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府柳暗花明山野居 高秉烛时时牵挂的不良井究竟是什么地方

黄轩饰演的高秉烛,是风起洛阳的一大看点。不仅因为他是全剧的演技担当[狗头],也因为这个角色的出身在一水儿的高帅富中最显另类,不仅贫,而且贱。

电视剧风起洛阳中,多次在剧情中带观众深入到高秉烛的出身地——“不良井”,这里和皇皇大观的神都城格格不入,让人不禁产生好奇,神都真有这样糟糕的地方吗?为什么繁华无两的神都会有这样的地方?

首先要说清楚,历史上的隋唐洛阳城中,并无“不良井”这个地名。但,剧情中的不良井,在现实中确有其原型,并且这个原型的很多特征都在电视镜头中做了相应的刻画。

我们不妨先看看电视镜头中的不良井是什么样子。

仙府柳暗花明山野居 高秉烛时时牵挂的不良井究竟是什么地方(1)

镜头中的不良井在什么位置呢?从镜头中看,有一条贯穿城市的大河,大河之上有一座大桥,而不良井就影影绰绰出现在河旁桥下的低洼处。

仙府柳暗花明山野居 高秉烛时时牵挂的不良井究竟是什么地方(2)

在不良井内,居住者都是卑贱的不良人,他们没有社会地位,处于社会的最底端。他们的居住环境逼仄、低洼、潮湿,甚至不少居民终其一生都很难离开井下,很难见识上面神都的繁华。

仙府柳暗花明山野居 高秉烛时时牵挂的不良井究竟是什么地方(3)

同时,不良井似乎还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大量的佛像在不良井中闪现,高秉烛和王登成不断在佛像中穿行。以至于很多观众因此也会好奇,不良井是否就是龙门石窟啊?

河边桥下、贱人聚居、阴暗潮湿、佛教兴盛,这些不良井的标签是否都真的在神都存在过?是真的。

那么,现实中的不良井又究竟在哪里呢?

其实,风起洛阳中的不良井,原型就是隋唐洛阳城的惠训坊、道术坊。

仙府柳暗花明山野居 高秉烛时时牵挂的不良井究竟是什么地方(4)

洛阳最差地段——惠训坊

隋唐洛阳城的的城南部分,是设计师宇文恺通过改造原来的洛河与伊河之间的夹河滩地而获得的土地。

在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洛河从西部的峡谷中冲入洛阳盆地,在突然开阔的平原上肆意漫流,无所羁绊,形成了很大范围的河漫滩。

仙府柳暗花明山野居 高秉烛时时牵挂的不良井究竟是什么地方(5)

这是1969年卫星镜头下的洛阳城区段的洛河漫滩,长期缺乏治理的河流形成了宽度超过一公里,最宽达到三公里的河滩,洛河在如此宽阔的河滩上来回摆动游荡,随意漫流。想必隋唐时期的洛河漫流比1969年要严重的多。

宇文恺在规划东都洛阳城时,修筑了很长的河堤系统,将洛河河道推向地势更高的西、北方向,并将其约束在河堤内。如此这般,一来为了推高水位以便为大运河提供水源,二来也为了形成相对稳定的河道,这项大也直接奠定了后来六百余年洛阳城的水陆格局。

虽然有了河堤的保护,大量的土地就此被开发成了新的城区,不过,在原来的河水漫流经过之处,地势依旧低洼,排水不畅,很容易受到降雨、洪涝,甚至是地下水的侵蚀和危害,根本不适合人居。

在这样不适合人居的地方,按照洛阳城横平竖直的街道规划,居然也被规划为了一个坊,名为惠训坊,名字还不错。而且,惠训坊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就是它实际上位于整座洛阳城的几何中心,连接洛河南北的两座最重要的桥梁——天津桥和中桥,分别在惠训坊东西两侧一二里之处。

可以说,惠训坊的区位优势五颗星,人居环境一团污,在洛阳建城初期被公认是整座城市风水中的下下之选,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会愿意住在这里呢?

腹黑隋炀帝的小心思

隋大业三年,也就是隋唐洛阳城落成启用的次年,隋炀帝下令自河北迁入艺户三千,需要寻地安置。这些艺户,就是当时社会等级中,最最下贱的人家。既然下贱,为何还要迁入都城呢?当然是因为有用咯。事实上,和今天的娱乐圈相比,当时的艺户,虽然大约也是承担着娱乐休闲业的社会分工,但也可能会涉足风俗业,当然,这些都是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成分,但又是确实是社会等级中下下九流的存在。

隋炀帝为了扩充新洛阳城的人口规模,繁荣城市经济,当然要迁入包括艺户在内的大量贱籍人口,但如何安置他们呢?隋炀帝很腹黑的挑了洛阳城最差地段——惠训坊给他们。

没错,隋炀帝真的是个腹黑男。民间风评的隋炀帝,是中国史上最恶帝王的有力人选,可与商纣王一争高下。但史实上的隋炀帝,尤其是其在即位之前和即位初期,却是那个时代人见人爱的五好青年道德模范,勤俭低欲土布衣,粗茶淡饭远淫逸,嘴上永远挂着仁义道德、政治正确。所以,这样的隋炀帝,一方面要引入艺户满足社会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显示出对艺户卑贱地位的鄙视。

惠训坊,就是隋炀帝专门挑选给艺户们居住的神奇所在:一方面,这里环境奇差,无事天天阴晦潮湿,有事遭灾首当其冲,着实不适宜人居;另一方面,这里又处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往来通达,哪里有工作需要都可以快速响应。哈哈,这就是腹黑男隋炀帝的小心思了,既要用你干活,又要鄙视恶心你。

可悲可怜的贱籍坊民

隋炀帝在安置这些艺户的时候,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将惠训坊一拆为二,从中间分出来一个道术坊。但不管怎么拆吧,还是这个大的范围给这么多人口居住。

惠训坊和分拆出来的道术坊,加起来应和其他标准坊大小相似,也就是面积不足四分之一平方公里。而入住的三千户人家,我们就算按比较低值的每户4-5口来算,也起码有一万余人口。那么换算下来,这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可以达到6万 人/平方公里了。这是什么概念?

2021年,大家公认的中国最拥挤的城市之一澳门,居住人口密度为19045人/平方公里,就算加上一倍的外来人口吧,也不会超过40000人/平方公里吧?今天唯一能达到这个密度的,大概孟买的贫民窟算一个吧。

大家感受一下,在户籍低贱,完全没可能越制起高宅大屋的坊内,地势又低洼,大量积水和污水排不出去,又时时内涝,疾病横行,同时居住的人口又如此庞大,人居环境该会是如何的拥挤、肮脏……我去,单看这一段文字描述,真的好像在讲孟买的达哈维贫民窟啊……

想想高秉烛,如果出生在这里,那么性格既刚毅,又执拗,还有侵入骨髓的自卑,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仙府柳暗花明山野居 高秉烛时时牵挂的不良井究竟是什么地方(6)

武后带来的改天换命

在风起洛阳剧情发生的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5年),惠训坊和道术坊已经距离建坊之初的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过去了98年,沧海桑田,各种情形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环境变了。经过百年岁月,洛河已经逐渐适应了新河道,并不断深切河槽,稳定了下来。而惠训坊和道术坊所在的老河滩,想必地下水位也会随之下降,原来的内涝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而原来的积水杂潭,经过百年沉淀,竟也慢慢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草长莺飞、鳞潜羽翔、湖波潋滟、水天一色,好像杭州的西溪湿地一般,转眼间,也变成了洛阳城中一处网红景点了。好神奇。

其次,人也变了。中国几百年来根深蒂固的门阀政治经过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当政五十年来的接力打击,越来越势弱了。旧时王谢堂前燕,其实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门阀的衰落,带来的是固化的社会阶层开始松动,体现在洛阳的城市生活,就是居民按户籍分坊安置的格局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

环境和人都变了,惠训坊与道术坊的劣势消失了,剩下的优势就会被充分放大。看看上海黄浦江边的世博区块和前滩地区,就能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了。

于是,原来的城市死角,成了达官贵人圈地的热土。长宁公主就在这里圈了不少地,其他达官贵人也没少占,毕竟是网红景点。直到几百年后的北宋,这里依然还是网红景点,李清照她爹地李格非所著的宋代旅游打卡指南《洛阳名园记》中,肯定也要写到这里。

所以说,武后的改革,从本质上摧毁了惠训坊和道术坊地区藏污纳垢的社会基础,善莫大焉。

翻译成风起洛阳的语言,高秉烛虽然经历过不堪的不良井童年,但他在史实的平行时空中应该也能感受到圣人带给不良井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人的变化。所以,他一定在内心是拥护圣人的。

惠训坊和道术坊今天在哪里?

仙府柳暗花明山野居 高秉烛时时牵挂的不良井究竟是什么地方(7)

惠训坊和道术坊就在今天洛阳市洛龙区龙门大道和洛阳桥南以东,滨河南路两侧,北半部则已经成了今天的洛河河道。

或许,你可以站在洛阳桥东侧的人行道上,凭栏东望,看着洛河的波光粼粼,凭吊一下高秉烛在不良井下打打杀杀的峥嵘岁月。[狗头]

(声明:本文所有惠训坊及道术坊地图均为作者原创,如转发请征得作者同意或注明出处,感谢配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