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

被古人称为“直通帝座”天堂的泰山上,留有刘廷桂所刻字的一个石刻,上边刻有“虫二”二字,这使得偶然经过的日本学者沉迷其中,研究数十年却未能探解其中的奥秘。

为解答疑惑,日本学者特意返回中国请教我国学者郭沫若,谁料想郭沫若看一眼便解答其疑惑,真相令日本人豁然开朗。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

图丨神秘汉字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到达了一个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高度,中华文化经历了尧、舜、禹等时代,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演变至今,一个拥有多姿多彩文化的中国赫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经过漫长的发展史,目前留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这些文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理念、思想智慧和道德规范,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与此同时,西方的思想、文化、艺术等西方文化开始涌入中国,这些西方的文化慢慢地开始影响到现在的年轻人。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2)

图丨中国古画

这个时候作为新中国的人就是要在敞开胸怀、兼收并蓄的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制西方文化的中心主义,不能从我们这代人开始就让西方文化在我们的祖国占据主流,我们还是要坚持中国的文化。

所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能完全抵制西方的文化,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西方文化。

中华文化曾经被定义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汇总,但由于汉文化在我国的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于是乎,汉字文化又被大家定义为是中华文化的主体。

汉字文化不仅仅在华人的地区存在,汉字文化也被日本、韩国、越南等非华人国家使用,它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刚开始的汉字是十分繁琐的,在图形符号的转化过程中汉字也逐渐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简便形状。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虫二”真正的寓意,也蕴含在这汉字的演变过程中。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3)

图丨中国汉字

日本学者偶然发现“虫二”沉迷于其中

作为中国的五大名山之一的泰山,自古以来便名留青史,它位于我国的山东省的中部,古时候有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的说法,故泰山又享有“五岳独尊”的称号。

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七十二位君王来泰山会诸侯,历代著名的文人学士也都慕名相继到达泰山。他们游览泰山风光的同时也传出了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不仅仅受历代君王和诗人的青睐,泰山同时也是佛、道两教的传教之地,所以泰山的庙宇也基本遍布整个山脉。因此,泰山不仅有雄伟的山脉、有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它还是一座道教的名山。

除此之外,泰山还留下了很多的石刻,这些石刻不仅仅代表了当时发生的某个事情,这些石刻也留给后人一些研究的价值,其中最著名的石刻就是“虫二”,这个石刻在现在还是泰山最著名的七十二个景点之一。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4)

图丨“五岳独尊”泰山

五十年代末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同时期,中日之间关系友好发展,两国人之间经常进行友好的交流。日本友人经常参观我国的名胜古迹,以了解我国的风俗文化促进更好的发展。某天,一些日本友人在我国相关人员的陪同下,一起参观我国的风景胜地——泰山。

这批游客被我国雄伟壮阔、连绵不断的高山吸引,每过一个地方不禁暗暗赞叹。这批游客在游览时发现,当走过红门,穿过万仙楼后再北行一段路,映入眼帘的盘山公路西侧有一石壁上刻有醒目的两个大字“虫二”。

看到二字日本友人尤为不解,为什么在石壁上刻有二字,其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原理,日本友人带着疑惑的神情看着身边的工作人员,随即询问到:“请过来帮我看一下,这‘虫’字我是认识的,但这虫字上边加了这一撇这个字又变成什么意思呢?”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5)

图丨神秘石刻

工作人员向这两个字看去,仔细端详一番竟也不知道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在场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解答这两个字。泰山作为我国的旅游胜地,每天到此旅游的人数不胜数,但当其他游客经过时竟也不知道如何解答这两个字。

之后,从泰山上游玩下来时,我国当时陪同日本友人参观的相关人员,便立即请教了当时的宾馆经理、当时在宾馆旅行的游客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除此之外,还有人去查阅了相关的典籍,但是仍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个问题也不得而知。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6)

图丨游客

当时同行的人有一位日本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当时这位专家因为喜欢中国的文化已经研究中国的文化数十年,但是依然没有相关的解答。

为探寻这个问题,日本专家在旅游回国之后苦心钻研,势必想要根据中国的相关文化来解释这“虫二”二字。虽然如此,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日本的专家还是未能解开其中的奥秘。

这样的结果使其每天心烦意乱,夜不能寐,思索良久日本专家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谜底还是得询问在中国研究相关文学的专家,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7)

图丨研究汉字

之后,日本的学者回到了中国,他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找到了我国文人学者郭沫若,希望能帮自己找寻其中的答案。陪同人员告诉日本学者,郭沫若是我国的大文学家,自小学习中华文化,还说如果这个问题郭沫若先生都不知道怎么解答,之后便是真的无解了。

日本专家见到郭沫若将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并在画纸上写下“虫二”二字,郭沫若看到二字思索一番,随即拿上毛笔在“虫二”两个字上分别添了几笔,随即画纸上便出现了“風月”二字,日本学者看过之后恍然大悟,竟原来是个繁体字。

但是,当日本学者看到这郭沫若写的两个字后还是有些不解,那“風月”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郭沫若笑着说“你们不知道也正常,这没有什么意思,就仅仅只是一个谜面罢了。”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8)

图丨郭沫若

其实“虫二”两个字的叫法还是不太精准的,它是中国人繁体字里面的“風月”两个字的一部分。当“風”去掉外边的框,去掉那一撇便是我们见到的“虫”字,当“月”去掉旁边的框便是“二”字。

“風月”的意思就是“风月无边”,不仅仅是描绘泰山的风景秀丽无边,蕴含清风明月的意思,又运用巧妙的手法来展现它暗含的意思,可谓真是别具一格,虫二不过就是一种我们中国人经常玩的文字游戏罢了。

原来困扰日本人的“虫二”竟然是这个意思,竟然就仅仅只是一种文字游戏罢了,日本学者却研究其中蕴含的深意长达数十年。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9)

图丨郭沫若解释

郭沫若的文学史

郭沫若被我国人称为“甲骨文四大家”之一,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中国古文字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研究甲骨文并破译许多重要的文献,并根据甲骨文中的信息研究当时的历史,这大概就是郭沫若先生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了。

迄今为止,郭沫若先生已经破译的甲骨文有100多个,这在目前已经破译的一千个甲骨文中,已经属于很不错的成绩。

甲骨文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相对成熟的文字,是用来演绎殷商时期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在甲骨文的研究领域,甲骨文的缀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0)

图丨郭沫若先生

这些体现了学者对甲骨文材料搜集和整理工作的重视,在此方面郭沫若就倾注了自己不少的心血。郭沫若先生不仅仅在甲骨文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甲骨缀合方面也已经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甲骨缀合是将一些本属于同版但受外力作用,或者自身结构解离等原因,造成的甲骨拼缀到一起的,使之成为完整的研究资料,当前,学界将甲骨缀合方式为实缀和遥缀。

这两种分别的解释是将残片拼接的严丝合缝和间接缀合,间接缀合一般是将残片摆放到全龟骨相应的位置上,遥缀的难度相比较实缀来说难度更加大一点。

要求拼接者不仅仅能够辨别残片,在完整甲骨资料上的具体位置,还要对文字特征、辞例等非常熟悉,在这方面郭沫若就做得很好,深受中国人的赞美,这些人中不乏和他同一个时期的名人。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1)

图丨甲骨文

茅盾的文学水平在我国已经达到了很深的造诣,他曾经评价郭沫若说“郭沫若是新诗的第一人”,老舍也曾经评价“不管郭沫若是写诗、学医亦或是考古,郭沫若每一样都做得十分的好”。

就连一向严苛的鲁迅也很赞赏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他几乎购买了郭沫若所有的古文著作,而且还发出“有伟大成就,值得大家观看” 这样的极高的评价。

新中国第一个奖学金的名字叫什么?——郭沫若奖学金。1980年为了纪念郭沫若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了该奖学金,该奖项每五年颁发一次,这足以看出郭沫若先生的伟大之处。

由此看来郭沫若先生可以轻松解答出“虫二”两字也是很正常的。那么泰山石刻上的二字又有怎样的起源呢?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2)

图丨郭沫若奖学金

“虫二”的来源

据历史记载,“虫二”两字来源于光绪二十五年期间,当时山东济南历城才子,外号叫“刘十二”的刘廷桂和朋友一起到泰山游玩,当时一时兴起,几个人便开始谈论在西湖湖心亭乾隆手书的“虫二”石碑。

刘廷桂不以为然地说道“西湖风景怎么能比得上泰山,于是写下了“虫二”两字。更有野史记载,传说清朝时期,泰山的斗母宫的尼姑们私生活行为比较不检点,这些尼姑虽然在外人面前已经遁入空门,但是她们却沉迷于尘世中,竟然不惜偷偷跑出去偷尝禁果。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3)

图丨湖心亭

刘廷桂由于经常到此地进行游玩,对于这些事情自然是知情的,他对这样的事情嗤之以鼻,以至于对泰山斗母宫的尼姑心存偏见。

有一次,刘廷桂跑到泰山进行游玩,当时恰逢口渴,于是刘廷桂便向当地的尼姑讨点水喝。但是当时的刘廷桂却并没有讨到水喝,于是刘廷桂心生怨怼,一气之下竟然在石刻上留下“虫二”两字,亦就是“風月”的意思,暗讽斗母宫的尼姑。

后世传说,当时刘廷桂其实是想写风月二字的,但这两个字过于直白,可能会直接影响刘廷桂的名声。于是刘廷桂便写下’虫二“两字,以此来讽刺尼姑不守佛规,只会做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4)

图丨斗母宫

汉字文化

一般来说,汉字文化蕴含在汉字的形体和本义之中,解释汉字的形义来源必然会涉及该汉字的文化特点,汉字作为中国人的一种艺术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在今时今日,锻炼书法已经成为提高文化修养、修养身心的重要途径,更有人说中国的书法已经成为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

汉字的字形本来就是一种独特的行为艺术,虽然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经形成了今天的文字,但是汉字作为象形符号的表意功能,却是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每一个汉字都有精巧的构图和恰当的比例。

汉字的变化同时也代表了中国的历史,自中国被侵略开始,中国就开始寻求改变,为了迎合英美等列强的英语文化,中国人不断呼吁将汉字改为拼音,就连当时的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曾经提出过“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口号。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5)

图丨鲁迅

尽管当时繁体字还比较盛行,但是繁体字的书写难度高,虽然现在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当时中国受文化程度仅仅占到当时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五。

现如今,仍然有一些拼音代替汉字的说法,经常冒出来混淆大家看到的中华文化,但是只要稍稍了解一下中华文化就知道,汉字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中华不亡、汉字不灭。

汉语言文化曾经被外国人称为最难学的语言,虽然是同一个字,但是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更别说还有读音相同的不同词语,就更是提高了学习汉语言的难度。

除此之外,由于汉语言的历史悠久在其发展的阶段还出现过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这也就滋生出相对为人处事方式。用汉字作为母语的中国人相对外国人更加感性,用英语作为母语的外国人则更加理性。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6)

图丨老外研究汉字

不断发展、继续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养分,是中华文明的全部内涵,一旦离开中华文化,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失去根基。

我们虽然要发扬中华文化,但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发展和创新的过程,革命文化和社会文化、先进文化都是对中户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必须为之源源不断地进行奋斗、坚持、探索,这样才能将这种延续的逻辑关系继续保持下去。

文化发展并不能完全止步于传承。创新和传承既非对立关系但是又不能处于割裂关系,对于我们现如今的中国人来说,创新也许本身就是一种传承手段,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在文化不断的传承过程中,中华文化的继承过程也许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7)

图丨先进的高铁

中华文化同时也是多元文化辩证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这些都会带来中华文化的跃进,这在其中会出现新的文化,也就被称之为文化的创新,这些文化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逐渐完成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对如今来说,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属性,任何民族文化必定会存在于地域空间和具体的历史事件之中。

从世界范围来说,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不论是中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宇宙观、哲学观,都是极其富有深刻智慧的。同时,这也完全符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郭沫若泰山石碑(泰山上虫二两字)(18)

图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提出的这些思想理念,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具有先进性,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必须对中华文化具有清晰的认知。

一旦我们每个人都能清醒地认识中华文化并为之进行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提升国人的文化自觉,提高中华人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