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博会试验区(地评线桂声网评)

9月16—19日,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期在广西南宁举行期间,16—17日举办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2022年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东盟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局之年,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的“东博会和峰会”,以及“东博会”框架下的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备受关注和期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广西东博会试验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东博会试验区(地评线桂声网评)

广西东博会试验区

9月16—19日,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期在广西南宁举行。期间,16—17日举办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2022年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东盟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局之年,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的“东博会和峰会”,以及“东博会”框架下的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备受关注和期待。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经济正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深入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推动网络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在相同理念和共同诉求下,在2014年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上,中国与东盟十国达成了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倡议,着力将其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以顺应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升级发展的需求。2015年9月,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国—东盟信息港启动建设,首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同期在广西南宁举行。该论坛倡导的“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行为、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合作理念受到广泛欢迎和响应。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东盟信息港迅速规划建设,重点打造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人文交流五大平台,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如今,该信息港已成为中国—东盟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提升经贸文化合作层次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历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发挥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作用,组织和吸引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商、学各界的高层人物出席和参会,深入交流、汇聚智慧,达成许多重要共识。论坛期间还举办成果展览、经贸洽谈、项目推介等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也务实带动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自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造成极大冲击。许多国家和地区更加注重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经济贸易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 经济”。中国与大多数的东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发展数字经济需求广泛,合作潜力巨大。历届论坛皆有不同主题,设置不同的分论坛,涉及5G网络建设、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细分领域。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的主题为“共建数字丝路 共享数字未来”,设置1个主论坛和4个分论坛,以及中国一东盟数字技术成果展,体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愿景、新期待,更精细、更深入服务于中国—东盟政、商、学界的交流与洽谈合作。例如,“双千兆”发展分论坛分享广西“双千兆”发展成果,发布《广西“双千兆”建设成果白皮书2022》,助力共建“数智双千兆,算网联东盟”;数字安全分论坛为首次设立,有助于交流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技术和产品资讯等;中国一东盟数字技术成果展展示数字先进技术,诸如AI、XR、全息影像等,切实通过展览实现合作对接,帮助企业寻觅商机。

RCEP的生效,标志着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中国是连接东盟等发展中经济体和日、韩、澳、新等发达经济体的枢纽环节,在数字经济领域,RCEP有利于构建一个互联网经济区域共同市场,助力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深化同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19届东博会首次设立东盟和RCEP精品展区、发布《RCEP原产地规则读本(2022)》,并举办多场RCEP相关活动,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作为东博会框架下的高端论坛,也着力体现RCEP特色,推动有关工商界交流合作。

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核心支点,近年来紧紧把握信息港核心基地落户南宁的契机,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新高地。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在“家门口”举办,广西政、商、学各界尤其是数字经济产业方面的商家,积极抢抓RCEP生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即将启动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商、智慧物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与外界深入交流对接,能够更好服务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共谋发展前景。(佳梦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