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催泪感人爱情电影(走心有情大爱)
说实话,能把一个真实发生、但看起来又平凡无奇的故事拍成一部走心、有情、大爱、唯美的电影作品,实属难得。电影《守望相思树》就是这样一部直击心灵、叩问灵魂的电影,这部影片是根据发生在内蒙古边防三角山哨所的真实故事改编创作。
2014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来到内蒙古三角山哨所亲切看望慰问戍边官兵,现场聆听“相思树”故事深受感动,多次询问故事主人公相关情况。
上世纪80年代,三角山边防连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时突遇洪水,李相恩为救战友被湍急的河水卷走。他的妻子郭凤荣抱着2岁的儿子赶到部队,在丈夫失踪的地方苦苦等待,哭了3天3夜也没有等到丈夫归来。于是,她在丈夫驻守的哨所旁种下一棵樟子松寄托哀思,独自抚养幼子长大成人。2010年,郭凤荣病重不起,临终前,她嘱咐儿子“我死后,请将骨灰撒在哈拉哈河,我要和他永远在一起”。遵照其遗愿,她的骨灰撒进了丈夫牺牲的哈拉哈河,永远陪伴丈夫驻守边关。
“相思树”故事感动了,也感动了广大军人军属和社会各界。电影《守望相思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心创作的,是一部反映边防军人家国情怀和生死爱情、时间跨度近40年的军旅爱情故事片。
《守望相思树》紧密融合军人的家国情怀和坚贞爱情这两大主题,以不同时代的军嫂对话方式徐徐展开、环环相扣,讴歌了一代代边防军人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让人们从中看到军嫂的伟大、理解军嫂的艰辛,懂得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军人家庭的竭力承担和无私奉献,影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守望相思树》在全社会吹响了关心国防、崇尚军人、敬重军嫂的集结号,为培塑仰慕英雄的主流价值、打造追求奉献的精神高地,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为改革强军注入强劲动力和浓浓暖流。影片公映后,与之伴生的是军人责任感使命感的全面提升,是大国军队的向大图强。
拍摄“卫国戍边”主旋律题材的影片,思想性强,题材重大,政治要求高。令人欣慰的是,《守望相思树》把边防军人捍卫主权、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初心使命和思想情操,用生动的电影语言表现出来,达到了一叶知秋的效果。如:张忠良带队巡逻时,部属劝阻他水大不要过河,但他面色坚毅地说“边境的情况比较复杂,你和老蔫儿都是新兵,经验太少。我和巴图先探一下,你们等着”。这些细节不仅彰显了戍边军人对每寸国土的敬畏与担当,也侧面展现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诺丽丽怀孕生产后,张忠良父亲埋怨“忠良太不像话,让丽丽和孩子足足等了一年也不回来”,岳父替女婿解释“忠良这是在保家卫国,这和平年代,边防部队尤为重要”,反映了军属对国家安危的关心牵挂,对戍边军人的理解支持。
尽管没有过多的渲染,但细小朴实的镜头有直抵心灵的力量。此外,影片上映正值全国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对于弘扬延展革命军人的牺牲奉献、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意义重大,恰逢其时。
《守望相思树》讲述的都是真人真事,抒发的都是真实情感,全片中无不跳动着一个“真”字。在质朴无华里处处浸润着真实,洋溢着真情,映衬着真心,闪耀着真知。影片从剧本采写、导演拍摄,到演员表演、剪辑制作,始终用真实、真诚、真情贯穿全过程,这既是影片的看点,也是泪点。
影片在拍摄过程中遭遇突发车祸事件,迫使主创人员在杀青的前两天,又对剧本做了整体大调整,改为以“鸿雁传书”的方式讲述故事。同时,影片后期完全可以用一“帧”不苟来形容,包括特效制作、音乐创作,都是力求还原真实细节,相信这些能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高度信服认可。
影片用散文诗式的人物传记表现手法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在挥洒自如中展现了中国边防军人和他们家庭的牺牲奉献精神,让人地不自觉中湿润了眼眶,也让更多人看到:在中国漫长的边境线上,一代代淳朴可爱的边防军人像钉子一样扎在那里,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履行着卫国戍边的坚定誓言。女主人公诺丽丽的那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相思树,你的那棵呢?”更是直击心灵、催人泪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