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的人物事例(王选当代毕升)

王选的人物事例(王选当代毕升)(1)

王选——当代毕升 方正之士

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养了多少年轻人。

王选(1937-2006),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58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大学教授,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计算机应用专家。

一、个人的一切以能够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为唯一选择

王选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不仅成绩突出,还乐于助人,对班级工作特别热心。初中时,他除了是班级的学习委员,还负责出墙报。组稿、写稿、审稿、誊写、美工……虽然牺牲了很多玩的时间,王选却细心斟酌、乐此不疲,“觉得是为班里做着一件极有意义的事”。王选的工作和为人受到了大家的肯定。1951年初中毕业前夕,刚满14岁的王选被批准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升入高中以后,他成了班里唯一的团员。

在王选一生中,每当面临命运的转折点,“国家”就成了他考虑的首要因素。报考北大、选择计算数学专业就是因为以国家需要为重,用他自己的话说,“计算技术是我国迫切需要的重点技术”。

大三分专业的时候,和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同学不同,王选没有去数学和力学班,而是选择了计算数学。计算数学在当时是个冷门,选择了它就意味着要和计算机打交道。可计算机是个什么样,见过的人寥寥无几。

这个选择在当时看来无疑是令人费解的。王选的解释是:在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把原子能、自动控制和计算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周恩来总理特别强调,计算技术是“未来重点发展学科”,“我想,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国际潮流,也是国家需要。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选择汉字精密照排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因为这是“用现代科技对我国传统印刷行业进行彻底改造”;跨越式地选择激光输出,是因为“搞应用研究,必须采用高起点,着眼于系统成熟时未来的国际技术发展情况,否则,成果研制出来,就已经落后于时代,只能跟在外国先进技术后面亦步亦趋”;成立方正,更是为了和国外大公司一较短长。王选说:“我坚信,致力于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是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发展大方向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王选的人物事例(王选当代毕升)(2)

二、“中华之老”,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1979年7月27日,在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上,第一张八开报纸的胶片从激光照排样机中输出来。王选既兴奋又紧张地用双手接住了这张可以直接印刷的胶片——胶片上印有各式各样精美的字形、字体、花边和图案,可谓美不胜收。这是王选与同事们在1976年到1993年的18年中,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刻苦攻送,设计创造出来的。

8月11日,《光明日报》率先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这群当时身处科研困境的年轻人。王选事后才知道这个报道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他后来回忆说:“所以我牢牢记住这张报纸,一直想要用事实来证明它是对的。”

王选与同事们再接再厉,紧接着又在第二年成功推出了支持上述系统的具有编辑、校对等功能的电脑软件,并用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

随后,华光激光照排系统通过了国家鉴定,并被评为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消解铅字的火光照亮了国内出版印刷业的前进道路,一场势不可挡的印刷技术革命迅速在神州大地形成燎原之势。此时,王选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他没有——早在1987年初,他就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向华光Ⅳ型机出击了。

王选的人物事例(王选当代毕升)(3)

1989年,华光Ⅳ型机开始在国内新闻、出版和印刷业波澜壮阔地前进。

在领略了中国汉字激光照排产品咄咄逼人的气势后,1989年底,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等被迫放弃竞争,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在离开中国前,美国S公司了。”

1994年4月22日,随着《西藏日报》用方正照排系统成功印出,国内所有省级报纸均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而方正也自此拥有了全国内地99%的市场。其后,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技术、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新成果相继问世。这些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极大地促进了印刷行业生产力的提高,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

王选的人物事例(王选当代毕升)(4)

三、将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推向世界,让中华文明绽放出更大的光芒

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王选是一个少有的能把创新技术与市场需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有商业头脑的科学家,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统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功地闯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市场化道路。

继1990年取得内地市场的垄断地位之后,王选又率领方正大举“进攻”港澳台的中文出版市场,以及马来西亚的《亚洲日报》、《光华日报》和美国的《星岛日报》等华文出版业,准备以锐不可当的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挺进到全球一切华文世界。1997年5月23日,方正集团与日本第二大杂志社——日本株式会社利库路特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产品认购的签约仪式,此举被媒体称为“中国企业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出口和销售拥有自己知识产权和自有产品品牌的高科技应用软件”。

此后,王选领导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了香港及海外七成以上的华文报刊市场,并成功打入日本、韩国和北美。

然而,王选并未满足于现状。1996年春天开始,他又开始向新的科研领域进军——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

王选后来在病中写道: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做了一点贡献,而无憾了。

这就是王选,这就是一个伟大科学家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方正集团现任董事长魏新所说:“没有王选老师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就没有方正;没有王选老师将这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工程技术之一转化为生产力,中国传媒业和印刷业就不可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革命;没有王选老师的持续技术创新,我们这个发明了活字印刷的伟大民族就不可能在印刷术上再次领先于世界。”这是对王选创新工作的最好褒扬!这样的殊荣,王选当之无愧!

王选的人物事例(王选当代毕升)(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