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主流文学是什么(后现代主义时代)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没有太多的"杂质"。但受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的文化语境影响,中国文学曾经历过一次巨大的变革,那便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以反传统、反封建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主义文学诞生了。
这个时期的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文学融合以后产生的具有中国民族色彩的新变体,表现出了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及对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深度思考,在文学的技巧上也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在当时来说,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全新的异质文化,以一种异端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与当时正统的文学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鲁迅、胡适、陈独秀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很多新的文学流派,包括早期的革命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文革以后出现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到现在所谓的“新世纪文学"。可以说,当代文学的创作体量之大,作品之丰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网络文学则在传统文学的缝隙中突围而出,成为20世纪新文学的另一种异质存在。
网络文学出现的时机与特性,与现代主义文学不无相似之处。现代主义文学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当时的中国社会,既有物质文明极其落后、思想极端保守的农村乡镇,亦有极少数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社会思想日趋开放的现代化都市,而现代都市正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土壤。同时,它又受西方现代科技文化的影响,具有绝对的超前性和先锋性等特色。它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了大量创新,日记体、意识流、蒙太奇等手法的运用,使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更多异于正统文学的特质,摧毁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其灰色、颓废、低沉的异端格调与当时亮丽、激昂、向上的主流话语形成极大的反差,因而成为当时文坛上的另类与异质分子,受到排挤而被边缘化。
而网络文学出现的背景与此相类,也是诞生于一个弃旧迎新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二战以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文学思潮,它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其特点是消解崇高,彻底反传统,解构现在的秩序,摒弃“终极价值",崇尚"零度写作"。它无视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放弃对其进行严肃认真地思考,它将深度的神话瓦解,进行平面化处理。作家们把话语、语言结构等视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把写作作为一种纯粹的表演。它刻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向大众文学与亚文学靠拢,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质。
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被彻底打破,时空的概念得到延伸。人们从过往对物质与自然的依赖走向了广阔的网络虚拟空间,走向了全球化时空的轨道。在数字化平台上,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换信息与知识,可以平等地表达情感与思想。于是,借助于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多元化、交互性为特质的中国网络文学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产物。它吸纳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消解崇高、反传统等特征,亦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以高度商品化为标志,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它热衷于反映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让主角穿越时空的局限,把作者天马行空的幻想和梦境注入其中,不受传统文学的局限,在创作上能表现出传统文学所不能表现的事物。
可以说,网络文学真正地体现了文学的平等:过去的文学,都是文化精英的呐喊,而现在的网络文学,则是由平民百姓主笔,把丰富的想像力注入笔端,主角甚至突破了人类的局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中国的传统文学未能做到的事,网络文学做到了。我认为,中国文学的二次突破,没有太多地体现在传统文学的创作上(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的创作的魔幻主义小说有所表现),反而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上体现出来了。网络文学作家们充满个人主义、奇特想象的作品,无一不是反传统、“离经叛道"的情绪宣泄,反映着后现代主义时代的人们,面对着极度物质化、光怪陆离充满魔幻的现代社会,被迫异化的一种无奈、空虚的情绪。
当然,网络文学亦有其局限性,除了人们所诟病的拖沓重复、快餐文化、普遍思想性艺术性不高等毛病外,其明显的摇摆不定、向传统文学游移等特点亦使它的发展受到限制。它被置于意识形态的边缘,却又迫切希望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与接纳,而它的无限扩大化的玄幻虚空以及历史虚无主义,不被传统文学所接纳,为了向传统文学靠拢,网络文学近些年又有偏重于写实主义的倾向。它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理论宣言与组织结构,为了获得较广的生存空间,它不得不向传统文化妥协共存,从而具有异质性、边缘性、开放性、非稳定性等特征。
如想了解更多有关网络小说的创作与批评的内容,请关注本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