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白头终老还伤感的爱情(直道相思了无益)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今天我分享下李商隐的《无题》。

比白头终老还伤感的爱情(直道相思了无益)(1)

《无题》

唐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滋润让其吐出馨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但还是愿为这种痴情而惆怅终身。

比白头终老还伤感的爱情(直道相思了无益)(2)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首联写环境:层层叠叠帷幔低垂的闺房,幽邃宁静; 夜深了,闺房的主人上床后却心事重重、辗转反侧,凄清的长夜何其漫漫。她为何迟迟不能入眠? 她在想什么呢?诗中什么也没说,任由读者去想象。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如巫山神女一样有浪漫的奇遇、过恩爱的生活,原来只是一场梦。至于这场梦是她的向往,还是曾经的巫山云雨,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如梦似幻,我们无从得知。但现状很明显,她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本无郎” 有孤单、寂寥、无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

颔联巧妙化用两个典故,即宋玉《神女赋》的巫山云雨和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融会了神话的传奇色彩和乐府的文化韵味,写得瑰奇迷离,摇曳多姿。

比白头终老还伤感的爱情(直道相思了无益)(3)

巫山云雨的典故:据传说指楚怀王曾经游览巫山,玩累了便睡着了。楚怀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遂非常高兴,立即宠幸那位巫山美女,两相欢好。巫山女告诉怀王,再想找自己的话,就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云 ,晚上是行雨 。”

巫山云雨是由神女幻化而成的自然现象。根据原始宗教观念,神女与国王交合是天地交会,能够产生降雨,进而使谷物丰收、人民富足、国家强盛;且人口繁衍、子孙满堂、民族兴旺。

国王与神女交媾致雨并促进丰收、富足和强盛的观念,是特定民俗背景下的产物,本与男欢女爱无涉。但由于后人对这一古老观念并不了解,加上封建礼教压抑下的部分人太过寂寞,将原本神圣庄严的国家大事,搬进了风月场合,乃至其成为男欢女爱的代名词。

比白头终老还伤感的爱情(直道相思了无益)(4)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叫桂叶香”

颈联转以客观事物来影射主观感情:菱生水中,大风吹来,波起浪涌,激得菱叶翻飞,菱枝欲折; 菱枝本柔弱,而风波“不信”,是否意味着有些纤如菱枝的东西,是经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势而为,终究是枉然。

月下露珠,谁会滋润桂叶,让其吐出馨香?流露出无可依靠、无所寄托的幽怨。意象具体而鲜明,但象征的意味相当隐晦,可能是抒写那个女子在长夜无眠时的慨叹,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诗人自伤身世,历来说法颇多。

比白头终老还伤感的爱情(直道相思了无益)(5)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尾联直抒胸臆:就算相思全无益处,仍不妨碍我因为痴情相思而惆怅万分。明知相思无益而惆怅不已,实已是情至深处,铭心刻骨,欲罢不能了。

这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不论这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引发我们对相思无果的爱情该何去何从的深度思考?

我是(诗文人生)每天分享经典诗词,欢迎关注!

您对李商隐的“爱情观”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和我一起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