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穆桂英耍花枪经典片段(京剧穆桂英挂帅)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等艺术家于1959年由同名豫剧移植而来。其主要剧情为: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 佘太君 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京剧版《穆桂英挂帅》乃是梅兰芳大师所创,相传当时京剧曲目中没有反映穆桂英老年时期的剧目,梅兰芳看到马金凤演出的《穆桂英挂帅》后突发奇想,将这出戏移植到了京剧之中,这就是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派传统剧目。梅大师的水准地位,无知小辈本不该妄评。不过我等小辈并非专业点评,不过是胡乱说说自己的喜好,想来梅大师是不会怪罪的。
京剧版原本是移植于豫剧版的,但是在豫剧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改动。比如增加了反臣安王的戏份,在豫剧中安王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寇准也从原来只有三两句台词,变成了校场点兵及夺印事件穿针引线之人。豫剧中由老太君交代的故事背景,到了京剧中,便是从杨宗保口中而出。如此大范围的更改,自然是为了避免照搬豫剧之嫌。因为要兼顾到老太君、寇准、杨宗保、文广兄妹(京剧版乃是姐弟)等人,穆桂英的戏份相对少了很多。
印象中的梅大师,是以青衣正旦、扮相雍容华贵见长,此番换了戎装,是什么模样,倒是十分好奇。但因大师已经仙逝多年,大师当年的绝代风华,也就无缘得见了。找到的几个版本不是后辈弟子所演,便是大师之音,弟子之貌的音配像了。除了嫡亲弟子梅葆玖先生,梅大师的徒孙(梅兰芳先生的儿子梅葆玖先生的弟子,按辈分就是梅兰芳大师的徒孙了)李胜素、史依弘等,也算是梅派传人中不可多得的了,然心理上总觉得和她们(梅大师是反串,徒孙们却是如假包换的女子了)的祖师爷差了点什么。不论是心理作祟,还是确实如此,总觉得不是一个档次。
也可能是先入为主吧,在剧情安排方面,同样更倾向于豫剧版。既然剧目是《穆桂英挂帅》,就该是以穆桂英为主吧?然而,在京剧版中我们看到的是西夏王(豫剧中是安王)先出来一番招摇,边关将士回朝求救,然后是寇准匆忙进宫报讯,圣上闻讯传讯兵部尚书王强,因何对军情瞒而不报。再有王强的一番盘算,而此时寇准已经向圣上保举杨家将了(此时杨家是否还有传人尚且未知,保举实为突兀,且指责君王亏待忠良,也非为臣之道。当然,以寇准的耿直,此举倒也能够接受)。最后是在寇准的要求下,准备校场选帅。校场点兵,又是寇准穿针引线,方才使得万岁将帅印交予文广。这一番铺垫下来,不像是天波府忠心不退,倒是寇准一力促成了。
待得杨文广夺得帅印,又是老太君一番欢心,诉说过往与这征讨印的缘分,今日得以再续。再有杨文广姐弟畅想沙场立功的情形,最后杨宗保兴致勃勃的讲述大战天门的功绩。在大家轮番上阵之后,作为主帅的穆桂英才姗姗来迟。也许演惯了正旦青衣的梅兰芳大师,自有一番大家闺秀的矜持,然此时的穆桂英可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绣楼小姐,此种做派,倒叫人觉得这个主帅可有可无,既然大家都已经决定东征了,那我穆桂英就勉为其难的挂帅出征吧。
再说出征前点将教子一段,先是见面时的那一番攀谈礼让,寇准不停地吹捧文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有穆桂英要斩杀文广时,杨宗保在一旁抱怨寇准说风凉话,最后因寇准出面求情,穆桂英便绕过了杨文广。非是母亲心疼儿子,而是长辈的情面难违(寇准年长位尊)。
从头至尾,作为主角的穆桂英,仅有寥寥数语,匆匆数面,寇准反而是反宾为主了。因为角色分散,穆桂英作为主角,形象却模糊了许多,实在遗憾。加之不知梅大师当年的版本到底如何,此遗憾之二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