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二语文的期中考试卷(2022年秋季学期高二语文开学摸底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今年高二语文的期中考试卷?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高二语文的期中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瓷之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当前,审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陶瓷文化建设和趋势特点,并进一步明确陶瓷文化工作者在引领、推动陶瓷文化发展新常态中的任务,对于繁荣发展陶瓷文化事业、加快发展陶瓷文化产业,以陶瓷文化名片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经济的动态发展,催生陶瓷文化建设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征。陶瓷文化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后对陶瓷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战略应对。陶瓷文化的新常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吻合。在新的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陶瓷文化消费需求将迎来多个层面的集中释放,“陶瓷文化+”将是未来发展的特色,其服务方式、内容、途径、渠道也将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陶瓷文化的新常态与社会高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标识。
在新常态中,陶瓷文化的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量”变,具体表现为消费、产业、基础环境设施等发展速度、规模的变化;二是“质”变,更多地强调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和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现阶段,陶瓷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陶瓷文化交流呈现日益扩大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我国陶瓷文化产业从业者积极性高,陶瓷文化业态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同时,随着我国陶瓷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陶瓷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必然会成为一个新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明显,而陶瓷文化的地位与“纽带”作用也会更为凸显,陶瓷文化融合发展必然成为主流趋势。
陶瓷文化的与时俱进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形势。目前,我国陶瓷文化领域迎来春天,陶瓷艺术创作、陶瓷产品设计、陶瓷文化服务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陶瓷文化的构建与完善将是一种常态,其发展方向稳定,质量得到提高、效益得到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面推动我国陶瓷文化进入新常态,迎来新机遇。同时,陶瓷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门槛和显著的规模效应,现代陶瓷文化产业的规模趋向于两种方式,即大资本和大融合的方式、个性化和小型化的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求与陶瓷市场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社会经济的杠杆效应,促进陶瓷文化和社会经济的有序对接。从市场需求的观点来看,尽管传统陶瓷行业比较饱和,但是由于基础环境设施的互联和新文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涌现,需要加速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陶瓷市场环境,因此,全面推动我国陶瓷文化新常态也是新挑战。
总之,陶瓷文化新常态蕴含着无限机遇和巨大挑战。面对新变化和新趋势,陶瓷文化工作者要保持初心使命,遵循陶瓷文化发展的根本规律,深度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陶瓷文化需求,主动适应、引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新常态。
(摘编自赵昕《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陶瓷文化的思考》)
材料二:
陶瓷工艺传承的方式见证了世事变迁,而传承什么、为何传承则更显所属时代的风土人情。今人对于传承,尤其在艺术方面,往往会将其与发展、创新联系起来,以表明事物的可持续性。然而,有学者认为“传承”应分开释义,承在前而传在后,所谓承前启后。但不论前后占位,“传”或者“承”都有其继承、选择与开拓性,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它们。
随着工业的发展,陶瓷工业产品走进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工业陶瓷加工的严格、精准,主要表现的是物理实用与数字性,在某种层面上存在看机械的冷漠感,与传统工艺制作的陶瓷器物相比,缺少应有的人情味。故而今天的人们,仍然愿意选择更为怀旧的传统陶瓷器具,因为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饱含着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有不少人议论,传承是否应摒弃落后的部分?对此,有学者认为:“从工艺美术发展史来认识,陶瓷传统工艺不存在落后的问题,只存在技术方式的差别。”的确,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的泥条盘筑成型方法至今仍然沿用,并被众多陶艺家所接受,其原因即是,这种比较简便而且容易掌握的方法,对许多造型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表现力,并无滞后之感。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与技艺方法,便是传统陶瓷工艺传承的意义所在,体现了为何而“承”与“承”什么。传承本身有着流传、发展的含义,“传”又该作何理解呢?实际上,二者并无具体分界,并伴随而生、相互促进,“承”的具象或抽象的精神内核,同样也是“传”的内容与意义。传、承,不是简单地取消,也不是完全照搬,更不是不同领域间生硬地移植。保护、研究、吸收、创新,围绕着传承的课题,永远存在诸多疑虑与思考。
陶瓷在发展史中,传承技艺尤为重要,其方式也在不断改变。而传什么与承什么都曾考验着后辈,传与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区分,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在当代的陶瓷艺术品实践中,应当明白工艺的可贵与其选择性。我们传承下来的,应当像泥条盘筑一般隽永而富有生命力,无关时间远近。
(摘编自刘晓华《略谈陶瓷工艺传与承的辩证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文化的新常态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吻合,又与社会高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B.在新常态中,陶瓷文化既有“质”变,也有“量”变,而前者具体表现为消费、产业、基础环境设施等发展速度、规模的变化。
C.陶瓷工艺传承的方式见证了世事变迁,传承什么、为何传承更显所属时代的风土人情,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传”与“承”。
D.传统陶瓷工艺传承的意义在于通过陶瓷器物传承人文精神与技艺方法;“传”“承”应摒弃简单地取消、完全照搬和生硬移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瓷文化须与时俱进,说到底,这也是全面推动我国陶瓷文化新常态面临的新挑战。
B.对传统陶瓷工艺既要“承”其具象的精神内核,更要“传”其抽象的内容与意义。
C.对于陶瓷传统工艺的传承,我们应有一个共识:留住隽永而且富有生命力的工艺。
D.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论题都与中国陶瓷有关,但主要论点与论证的侧重点均不相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陶瓷文化新常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陶瓷文化新常态呈现多元化融合发展的趋势。
C.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陶瓷文化新常态蕴含着无限机遇和巨大挑战。
D.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陶瓷文化新常态值得审视,需要引领和推动。
4.有学者认为“从工艺美术发展史来认识,陶瓷传统工艺不存在落后的问题,只存在技术方式的差别”。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4分)
5.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陶瓷文化工作者应如何发扬光大陶瓷文化。(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①(节选)
沈从文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逄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水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被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呢,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注】①《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士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节选部分发生在翠翠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心生爱慕,而帷送与天保兄弟俩知晓了各自都喜欢翠翠这一心意,并约定当夜开始以唱歌的方式争取自己心爱的姑娘之后。
6.下面有关《边城》这部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边城》以翠翠与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追求,与现实恶俗生活形成对比。
B.《边城》中,翠翠的父亲服毒而死,翠翠的母亲等到腹中的小孩生下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C.《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轻松酣畅,笔墨浓晕幽幽,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的奔放浓烈。
D.沈从文以简练、细腻、散淡、自然的笔法刻画人物心理历程,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7.下列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视、听、触、嗅相结合,写出了黄昏的温柔、美丽与平静,隐含着静谧迷人的生活情调。
B.“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
C.作者描写翠翠时,将语言、行动与心理结合,静观、揣摩其在青春发育期所表现的各种情态,展示出其独特的个性。
D.祖父回答翠翠“后来怎么样”时,没有告诉翠翠“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表现出祖父对翠翠的疼爱。
8.请分析第(8)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9.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元年夏六月,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自将拒术于盱眙、淮阴,相持经月,更有胜负。下邳相曹豹,陶谦故将也,与张飞相失,飞杀之,城中乖乱。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东下。备中郎将丹阳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备闻之,引还,比至下邳,兵溃。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踧,吏士相食,从事东海糜竺以家财助军。备请降于布,布亦忿袁术运粮不继,乃召备复以为豫州刺史,与并势击袁术,使屯小沛。
秋九月,袁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刘备,备求救于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泰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率步骑千余驰往赴之。灵等闻布至,皆敛兵而止。布屯沛城西南,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布往就之,与备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备合兵得万余人,布恶之,自出兵攻备。备败走,归曹操。操厚遇之,以为豫州牧。或谓操曰:“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操以问郭嘉,嘉曰:“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操笑曰:“君得之矣。”遂益其兵,给粮食,使东至沛,收散兵以图吕布。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
B.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
C.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
D.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安,汉献帝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中郎将,秦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东汉以后,其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职位相当于将军。
C.东海,即东海国。秦代始置东海郡,又名郯郡、东晦郡,东汉、三国魏置东海国,西晋复置郡。
D.刺史,又称刺使,“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西汉中后期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军阀争斗中,刘备虽屡遭失败,却能屈能伸、百折不挠。败于袁术后投降吕布,败于吕布后又投奔曹操。
B.吕布勇武过人,营门射戟,威震各方,令其罢兵而回。但其重利善变,为军粮而攻打刘备,因袁术拒绝供粮而接受刘备投降。
C.时局动荡更容易折射世道人心,许耽在大兵压境时背主迎降,糜竺以家财资助危困中的刘备,吕布趋利而反复无常。
D.曹操开张言路,多方听取,择善而从,在刘备投降问题上,主动咨询谋士郭嘉的看法,给刘备增兵、供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备闻之,引还,比至下邳,兵溃。
(2)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
14.郭嘉,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是自己的“奇佐”,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天
李贺①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②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③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④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李贺:字长言,亦称“诗鬼”,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②鸾珮:雕刻着鸾风的玉佩,此代指仙女。③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④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始就描绘诗人梦游天空所见瑰丽之景:月夜幽冷,阴云四合,冻雨飘停,云层裂开,月穿云缝,辗过水汽,打湿团光;继而写诗人飘进月宫,偶遇仙女。
B.诗歌叙写了诗人在天看人间的感觉,时间是那样短促;沧海桑田,变化倏忽;空间是那样渺小: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一样。
C.诗题为“梦天”,写梦游月宫,绘天上仙境,抒个人喜乐,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彰显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D.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以梦境起,以梦境终,尤其是最后两句,天上遥望,鸟瞰中国,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16.《唐诗快》评价此诗说:“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请结合诗句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根据上下文内容或有关提示默写。
(1)《论语·阳货》中阳货以“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劝说孔子出仕为官。《离骚》中与此句有相似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文人擅长用典,借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情感,言简意赅、委婉含蓄。在《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典故,表达了李密的至真孝情和上表目的。
(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或“空”修饰意象,营造意境氛围,表达诗人因自身境遇或家国命运而生发的孤寂、无奈或感伤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昌江是木棉之乡,____________。山坡上,田野间,溪河畔,屋舍旁,处处是高大挺拔的树影。从零星疏散的单株,到满目繁茂的林带,从不经意的一枝独秀,到三五相连簇拥成林。登上观景台放眼望去,仿佛欣赏一幅____________的风景画,你会发现画师以碧绿、青绿、黛绿为底色,层次分明地进行描绘。近景为田野湿地,以泼墨的形式,突出乡间梯田的碧绿色调;中景是山坡林地,随地势的伸展渲染,铺垫相互交织衬托的片片青绿;( )。万绿丛中,木棉花的红点缀其间,艳而不俗,赫然醒目。
泛舟昌化江看木棉花,两岸美景____________。江畔山峦层叠,森林苍茫,绿肥红瘦。艳若云霞的木棉花,尽染丛林,或表现出豪放不羁,或流露出矜持不苟,簇簇花影倒映江中,被江水摇曳出几分飘逸,几分灵动。一条流动的江河,一幅飘动的绝美画卷,让游人_____________,为的是一睹昌化江畔这场轰轰烈烈的花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实至名归 浓墨重彩 引人入胜 纷至沓来
B.名不虚传 浓墨重彩 别有洞天 纷至沓来
C.实至名归 素净淡雅 别有洞天 络绎不绝
D.名不虚传 素净淡雅 引人入胜 络绎不绝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崇山峻岭构成远景,用黛绿的墨色勾皴,呈现山的绵延与逶迤
B.远景是崇山峻岭,用黛绿的墨色勾皴,呈现山的绵延与逶迤
C.崇山峻岭构成远景,用黛绿的墨色勾皴,山的绵延与逶迤得以呈现
D.远景是崇山峻岭,用黛绿的墨色勾皴,山的绵延与逶迤得以呈现
20.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认为,跑步是一项简单、方便、有效的健身运动,所以,跑步可以十分随意。殊不知,不正确的跑步习惯会引起机体骨骼和肌肉的损伤。
人的机体就像一台“发动机”,平时运动量不大的情况下处于“冷却”的状态。在大量的运动之前,运动者如果没有事先“预热”,①____________。
跑步前的热身和跑步运动使人体全身肌肉都处于适度紧张状态,这除了有利于运动外,还使全身骨骼肌的毛细血管节律性收缩,增加回心脏的血量,有助于机体更好地为大脑等器官供氧。当我们运动完立刻坐下休息,骨骼肌失去了这种节律性收缩,②____________,这会让大脑不能很好地得到应有的血供,从而可能出现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的情况。跑步后我们应该做一些类似热身的拉伸运动,使骨骼肌缓慢恢复,消除疲劳,同时也能维持回心血量,保证运动后的安全。
人跑步后,③____________。人体的汗液并不是纯水,而是含有钠离子、有机物等的溶液。人体内相应的离子在跑步后也会随着出汗而丢失与再分布。我们平常喝的水中含有的离子成分非常有限,跑步后如果大量饮水,除了可能引起短暂的肠胃不适外,更有可能引起机体内电解质的紊乱,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因此,正确的补水应当是循序渐进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班级举行关于“健康跑”的话题讨论活动,请你结合材料,用肯定句的形式提出三条具体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15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认为知识的获取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方式:亲知是亲身实践从直接经验得到知识;闻知是由他人的语言传授或自己阅读获得知识;说知是在闻知亲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知识。三种方式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有其用,相互联系、转化,又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答案】1.B
2.B
3.D
4.①从陶瓷工艺发展来看,一些简单易用的陶瓷传统工艺仍被看好并加以使用,其对许多造型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表现力,并无滞后之感。
②与注重物理实用和数字性的现代工业陶瓷制品相比,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陶瓷器物,因饱含着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仍然受到人们青睐。
5.①加强研究。深入研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陶瓷文化多元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②引领推动。主动担当起引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新常态的使命。
③科学传承。正确认识陶瓷工艺传与承的辩证关系,既要传承人文精神,更要传承传统陶瓷的工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具体表现为消费、产业、基础环境设施等发展速度、规模的变化”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在新常态中,陶瓷文化的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量’变,具体表现为消费、产业、基础环境设施等发展速度、规模的变化;二是‘质’变,更多地强调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和效益”可知,B选项中的“前者”即“质’变”,表现为“更多地强调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和效益”。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既要……更要……”错误,原文是“二者并无具体分界,并伴随而生、相互促进,‘承’的具象或抽象的精神内核,同样也是‘传’的内容和意义”,可知,并无“既要……更要”的递进关系,且精神内核既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的话题为“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陶瓷文化的思考”, 核心观点是首段提出的“审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陶瓷文化建设和趋势特点,并进一步明确陶瓷文化工作者在引领、推动陶瓷文化发展新常态中的任务”。
A、B、C三项所述,可以分别视为材料一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分论点,均不能作为材料一全文的核心观点,涵盖全文。
只有D项,从文章开头和结尾摘要得出,相互印证,既可以视为全文的中心论点,也可以视作全文的结论,总结全文。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从工艺美术发展史来认识,陶瓷传统工艺不存在落后的问题,只存在技术方式的差别。的确,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的泥条盘筑成型方法至今仍然沿用,并被众多陶艺家所接受,其原因即是,这种比较简便而且容易掌握的方法,对许多造型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表现力,并无滞后之感”可知,从陶瓷工艺发展来看,一些简单易用的陶瓷传统工艺仍被看好并加以使用,其对许多造型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表现力,并无滞后之感。
结合“与传统工艺制作的陶瓷器物相比,缺少应有的人情味。故而今天的人们,仍然愿意选择更为怀旧的传统陶瓷器具,因为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饱含着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可知,与注重物理实用和数字性的现代工业陶瓷制品相比,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陶瓷器物,因饱含着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仍然受到人们青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我国陶瓷文化产业从业者积极性高,陶瓷文化业态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同时,随着我国陶瓷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陶瓷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必然会成为一个新趋势……陶瓷文化新常态蕴含着无限机遇和巨大挑战。面对新变化和新趋势,陶瓷文化工作者要保持初心使命,遵循陶瓷文化发展的根本规律,深度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陶瓷文化需求,主动适应、引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新常态”可概括出,加强研究。深入研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陶瓷文化多元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结合“当前,审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陶瓷文化建设和趋势特点,并进一步明确陶瓷文化工作者在引领、推动陶瓷文化发展新常态中的任务,对于繁荣发展陶瓷文化事业、加快发展陶瓷文化产业,以陶瓷文化名片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概括出,引领推动。主动担当起引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新常态的使命。
结合“人文精神与技艺方法,便是传统陶瓷工艺传承的意义所在……传与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区分,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在当代的陶瓷艺术品实践中,应当明白工艺的可贵与其选择性。我们传承下来的,应当像泥条盘筑一般隽永而富有生命力,无关时间远近”可概括出,科学传承。正确认识陶瓷工艺传与承的辩证关系,既要传承人文精神,更要传承传统陶瓷的工艺。
【答案】6.C
7.B
8.第(8)段景物描写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9.父母的爱情故事“激活”了翠翠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祖父讲父母的爱情故事,翠翠对母亲“神往倾心”,对母亲有爱情故事那么感兴趣,正源于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朦朦胧胧的期盼。之所以在这里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一是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二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的奔放浓烈”错误,《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看似轻松酣畅,实质是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悲剧的美丽,而非其奔放浓烈。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错误,结合前面“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以及后来的故事可以知道,翠翠此时所缺的是爱情。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从烘托氛围来说,“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这美丽的景象与祖父给翠翠讲的父母的爱情故事相映衬,衬托出他们爱情的美好;
从渲染人物心情的角度来说,“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以声衬静,这种夜的宁静给翠翠丰富的内心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从而让她一边听着父母的爱情故事,一边也产生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渲染少女情窦初开的朦胧情感。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情节安排作用的能力。
从内容来看,翠翠父母后来的故事是“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其实是不想打击孙女对父母美好爱情的向往,故而只挑选了其中最美好最温馨的“这种歌唱出了你”来作结;
从结构来看,祖父讲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是为了烘托和引出翠翠对爱情的向往,翠翠的故事才是文章的中心,如果离开翠翠而去长篇大论地讲述她父母的爱情,便偏离了主线,也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不符;
从读者感观来看,不把这个故事全盘托出,其实反而增添了他们故事的凄美与神秘性,让读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答案】10.C
11.B
12.B
13.(1)刘备听说后,率军返回,到达下邳的时候,军队溃散。
(2)因为铲除一个人的祸患,而失去了天下人对您的仰慕,这是关系安危的重大问题,不能不仔细考虑。
14.(1)不囿于“刘备有英雄大志,如果不及早除掉,今后一定会成为祸患”的浅陋之见,人云亦云,敢于独出心裁。
(2)认为杀刘备会落下害贤的恶名,有才智的人就会疑虑,另择主人,无人一起平定天下,体现其深谋远虑。
(3)认为铲除一个人的祸患,而失去了天下人的仰慕,这是关系安危的重大问题,体现其料事周全,善于权衡利弊。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吕布)就命令军候在营门立起铁戟,吕布拉开弓,回头对他们说:“你们看我射铁戟的小支,如果射中了就各自收兵回去,射不中就可以留下来决斗。”吕布随即一箭射中戟支。
“于营门”作“植戟”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
“小支”作“射”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职位相当将军”错,应该是介于将军与校尉之间。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袁术拒绝供粮”错,文中说“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可见袁术许诺了援助他军粮,并没有“拒绝”。后文说吕布接受刘备投降是因为“袁术运粮不继”,也就是说是因为袁术不肯继续供应军粮。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引还”,率军返回;“比”,等到;“溃”,溃散。
(2)“患”,祸患;“沮”,阻止,引申为“失去”;“机”,重大问题;“察”:仔细考虑。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当有人对曹操说刘备有英雄大志,如果不及早除掉,今后一定会成为祸患时,郭嘉说“有是,然公起义兵……”,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能够不局限于别人的浅陋之见,人云亦云,敢于独出心裁。
“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他认为杀刘备会落下害贤的恶名,有才智的人就会疑虑,另择主人,无人一起平定天下,体现其深谋远虑。
“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郭嘉认为铲除一个人的祸患,而失去了天下人的仰慕,这是关系安危的重大问题,体现其料事周全,善于权衡利弊。
参考译文: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夏季六月,袁术进攻刘备来争夺徐州。刘备派司马张飞留守下邳,亲自率军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相持一个多月,各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部将,与张飞发生矛盾,张飞把他杀了,引起城中混乱。袁术给吕布写信,劝他袭击下邳,许诺援助他军粮。吕布十分高兴,率军水陆并进,袭击下邳。刘备的中郎将丹阳人许耽打开城门,迎接吕布。张飞失败逃走,吕布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及其将士的家属。刘备听说后,率军返回,到达下邳的时候,军队溃散。刘备收集残兵,向东夺取广陵,与袁术交战,又被打败,驻扎在海西。这时将士饥饿困乏,自相残杀,以人肉充饥,从事东海人糜竺拿出自家的财物,资助刘备。刘备向吕布请求投降,吕布也怨恨袁术不肯继续供应军粮,就接受刘备的投降,重新任命他为豫州刺史,与他一起进攻袁术,让刘备驻扎在小沛。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秋季九月,袁术派部将纪灵等人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众将对吕布说:“将军经常想杀掉刘备,现在可以借袁术之手除掉他。”吕布说:“不行。如果袁术打败了刘备,就可以联合北边泰山郡的将领们,我就在袁术的包围之中了,不能不救刘备。”吕布就率领一千多步兵、骑兵急速去救援刘备。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到了,都收兵停止攻击。吕布驻扎在小沛城的西南,派侍卫去请纪灵等人,纪灵等人也去请吕布,吕布前往纪灵大营,并邀请刘备一起赴宴。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的兄弟,被你们围困住,所以我来救援他。我不喜欢争斗,喜欢化解争斗。”就命令军候在营门立起铁戟,吕布拉开弓,回头对他们说:“你们看我射铁戟的小支,如果射中了就各自收兵回去,射不中就可以留下来决斗。”吕布随即一箭射中戟支。纪灵等人都很吃惊,说:“将军真是神威啊!”第二天又设宴欢饮,然后各自罢兵回去。
刘备招集到一万多士兵,吕布很不高兴,亲自率军攻打刘备。刘备失败逃走,投奔曹操。曹操很优待他,任命他为豫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刘备有英雄大志,现在如果不及早除掉他,今后一定会成为祸患。”曹操拿这事询问郭嘉,郭嘉说:“有这码事。但您举义兵,是为百姓铲除暴虐,诚心诚意招纳天下英雄豪杰,还恐怕招纳不来。现在刘备有英雄之名,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您,而您却杀害他,这就会落下谋害贤人的恶名。这样,有才智的人就会有疑虑,变心另外选择主人,您还能跟谁一起平定天下?因为铲除一个人的祸患,而失去了天下人对您的仰慕,这是关系安危的重大问题,不能不仔细考虑。”曹操笑着说:“你说得对。”于是给刘备增兵,供给他军粮,让他东去小沛,收拾散兵,对抗吕布。
【答案】15.C
16.①借梦寄情,想象丰富,展现浪漫主义风格。诗歌开始就描绘诗人梦游天空所见瑰丽之景,继而写诗人飘进月宫,偶遇仙女;诗人在天下望人间,以梦境起,以梦境终,用浪漫手法,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代现实的态度。
②运用比喻,新颖奇特,暗喻诗人苦闷之情。将月亮比作玉轮,生动写出月亮仿佛在水珠上碾过打湿团光晶莹透亮,美丽无双,反喻人世间的不完美;将千年世事比作骏马奔驰,体现人间沧海桑田、变化之快:将九州比作九点烟尘,展现万物渺小,暗含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抒个人喜乐”错误,“更变千年如走马”写世间千年变幻无常,应是“排个人苦闷”。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唐诗快》评价此诗通过句句写天、句句写梦表达诗人的内在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作答时,可以结合想象、比喻等手法加以分析。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云楼”“玉轮”等词句均是天上之景,作者先描绘梦游天空所见之景,“鸾珮相逢桂香陌”写诗人在月宫与仙女相遇;后四句中“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写身处月宫俯视人间,感到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作者借梦寄情,想象丰富,既表达了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也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玉轮轧露湿团光”中以玉轮比喻月亮,生动地写出了雨过后水汽的映衬下的月亮发出光芒时的晶莹透亮之感,以月亮无与伦比的美反衬人间的不美好;“更变千年如走马”中以骏马奔驰写千年世事,体现世事变化之快;“遥望齐州九点烟”中以九点烟尘比喻九州,突出世间万物之渺小,暗含对人事沧桑的感慨。作者多处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写人世间的沧桑变化,借以抒发内心的苦闷之情。
【答案】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示例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汩”“乞”“终”。
【答案】18.B
19.B
20.“豪放不羁”“矜持不苟”等词语赋予木棉花人格特征,“摇曳”把江水人格化;这样写能使读者更真切地领略木棉花独特的情态和气质,感受花影随江流飘动的美丽姿态,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空有虚名。此处形容“昌江是木棉之乡”这一说法的与实际相符,故用“名不虚传”。
第二空,“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素净淡雅”,清素雅致。此处形容“以碧绿、青绿、黛绿为底色,层次分明地进行描绘的风景画”,突出其色彩之多,故用“浓墨重彩”。
第三空,“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后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形容“昌江两岸”风景奇异,故用“别有洞天”。
第四空,“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二者词意相近。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前文有“近景为田野湿地……中景是山坡林地……”,可见,此处应为“远景是崇山峻岭……”,排除AC;结合前文“突出……铺垫……”可知,此处应为“呈现山的绵延与逶迤”,排除D。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划线句子“艳若云霞的木棉花,尽染丛林,或表现出豪放不羁,或流露出矜持不苟,簇簇花影倒映江中,被江水摇曳出几分飘逸,几分灵动”中的“豪放不羁”“矜持不苟”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木棉花以人的精神品质,使自然事物具有了人格特征。“摇曳”一词把江水人格化,用人的特有动作来描摹自然事物,别具一格。
从表达效果上看,拟人手法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使读者更真切地领略木棉花独特的情态和气质,感受花影随江流飘动的美丽姿态,如文中所说“一条流动的江河,一幅飘动的绝美画卷”,由此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拟人手法使景物描写鲜活生动,更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21.①容易出现运动损伤;②回心血量则会骤然下降;③会出大量的汗。
22.(1)跑步前要热身;(2)跑步后要做类似热身的拉伸运动;(3)跑步后要循序渐进补水。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面“在大量的运动之前,运动者如果没有事先‘预热’”可知,此处应是说没有事先“预热”的后果;再结合“不正确的跑步习惯会引起机体骨骼和肌肉的损伤”可知,应是“出现运动损伤”。
第二处,由前面“使全身骨骼肌的毛细血管节律性收缩,增加回心脏的血量,有助于机体更好地为大脑等器官供氧”可知,此处是说“运动完立刻坐下休息,骨骼肌失去了这种节律性收缩”的后果,再结合后面“这会让大脑不能很好地得到应有的血供”可知,应是说“回心血量会下降”。
第三处,由“人跑步后”可知,后面应是跑步后的情况;再结合后面“人体的汗液……人体内相应的离子在跑步后也会随着出汗而丢失与再分布”可知,此处应是说“出大量的汗”。
2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以及使用句式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中找出跑步要注意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使用肯定句的形式提出建议。
由第二段“大量的运动之前,运动者如果没有事先‘预热’……”和第三段“跑步前的热身……这除了有利于运动外,还使全身骨骼肌的毛细血管节律性收缩,增加回心脏的血量,有助于机体更好地为大脑等器官供氧”可知,跑步前需要热身;
由第三段“跑步后我们应该做一些类似热身的拉伸运动,使骨骼肌缓慢恢复,消除疲劳,同时也能维持回心血量,保证运动后的安全”可知,跑步后需要做类似热身的拉伸运动;
由第四段“跑步后如果大量饮水,除了可能引起短暂的肠胃不适外,更有可能引起机体内电解质的紊乱,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因此,正确的补水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可知,跑步后补水要循序渐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介绍了哲学家转子认为知识的三种获取方式,然后介绍了什么是亲知、闻知和说知,最后总结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在我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相互联系、转化,共同助益我们获取知识。
由此可知,我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多种方式的运用,既要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又要多听多读,在听和读中获取知识;此外就是要逻辑推理,在实践和听读的基础上,逻辑推理,从而获取知识。总之,知识获取不要拘泥于一种方式,要多种方式交互运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获取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其实不只获取知识这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或者做不同的事情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必要的时候要多种方式配套使用,这样更利于事情成功。比如改革,改革初期,我们可以采用利于改革推进的方法;改革中期,我们的改革方法应该是适合改革中期的;改革深化期,我们更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合改革深化期的方法等。
在具体写作时,可以从知识获取的方法引入,然后再由此拓展引申,不要只是谈知识的获取方法,这样容易流于表现化。
立意:
1.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2.多种方法交互使用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3.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