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籍篇目(六经之一的春秋)

《春秋》是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由孔子修撰而成。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称这本书是《春秋》,为什么不叫《夏冬》呢?知常容翻了网上一些解释总觉得不太完备,所以今天斗胆来谈一谈《春秋》之溯名,如果解释不够完备,请方家在下面继续补充。

春秋书籍篇目(六经之一的春秋)(1)

一、先从历法谈起

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是在《时宪历》基础上加上汤若望的调整形成的。我们熟悉二十四节气在孔子时代也没有,它成形于汉武帝的《太初历》。夏商周的历法又是不完全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四时,而这个起源于尧时期。

《尧典》中这样记载:

星鸟以殷仲春,星火以正仲夏,星虚以殷仲秋,星昴以正仲冬

《史记》也有类似的记载: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春夏秋冬已经定了,这个跟春秋有关系吗?当然有很大关系。

春秋书籍篇目(六经之一的春秋)(2)

二、春—生机

春不仅仅是一个季节,在古代春代表的意思远远不是我们想像的这么简单。从总的意思来说,春就是生机,东汉末年被刘熙作的《释名》对春的解释就是:

春之言蠢也,万物蠢然而生

《白虎通》则直接认为天地交通,万物始接之时,而且解释为什么老百姓的婚嫁都发生在春天呢?

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有了这个好处,春天来了青年男女可以放开胆量自由恋爱了,《国风·召南》记载这么一句话: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周礼》里面规定的更加的夸张,那里面说这男女可以光明正大的自由恋爱,你们不可以无故罚这些自由恋爱的男女。

仲春月会男女成春礼,是时奔者不禁,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之所以这么重视,其根源也在于生机,为种族的延续。

春秋书籍篇目(六经之一的春秋)(3)

那天子该做什么呢?

《礼经》是这样记载的:

仲春之月,天子乃献羔开冰,先荐寝庙。

立春之日,天子还要带着文武官员到东郊五十里的地方去向上天祈求,然后再发布一些有利于百姓的好政策,不但如此天子还要去各地巡视,查访民情,接受诸侯的朝拜,走访高龄老人,采集诗风,观察物价还有民众的好恶。规定不同,有些是五年一次,有些是十二年一次。季春的时候还要向上来祈求麦子长的实,也就是丰收。

反正春天到了,大家都很忙,因为春天就是希望嘛。

春秋书籍篇目(六经之一的春秋)(4)

二、秋—杀伐

春代表生机,那秋代表什么呢?周易里说秋就是万物之悦,因为有收成自然是开心的。

《尔雅》里称秋是白藏,收成,旻天,秋猎日狝,这是一个可以杀伐的季节,所以秋现在还有有一个词语叫秋杀,我们常听到一个词语叫秋后问斩。古人认为秋执杀伐那是顺应老天的意思。

天子在秋天要做什么呢?古人祭天的日子特别多,春天祭天希望一个好收成,而秋天祭天就不是为了好收成,而是为了讨伐不臣,讨伐不听话的部落,或者实现战略进攻之前求上天或祖先神灵保佑。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认知,和孔子同一时代的文子将秋天的杀伐提高到道的程度:

因秋而杀,所生不德,所杀不怨,则几于道矣。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秋天发生战争是老天批准的,当然正不正义,谁知道呢?大家去打别人的时候都会说自己是正义之师。《礼经》是这样说的:

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杰俊,专任有功,以正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

春秋书籍篇目(六经之一的春秋)(5)

三、春秋—生杀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所以农耕社会最重要的是守时,守季节之时,这个不管是敌国还是友国都必须要遵守,当时社会达成一种共识。绝大多数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春天发生大事主要是针对国内,安抚百姓,搞好生产,增加国力。还有就是联姻,反正春天发生大多是好事。秋天发生的大事主要是针对国外,讨伐不轨,维护正义,扩大影响,秋天发生的并不是以好事为主,坏事反而更多。

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句话:春女悲,秋士哀,感物化矣。

当时的史书记载用《春秋》为名主要就是这个原因。不止鲁国有《春秋》,当时其他国家也有《春秋》,而且都将史书命名为春秋。

那能不能乱呢?比如我春天去讨伐,秋天去搞生产?当然绝对不能乱

齐景公就想挑战一下,他决定夏天去打猎,本来打猎这种杀伐之事应该在秋天,所以当时齐国的名相晏子就跟齐景公说,你不可以这样做,你这样做搞乱了农时,会让国家变的衰弱。

春夏起役、游猎,夺民农时,国家空虚,不可

然后晏子举了好几个人国君的例子,最后连蒙带骗把齐景公说的一愣一愣的就放弃夏天去打猎的想法。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也有这样的说法:

春分不杀生,不吊疾

而且还有更讲究的

古之学者,干戈之舞得从春夏,羽籥之职得入秋冬,四事之中有文有武,故得分之

所以《春秋》简单一句话就是代表着生与死,国之兴与亡,再往大就是一阴一阳天地之循环,再往小就是人的一生走向,往细小说就是你可以参透让你在人生中怎么活着的方法。所以《春秋》之意不是季节这么简单,而是大道,不可言尽也。

春秋书籍篇目(六经之一的春秋)(6)

四、孔子为什么不改春秋名?

《春秋》之意基本讲清楚了,那孔子修撰鲁国史书《春秋》的时候,为什么不将《春秋》改名呢?用来区别自己修撰和当时原版鲁国国史的区别呢?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孔子的一个远大构想。

孔子作《春秋》,书正月者,敬岁之始也。

孔子继续用春秋之名有他的政治抱复在里面。有一回颜回问孔子怎么去管理国家呢?孔子说了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

行夏之时。

在古代农时比什么都重要,春天耕种,秋天兵事不可违背,也不可乱套,这是一个国家之根本。孔子虽然是周公的粉丝,而且又是殷商遗民,但他即不同意用周历,也不同意用商历,而是认为夏历才是最正的,最合农时的,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就将这个夏历的正月定为第一个月。具体的你可以看一下《历史上元旦的时间变迁,这个知识有些冷,你了解吗?》有详细的讲解。

春秋书籍篇目(六经之一的春秋)(7)

结语

易中天教授曾经说过春秋之时的战争如同体育竞赛一样,也就是所说的仁义。因为当时的战争不是为了争夺土地而只是行使霸权。但到孔子时代那味道就变了,杀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惨烈,所以孔子才会提出仁义,修撰《春秋》而不改春秋之名的用意也在于此。不过可惜的是后世君王只看到利益,只看到让自己强大起来,也就不顾农时,只要时机合适随时可以发动战争,而战争的味道也渐渐血腥,如白起在长平一战坑杀了四十万的赵卒,而项羽则坑杀了二十万的秦卒。春秋之意只留在《春秋》之中而非现实之中,此是孔子万万没有想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