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法则自知自省自律(你知道为什么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咎)

为什么呢?

“无咎”就是没有太大的过错,我们可以想一想,假设我们到了老年,回想自己一辈子做了很多辉煌的事,那些事你都不会后悔,但你会后悔什么?

就是犯过某些很大的过错。所以《易经》告诉我们,人生追求圆满,“无咎”是值得我们参考的。当人没有遗憾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没有了恐惧,所以“无咎”是我们人生追求圆满的一个角度,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人活着,只要眼睛没有闭起来,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

无咎的状态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

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

——这是《易经》的精髓,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孔子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周易·系辞下》中也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

反思悔过是改过的前提,一个人不在内心真正的反思、悔过,根本不可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所以要真正达到无咎,就要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检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

2. 时刻谨慎小心,勤勉不懈,是无咎之法

《易经》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君子每时每刻小心谨慎,勤勉不懈,永远保持警惕,就算是面临危险,也不会有灾祸。

这告诫我们,任何亊情发展并不一直都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常保持勤勉和警惕,才能即使有危险,但不会造成灾难

人生三大法则自知自省自律(你知道为什么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咎)(1)

《易经》对谨慎强调很多,可见其重要性。古人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牢记一个“谨”字,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历史上,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奋发图强,打败越国,活捉越王;多年后放松警惕,将勾践放回越国,最终被勾践所灭,落得个拔刀自刎的下场。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极盛之时,之后却开始享乐松懈,诱发了安史之乱。

诸葛亮第一次大败曹军以后,曹操就把他当做主要的对象,就开始研究他,就使他站在了亮处。一个人站在亮处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人最怕就是自己的状况敌人一清二楚,而敌人在哪里自己却不知道;如果知道了,反正自己跟他面对面,他的状况自己也很清楚,知道怎么去防备。而如果敌人在哪里都不知道,还大言不惭地说:“我才不用警惕呢,做人轻松一点,那么警惕干什么?”危险就来了。

我们中国文化,你去看所有的经典都有这个特点,要爱惜我们所有的一切,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就像《大学》里讲的“慎独,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样,让我们常常处于一种觉醒状态。人犯错误不就是因为放逸和散乱所致吗?人一放逸就对很多事情不敏感,我们的心就变得会越来越麻木不仁

3. 逆境之中保有坚忍和贞正的心,是无咎之凭

《易经》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没有平地是不会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象传》中解释:“外出的人无不返回’,这是天地间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都反映了这道理。一种事物、行为是相对其他与之不同的事物、行为而言的,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参照物类似。

人生三大法则自知自省自律(你知道为什么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咎)(2)

艰、贞是两个词,艰是说外在环境的艰苦、穷困,贞是君子内在对贞正的坚守。君子在艰苦、穷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和品行的贞正,是没有什么过错的。

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变化,循环往复,困境和逆境是不断转变的,没有人一辈子走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终能等到变成平坦的大道

西汉的将军李陵被匈奴劝降,而司马迁为李陵至交好友,他不相信李陵会叛变,就上奏武帝说:“反叛之事证据不足,臣可谓李陵担保他绝不会变节投降匈奴。请陛下收回成命。武帝一听,无疑是火上烧油。他大声斥责道:“事实已是如此,你为何为李陵开脱,想是也有反叛之心!”说完,不由分说,就把司马迁下了大牢。”并下令对司马迁处以宫刑。

遭受此劫的司马迁没有失去信心,相反,他失去了以往对官场应酬的兴趣。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给后人留下一部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史书。他常激励自己:“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和事迹也感动了后人,《史记》得以广为流传。

4. 在世不染,返璞归真,是无咎之境

《易经》贲卦:白贲,无咎

贲是斑纹华彩、色彩纷繁之象,七彩光合成白色,绚烂归于平淡,白贲就是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

我们在这世界上生活越久,认识的人就越多,得到的东西就越多,随之而来的烦恼和痛苦也就越多,幸福和快乐反而越来越少。

世人不断追寻,不断得到,却发现身体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躁,生活越来越累。

要想摆脱这种烦恼和不幸,只有返璞归真,追求“白贲”的人生大境界。

《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要抱道守真,怡养生命的真元,使之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私心杂念所困扰。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尽量少一些私心和欲念。做人要淳厚,行事遵守公德,生活要俭朴,使本性漫漫返复到淳朴的状态,与道相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