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欧洲爆款车型(比亚迪欧洲攻略)
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销量激增,形势大好。其中,比亚迪9月份出口销量达20.1万辆,同比增长187 %,9个月销量总计117.9万辆。然而,比亚迪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正“撸起袖子”,准备在欧洲大干一场。
10月17日,比亚迪携唐、汉、元PLUS(当地车型名为BYD ATTO 3)三款电动车型亮相巴黎车展。此前,9月底,比亚迪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线上发布会,面向欧洲市场推出三款车型,包括汉、唐及元PLUS,打响进军欧洲的闪电战。
比亚迪面对这场战役有着充足的信心和准备,其将订购多艘7700 CEU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以应对海外快速扩张带来的运输需求。
面对强势的欧洲本土新能源品牌和优秀的外部竞争者,比亚迪又能否打赢这场战役?若能啃下欧洲这块硬骨头,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势必能让品牌拥有更全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闪电战:挪威作为落脚点 三车组团入欧
9月中下旬,在经历了疫情带来的漫长“寒冬”后,中国汽车行业似乎将迎来复苏。据中汽协(CAAM)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0.1万辆,1-9月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
而其中,比亚迪贡献了一半多的功劳。其9月份出口销量达20.1万辆,同比增长187 %,9个月销量总计117.9万辆。这样优秀的市场表现足以证明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这对比亚迪来说,只是一个开始。9月28日,比亚迪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线上发布会,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及元PLUS三款国内爆款车型。其中,元PLUS德国预售价格为3.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6.5万元),汉和唐德国预售价格为7.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50.2万元)。
这三款车型于10月在法国巴黎车展亮相上市,并开启欧洲多国交付,包括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国家。今年年底前,比亚迪还将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为当地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新能源乘用车及配套服务。
事实上,这并非比亚迪乘用车第一次出征欧洲市场,其去年就已在挪威小试身手,斩获不俗的成绩。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1日,比亚迪在挪威成功交付1000辆唐EV。
据了解,综合挪威当地法规等因素,比亚迪2021版唐EV在配置上进行了调整,当地终端售价为59.99万挪威克朗(折合人民币41.8万元),而国内市场顶配款售价为31.48万元。
比亚迪欧洲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舒酉星表示:“唐EV是比亚迪出海挪威的第一款新能源乘用车,而第1000台唐EV的交付,表明比亚迪在海外乘用车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电动蓝海:溢价销售 欧洲市场前景可期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这样谈道:“欧洲是汽车发源地,有着极强的创新精神。去年,在电动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挪威,比亚迪推出的唐EV得到当地消费者认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今年,我们开始考虑把更多的电动车带到欧洲,与当地市场共同成长。”
比亚迪为何如此重视欧洲市场?这就不得不提及整个欧洲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首先,由于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动荡而导致燃料价格飙升,欧洲或说欧盟国家,一直处于能源危机的阴影之下,电车开始变得愈来愈有吸引力。
其次,在巴黎协定的大框架下,各国都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和环保,这与比亚迪“为地球降温1℃”的核心理念十分契合。
此外,各国政府都针对新能源汽车制定了新能源消费补贴、增值税减免等政策,这也使得欧洲电车市场占新车市场的比重超过10%,在2016年到2021年期间增长了约13倍,多个国家2021年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了20%。在2011年至2021年间,欧洲新能源用车从5533辆增长到了207.4万辆。
最后,公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也较高。根据民意调查,在欧洲各国公布禁售燃油车时间后,有高达63%的人表示支持2030年后结束销售传统燃油车。
若能吃下这样一块大蛋糕,对于比亚迪的国际化布局和自身发展定是大有裨益的,但不得不提的是,欧洲市场本就竞争激烈,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一直是大众、奔驰、宝马的主战场,比亚迪又有什么优势能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呢?答案还在“技术”上。
曾任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多年的冯思翰在2021年底在《经济周刊》中表示:“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连通性方面,一些中国供应商现在(相比欧洲品牌)至少不相上下。”
作为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e平台3.0等先进技术,提供安全、高效、舒适、智能的全方位新能源汽车产品服务。
简单来说,比亚迪完全掌握且是全球唯一掌握了与电车相关的核心技术,打通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整个产业链条。拥有了技术优势,就不必再施行以往汽车出海的“低价战略”——凭借国内廉价劳动力获得成本优势,再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然后慢慢向中高端市场过渡。
我们再回头看发布会上公布的三款车型预售价格,就会发现凭借技术优势,比亚迪已拥有了较高的产品溢价能力。
此外,由于多年来汽车运输船行业投资不足以及全球对电车运输需求激增,汽车运输船运力正出现严重的短缺。比亚迪还将订购最多8艘7700 CEU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以应对海外快速扩张带来的运输需求。
大厂正面决战 可做特斯拉第二?
当然,如上文所述,如何与大众等拥有高品牌影响力的本土品牌以及在欧洲“一骑绝尘”的特斯拉相竞争,是摆在比亚迪面前的首要考验。
在2021年欧洲电车销量榜中,大众作为欧洲当地体量最大的汽车集团,稳居欧洲新能源市场榜首,交付量124389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4.6%。而另一个强劲竞争对手特斯拉,在中国和欧洲的销量均名列前茅。
其中,Model 3成为欧洲11个国家最受欢迎车型,在2021年9月, Model 3甚至成为了欧洲市场的销冠,超过了燃油车型。除了特斯拉和大众外,雷诺ZOE、沃尔沃XC40等车型在欧洲市场也斩获了不错的成绩。
早在2021年上半年,沃尔沃就宣布了2030年的销售电动车的计划。21年6月,其宣布与Northvolt合作,在欧洲建造一座产能为50GWh的超级电池工厂。除了合资建厂,沃尔沃还将从2024年开始,每年从Northvolt位于瑞典的工厂采购15GWh的电池。
另外,大众于2021年3月宣布建设6家欧洲电池工厂,并表示至2030年,纯电动车型在大众汽车欧洲市场的车型销量占比将达至少70%。
雷诺也在21年宣布与远景动力合作建立一个超级工厂,生产技术最新、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低碳电池,促进电动车在欧洲的普及……一众欧洲本土汽车品牌正摩拳擦掌,寻求更大的新能源市场份额。
面对如此强敌,比亚迪若想跻身欧洲市场,成为第二个“特斯拉”,关键还得从品牌形象着手。根据《经济周刊》报道,2021年,市场调研公司YouGov向超过2000名德国消费者调查了他们对于中国汽车品牌的态度。
结果显示,33%的消费者表示目前不会考虑中国品牌,还有25%对中国品牌看法较为消极。相比年长的消费群体,18至24岁的年轻消费者对来自中国的新品牌态度更为开放,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有38%表示可以考虑购买中国品牌,而在最年长的目标群体中这一比例仅为24%。
专业人士认为,由于年轻群体的购买力较年长群体更弱,中国品牌需要更多时间等待新一代消费者的成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如果品牌在欧洲市场认知度低,那如何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从而对品牌建立认知度就尤其重要。”
在做好对欧洲用户需求的研究基础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进文化营销,建立品牌认知度,建设线上线下的推广渠道,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则是比亚迪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除了坚持“长期主义”之外,也要努力做好本土化适配、完善使用和维护场景、做好汽车产品生命周期保障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当地用户的满意度、避免汽车服务烂尾现象。
在碳中和、零排放的大趋势下,面对强势的本土汽车势力,比亚迪能否顺利攻克欧洲市场,跻身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