈它,它就会跟你一辈子,所以回到童年经验里面去看到底我怎么了,那个情绪怎么来的,你才能够好好的过日子,不然的话我觉得很难你在哪边跌倒的,你就要在哪边爬起来,谁让我们在关系里面受伤,我们也要想办法在关系里面疗愈。
总而言之,你没有办法去否认你过去所发生的经验,在心理治疗里面,我们就是想办法把过去的某个经验带回到现在,重新去理解它,认识它,重新去诠释它,这就是治疗的根本,所以要请各位勇敢的回到你过去的家庭经验与创伤经验,面对它,那这件事我知道不太容易,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面老是告诉你家丑不可外扬,过去就算了,不要想那么多,这样的语言通通会阻断,阻断了我们去面对我们的生命真相,我们经验跟我们的家庭,还有我们不完美的父母。
如何疗愈自己、修复创伤?
我在猜很多的读者都会进一步想要弄清楚,“我有很多的创伤,我有很多的情绪,我常被惹毛,那怎么办?我要怎么去疗愈我那个创伤跟情绪?”
我的书上写的非常清楚,在我做的治疗工作里面,我用了一个叫best身心疗愈法,那什么叫Best身心疗愈法?就是B从Body身体开始,E是Emotion,S就是Story好好的听故事,让故事出来,这样的一个真心疗愈法叫做Best身心疗愈法。
在我的书上有解析得很清楚,如果你要做best疗愈,你可能要有4个步骤4个要素。
创伤疗愈步骤1:觉察情绪
第一个要素就是你要有觉察,面对情绪你第一个步骤就是觉察它,因为如果你连情绪都没有办法觉察,就是当我手上拿了这一本书,然后我觉得拿很久我很酸了,所以我就会给它放下,如果我连酸都不觉得我的手酸了,那你就不肯放下。同样的道理,你如果没有觉察你的情绪,你不可能去释放你的情绪,所以你会发现常常有些人你跟他讲说你不要这么生气,他说“我哪有生气”,所以因为他没办法觉察他们的情绪,他否认情绪,所以他就没办法释放情绪。所以第一个步骤你要能够觉察你的情绪,当然第一个步骤光觉察就不容易了,因为我们现代人常常很混乱的状态,我们现在人没有办法安静下来,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跟自己的情绪同在,觉察它。
那在我的课程里面或在我做个案的时候,我通常会请我的案主先轻轻闭上眼睛,深呼吸,回到呼吸里面,回到身体,去感觉你的呼吸,感觉你的身体。当我们能够回到呼吸跟回到内在跟自己同在的时候,我们比较容易去感觉你的情绪,这是第一步,觉察很重要。那所谓的觉察这几年很重要,有一个叫正念Mindfulness,这个正念的方式也是能够帮助我们做觉察的的方式。
创伤疗愈步骤2:让情绪流动
那第二个就是流动,觉察了情绪。因为我们前面说过我们会生病,是因为我们好多情绪都积压、累积在我们身体里面,所以那个东西如果没有让它像流水一样让它流过去的话,它就继续积压,就像臭水沟一样堵塞了,腐烂了,身体就会生病。所以我们必须让情绪可以流动。怎么流动?第一个当你要觉察你的情绪,你要知道你在生气,那你在生气什么,说出来come out。不要生闷气,你要学会好好生气,就是把它说出来,说出来。“是谁说了我什么话,我觉得好难过,他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呢?”等等。就把那个事情,我的感受原原本本地说出来,让那个情绪可以流动。
流动的方法,第一个你要找人家说。那找谁说呢?当然建议最好是找专业人士说,因为专业人士的话,他就能够接住你的情绪,他能够回应你的情绪,把你的情绪好好收好。那如果你随便跟外面的人说,假设你的朋友又是个没有概念的人,他就会用语言怎么样否认你情绪,“你想太多了,这有什么好生气呢?对不对?唉,不要理他就好了”。这种情绪,这样的语言往往对情绪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会让你更生气更闷。所以说故事很重要,但是你要找对人说更重要,因为你这样情绪才有办法流动。
创伤疗愈步骤3:释放情绪第三个步骤是Release释放,那这个部分老实说自己做可能会比较稍微困难一点。老实说这个需要专业人士说,那在我的工作坊里面,我的个人个别咨商物晤谈里面,我让案主说完故事以后,我会让他做示范,什么叫做释放?我们可能会运用很多心理学咨商的方式跟技巧。譬如说我们有用完形,心理剧让他的小时候跟父母对话,然后让他当时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在现在好好地说出来。
就像小时候如果你的父母一天到晚吵架打架,你面对那个家庭暴力,小时候你吓都吓死了,你怎么可能说呢?你说不出来。你只会发抖。现在假设在我们工作坊或做个案的时候,我们会让案主回到当时那个饱受惊吓的感觉,我们会让他表达说出来。在我们工作坊里面,我们就曾经有人问他“你会想跟妈妈说什么,你会想跟爸爸说什么”。
所以案主当下就会去表达“你们怎么那么自私呢?你们没有想到我吗?你们一天到晚吵架我很害怕你知道吗?你们不要再吵架,通通给我闭嘴”。当然这些话语都不是现在他想说的,这都是小时候的话,那些话小时候都在心里是想说的话,只是当时没有说,说不出来。这些语言跟情绪如果没有说出来,我们就继续压在心里,继续累积,继续影响你一辈子,所以这些语言要给他说出来。
创伤疗愈步骤4:安慰自己
情绪释放完了以后,不是光这样不算了,我觉得你知道小时候那个自己当你开始可以发泄情绪,然后开始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个需要花很多的能量。所以每次在我们做完个案或是在工作坊出完演练以后,好多人“哇,好累喔!”因为终于要把那个内心积压已久愤怒的情绪给它表达出来,那个要花很多的力气的。
后面的步骤很重要,我们要好好地去抚慰、照顾当时受伤的自己,那个小孩子,你要去抚慰他。
所以在我的治疗工作里面,我们最后一个步骤,比如说我们会拿个抱枕,像这样拿个抱枕给他,“这个代表是小时候的你,来抱抱他,你会想跟他说什么呢?”你会发现这时候当他拥抱那个柔柔的抱枕,他摸着这个抱枕好像拥抱着小时候的自己,好多人眼泪就出来了,“没关系,这不是你的错,你辛苦了”等等,“以前爸爸妈妈没有爱你,没关系,我来陪伴你”。像这样的语言,就好像这个孩子受伤了,我们赶快给他呼呼、秀秀,很重要!这样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