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前三单元知识点(七上历史第3单元秦汉时期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前三单元知识点(七上历史第3单元秦汉时期知识点)(1)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①实施推恩令,②削夺诸侯爵位,③建立刺史制度;

(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经济上:盐铁专卖,将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

(4)军事上:北击匈奴。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掌握国家经济,巩固统治。

意义: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推恩令实施的原因: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一是诸侯王势力,二是地方地主豪强势力。因而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

3、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一是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二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影响中央统治。

内容: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称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措施:在长安兴办太学,将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目的: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影响:从此以后,儒家学说称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盐铁专卖

原因:一是私人铸币权没有完全禁绝,二是富商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第一个鼎盛局面

5、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有利于北方边境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①汉初与匈奴的关系:西汉建立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②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③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史称“漠北大战”。

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物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6、选官制度——察举制: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评价汉武帝

1、功:他在汉初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西汉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在位期间,西汉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他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汉武帝开拓的疆域,为今天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

2、过: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国力耗损。

3、总评: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三)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功: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过:

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从长远看,它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横跨公元前后的朝代(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2.东汉建立:刘秀于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

措施: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危害: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是东汉王朝走向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5.黄巾起义的原因: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

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流离失所。

时间及领导人:184年,张角等人;

结果:失败。

6.黄巾起义的特点:

①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②利用宗教太平道动员群众起义。

7.黄巾起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瓦解了东汉政权。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出使西域的背景:

①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②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③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夹击匈奴

历史必修一前三单元知识点(七上历史第3单元秦汉时期知识点)(2)

*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说出你的理由。

有价值。它仍是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通商的重要通道,只不过已经铺上了铁路了,铁路外号亚欧大陆桥。亚欧大陆桥是指以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

2、丝绸之路

背景: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西域的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目蓿,乐器,歌舞,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传到西域。

海上丝绸之路:①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②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欧洲

意义: 加强了东西方的沟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3、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目的:为了加强管理,保护商旅往来

时间地点:公元前60年(汉宣帝),乌垒城

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是某个国家管辖下的领土,其标志是是否在这个地区设置了有效的管辖机构。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这就标志着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班超经营西域

①班超出使西域:

背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时间:东汉明帝时

结果: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得到西域各国的新人,长期留守西域

②班超经营西域

时间:在西域经营三十多年

外交成就: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进,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③与班超有关的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孤立无援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

作用: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造纸术传播的意义: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知识点2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地位)

体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知识点3佛教佛教和道教

1. 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 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4张仲景和华佗

历史必修一前三单元知识点(七上历史第3单元秦汉时期知识点)(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